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的十几年,我一直在摸索、探讨,实践着“高效课堂”的构建问题,如今,我又有了新的感悟,对于“高效课堂”又有了新的认识。高效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而的,基于有效教学的范畴。回顾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的核心与权威,总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不停地往里塞,而学生总是无奈地、被动地接受,很难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学得苦不堪言,所以,学习也就成了学生的负担。而如今,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有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中得到了知识的提升,在提升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所以学生的学习就是积极主动的、是自觉、自愿的、是迫不急待的,这样一来,学生对学习还会有厌倦情绪吗?所以,构建高效课堂,我认为首先应该做到如下两点:
一、了解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是直接的参与者,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必须对学生有个全方位的了解。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实践“高效课堂”的基础,任何人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的迁移是必不可少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节省了教学时间。例如,在教学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时,一般用两课才能完成,如今,我大胆尝试,解放思想,一课时就完成了,并且,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喜欢动手,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是在研究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进行的,一说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们就不约而同地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了,得到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二。然后,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验证。一节课,同学都只在操作交流中独立完成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这样做,不但符合新课程准标,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打破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中全体学生。
二、吃透教材
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均体现了新的课程的需求,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完美统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共同资源,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高效”。教师处理教材,犹如导演处理剧本,都要经历一个艰巨的再创造过程。既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又要分清重点和难点,更要有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用教材教”是新理念,为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我在“用教材教”上,进行了探究和实践。
1、领悟教材内容,延伸教材资源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本质,领悟教材的内涵,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水到渠成,才能设计出最好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如,教材中,有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教学设计,没有带分数化假分数的过程,而带化假分数又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把内容延伸下去,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也属于延伸内容。
2、丰富教材内容,弥补教材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我在对教材的使用上,即要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盡量适应教材的教育情景,促进教材的个性化,弥补教材存在的缺陷。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尽管教材经过多次的实践与修改,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样式,就是整体化一的表现,满足不了教学情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在基于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做适当的增删是必要的。例如: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教材重点讲了列举法,而学生在实际应用时,列举法用起来麻烦,不便,所以,我们又探究了“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法”。
3、挖掘教材内容,超越教材资源
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发现,教材的内容编排,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广阔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用教材教”的意识不断提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教材是例子、是引子,更是点子。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开发教材,才是一个好教师智慧的结晶。我敢于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二度开发”教材,使教材更丰富多彩,更有实效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促使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教学“四则运算”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时,通过如下的步骤来来完成的:1、在理解意图的基础上,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3、全班展示。在展示台上,出现了两个算式:a.270÷30-180÷30,b,(270-180)÷30。4、评价总结5、谈谈收获。在谈收获的时,学生不仅谈到了四则运算的顺序,还谈到了有关的运算性质,即a÷c-b÷c=(a-b)÷c,运用性质进行计算,能使计算简便。这时,有学生提问:a÷c b÷c=(a b)÷c是否成立?顺着学生生成的问题,我们继续探讨,有的学生只把例4的问题改成了“上午和下午一共要用多少名保洁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节课,当学生情绪激昂的时候,思维会迸射出火花,又有学生产生了新的问题:老师,我还有新的推断:a×c±b×c=(a b)×c。这时,我灵机一动,编了一道题展示给学生: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各120袋,大米每袋25千克,面粉每袋20千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千克?学生们满怀激情的解完此题,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高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最后,祝愿我们的课改不断地开出绚烂的花朵,教育的明天更加辉煌。
一、了解学生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是直接的参与者,要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必须对学生有个全方位的了解。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实践“高效课堂”的基础,任何人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的迁移是必不可少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节省了教学时间。例如,在教学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时,一般用两课才能完成,如今,我大胆尝试,解放思想,一课时就完成了,并且,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喜欢动手,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角形面积”的教学,是在研究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进行的,一说求三角形的面积,学生们就不约而同地把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了,得到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二。然后,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验证。一节课,同学都只在操作交流中独立完成的,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这样做,不但符合新课程准标,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打破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更好地面向中全体学生。
二、吃透教材
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均体现了新的课程的需求,是知识的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完美统一,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共同资源,只有充分挖掘和利用好教材,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高效”。教师处理教材,犹如导演处理剧本,都要经历一个艰巨的再创造过程。既要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掌握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思想性,又要分清重点和难点,更要有处理教材的指导思想。“用教材教”是新理念,为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我在“用教材教”上,进行了探究和实践。
1、领悟教材内容,延伸教材资源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必须刻苦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依据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本质,领悟教材的内涵,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水到渠成,才能设计出最好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高效性。如,教材中,有假分数化带分数的教学设计,没有带分数化假分数的过程,而带化假分数又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把内容延伸下去,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有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也属于延伸内容。
2、丰富教材内容,弥补教材资源
数学教材是数学知识的重要载体,是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我在对教材的使用上,即要尊重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基础,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盡量适应教材的教育情景,促进教材的个性化,弥补教材存在的缺陷。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尽管教材经过多次的实践与修改,千篇一律的内容和样式,就是整体化一的表现,满足不了教学情景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在基于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做适当的增删是必要的。例如: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教材重点讲了列举法,而学生在实际应用时,列举法用起来麻烦,不便,所以,我们又探究了“短除法”和“分解质因数法”。
3、挖掘教材内容,超越教材资源
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我发现,教材的内容编排,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有广阔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用教材教”的意识不断提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教材是例子、是引子,更是点子。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开发教材,才是一个好教师智慧的结晶。我敢于对教材的绝对权威提出挑战,“二度开发”教材,使教材更丰富多彩,更有实效性,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更能促使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如:在教学“四则运算”例4(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时,通过如下的步骤来来完成的:1、在理解意图的基础上,独立完成。2、小组交流3、全班展示。在展示台上,出现了两个算式:a.270÷30-180÷30,b,(270-180)÷30。4、评价总结5、谈谈收获。在谈收获的时,学生不仅谈到了四则运算的顺序,还谈到了有关的运算性质,即a÷c-b÷c=(a-b)÷c,运用性质进行计算,能使计算简便。这时,有学生提问:a÷c b÷c=(a b)÷c是否成立?顺着学生生成的问题,我们继续探讨,有的学生只把例4的问题改成了“上午和下午一共要用多少名保洁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节课,当学生情绪激昂的时候,思维会迸射出火花,又有学生产生了新的问题:老师,我还有新的推断:a×c±b×c=(a b)×c。这时,我灵机一动,编了一道题展示给学生:粮店运来大米和面粉各120袋,大米每袋25千克,面粉每袋20千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千克?学生们满怀激情的解完此题,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课堂的高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呼唤智慧。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形成独特教学风格,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最后,祝愿我们的课改不断地开出绚烂的花朵,教育的明天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