做一个愉快的接受者

来源 :祝你幸福·知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nt11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如果是一个差劲的接受者,那就必须要学习如何做一个愉快的接受者,如果有人给予自己礼物或者帮助,我们必须学会欣然接受。人们喜欢那些快乐的给予者,同时也喜欢那些快乐的接受者,一个愉快的接受者会给予别人更多的欢乐。
  对于一个所谓的自认为是“无私的”女人来说,最难的功课莫过于学会如何去接受。必须要学会给予别人,我们是从小接受了这样的教育,可是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去接受别人的给予和帮助。
  我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差劲的接受者,而且自己还一直弄不明白,我不断地付出,为什么自己还会不高兴。因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的接受者,没有把自己放在自珍自重的位置上,却总是抱怨周围人的无情无义。在这种抱怨里,自己越来越积攒怨气,周围的人与自己越来越疏远,与亲近的人也建立不起亲密的关系。
  从小受的家教是不要接受别人的任何东西,无论别人是怀着多么善良的意愿给予的东西都不能要。在我小的时候,即使别人给予一点点好吃的,母亲也要求我坚决拒绝,当然大多数时候我是特别想接受的。拒绝接受别人的好意也是对真心诚意的给予者不尊重,让给予者感觉很糟糕,这是我长大之后才懂得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大事情上就成了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更不会主动寻找别人的帮助,对于那些有能力帮助自己的人敬而远之。
  成长经历中最让我受到伤害的是,弟弟从小有玩具,而我没有。可是他自己把玩具弄丢了。那一年下了一场大雪。我得到的惩罚是在那一年过年时不许吃糖,我得到的糖都给弟弟。糖可是小孩子能够得到的最好的礼物啊。过完年后,雪化了,弟弟的玩具在雪泥中。
  没有人向我说对不起。
  后来,我不要别人的礼物成了我取悦他人的手段,与此同时,长大后,我渐渐忽略了照顾自己,并且当自己稍微关心一下自己时,就会产生一种“自私”的罪恶感。青春期时我内心里一直感到委屈,这也是动不动就流眼泪的原因。
  长到20多岁还没有学会说“谢谢”这个词。结婚后,在家里也没有学会说“谢谢”。不做主动的接受者,也就没有感恩的心情。
  2我一直没有懂得拒绝接受别人的礼物和感谢,会给别人带来伤害,让别人感觉很糟糕。直到有一天,我有能力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给予者时,才体会到这种伤害。那一天,我和一帮朋友到一个饭店里去吃饭,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有四五岁的样子,在大厅里跑来跑去,一直笑个不停,真讨人喜欢,我便停下脚步,把手中的小小玩具送给小女孩。这时一个大人迅速冲过来,我都没有看到他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他一把将我推到一边,怒吼道:“你想干什么?”接着,他把孩子手中的玩具夺过来,扔在地上。我的天,他把我当成坏人了,那天饭店里人很多,我能干什么?诱拐他女儿?他真的不信任别人,不但不信任我,也是不信任周围的世界。
  我被他的粗鲁动作吓呆了,孩子也被吓呆了,女孩脸上天使般的笑容不见了,脸变得丑陋起来。我的朋友赶紧跑过来解围:“没事的,没事的,我这个朋友,她只是天性喜欢小孩子而已她对任何孩子都这样,她没有一点点恶意,请你相信她善良的举动。”
  为这件事,我回到家里好长时间还郁闷。我长得像是个坏人吗?我的举动像是个坏人吗?我把这件事重复说了好几遍,我怎么会受到这种待遇呢?我差点哭了。
  丈夫首先发难,他说:“你自己就不是_个好的接受者,你无法和帮助你、关心你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你对亲人的友善都怀有敌意,你比那个人一点都强不到哪里。我送给你的札物,你什么时候高高兴兴地收下过?你不是嫌贵,就是嫌不实用,再不就说自己不需要。气得我,哼!现在根本不想给你买礼物了。你知道吗?这样也就剥夺了别人为你做点事的快乐和享受。去年我们吵架最厉害的一次,是我赚了点钱,想一起去爬山,然后我们一起在外面吃饭,你为了省几个钱,说自己在家里做着吃,省下的钱要存起来,要买房子。我烦透了,只能把你扔在家里,和孩子去,而你自己在家里吃剩饭。你想过你这么做让人特别不好受吗?我们回来后看着你那张委屈的脸就像我们欠揍一样。”
  有一次,丈夫好不容易劝说我到酒店里去吃饭,我无心享用,总是打听菜价,觉得菜太贵了,不合算。
  这样的小事很多,丈夫不想细说,我为他省钱,他还觉得不高兴。他觉得我是不尊重自己,永远是认为自己不配得到好的东西。
  他还说,有一次终于说服我到好一点的饭店去吃饭,我第一次到这么好的饭店去吃饭,不是在好好享受,而是在挑剔,总是觉得不值,菜价搞得肝疼。
  我家女儿听了也说:“上一次爸爸给我买来的巧克力,我拿给你吃,你说你不舍得吃。我这样给过你几次后,你总是不要,后来我就不再给你了。可是有一次我和爸爸一起吃,没有给你,你就不愿意了,还不直说,指东说西的,说你付出得多,我反而和爸爸亲。你从不怪自己以前不接受,给你,你又不要,真不给你了你又不高兴。矫情!你自己还觉得委屈。”
  女儿的苦水还真不少。有一次我过生日,女儿给买了束鲜花,我的内心并没有像孩子想的那样高兴,觉得接受鲜花太奢侈。拒绝礼物就是拒绝送礼物的人,我自己甚至没有意识到,可孩子看出来了,她以后再也没有送我鲜花。
  我缺钱时,不好意思向朋友张口,即使朋友借给我钱,我也不要。
  有一个朋友对我说:“你有困难,请求别人帮助,过后真诚地谢谢别人,这比你不求别人更让人高兴。你不请求别人的帮助,骨子里是你觉得自己不配被帮助,根本不是怕给别人添麻烦。还有一点就是你有自卑心理,怕在要求别人的帮助时会遭到拒绝,不去要求,就给自己筑起了一堵墙,以免自已受到拒绝的伤痛,这堵防护墙能使你免于受到伤害,可这也挡住了你丰富自己生活的阳光。”
  这之后我每天都在想,我配接受别人的帮助吗?我配吗?真的配吗?我要允许自己接受别人的帮助。
  3所以我慢慢在改变,勇于承认自己不够自信,承认自己一味付出时让自己感觉到委屈,慢慢地学着去接纳自已让自己有一种轻松的感觉。我也慢慢地喜欢上了接受别人给予的帮助,并开始和能够帮助自己关心自己的人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接受别人的帮助,会增加自己的能量,会更有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
  更有趣的是,我也喜欢上了款待自己。做完一件事后,请自己吃一顿,给自己买件礼物。最美好的一次是请一个朋友吃饭,她有事不能来,那我就自己款待自己。我要了一个我最爱吃的菜,菜名叫喜洋洋,加一碗饭,算账,花了29元。感觉真好,有一种自己值得对自己好的感觉,我开始享受我的人生。
  这样的机会多了,就碰见了许多款待自己的女人。—个人独自吃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接受能力也是需要习得之。
  学会做一个愉快的接受者后,知道自己的付出如果对方愉快地接受会让自己更高兴。付出以后也特别想听到或感受到对方的反馈。如果只是一味投入,却得不到对方的反馈,那么终将疲惫不堪。
  被需要是一种很棒的感觉。当我们请求某人帮忙时,我们实际上是帮了他们一个大忙,给他们一个感到被需要的机会。
  人们喜欢被感谢,不是出于利己的需要,而仅是因为被承认的感觉极为良好。这也是鼓励其他人来帮助我们。我们没有人愿意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地应当去帮助某人,可我们都愿意被感谢。愉快地接受意味着我们郑重地接受了礼物,这个礼物可能是件东西,也可能是别人提供的帮助,或者是一句简单的赞美。有时候我们甚至意识不到我们拒绝接受礼物。
  愉快地接受别人的礼物,说明我们承认自己值得享受这些东西,最主要的是内心里没有委屈感,并且还给予别人一次享受施予的乐趣的机会。
其他文献
吃快餐会让人失去耐心,即使时间富余也行色匆匆。常吃快餐的人喜欢及时行乐,不愿意攒钱。   美国有57名大学生志愿者参加了一项研究,研究者让他们看屏幕上迅速闪过的麦当劳、汉堡王、肯德基、赛百味、塔可钟和温迪等6家常见快餐厅标志。经对比后发现,志愿者看完标志后,读文章的速度明显变快。另外,他们更倾向于挑选能节省时间的产品,比如三合一护肤品,而不是一整套需要分别使用的瓶瓶罐罐。  你究竟愿意立刻得到一小
前几天,午后版的忠实读者“蓝妹妹”说自己一直害怕坐电梯,问我们她是不是得了幽闭恐怖症。我们特地找来小饭,他有亲身体会呢。    关于幽闭恐惧症,但愿我也算久病成医。前一阵的自我疗养小有成果:令患者畏惧的,可能并非完全来自于空间的封闭,与世隔离。在逼仄的空间内,让我(们)更畏惧的可能是时间上的停滞,与惯常的流动不同而产生了某种类似强迫症一般的抵抗情绪。  这个小感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我面对密闭空间时
信不信由你,孩子天生就有创新的潜力;信不信也由你,许多孩子的创新潜力是被家长扼杀的。    动手能力为何这般差?  我儿子两岁的时候,有一次姥姥给他洗澡,香皂沉到了浴缸里。他把洗发水放到水面上,也沉了底,他又把一个准备清洗的积木块放到水面上,这回没沉底。小家伙乐得手舞足蹈,马上爬出浴缸,赤条条地跑向玩具房,拖着他的积木箱回到浴缸前,把积木一捧一捧地朝浴缸里放。孩子的姥姥连忙上前制止:“我的小祖宗,
一对中年夫妇来到我的诊室,38岁的丈夫患了抑郁症,已经在某综合医院服了近两年的抗抑郁药。虽然有所改善,但始终未能摆脱困扰。因而来找我接受心理治疗。  晤谈中,我发现他虽然有失眠、生活乏味、活着没有意思及痛苦感等抑郁症状,但这些症状不是首发的,而是继发于他的强迫性思维。因为两年多来。最困扰他的是,他几乎日思夜想着如何与初恋女友成为夫妻,而面对现在的家,贤慧的妻子与可爱的儿子,他又深感内疚与不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