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园课程让每个生命光彩绽放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市王平中学在办学实践中,结合生源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建设了生活化、多样化、生态化的学园课程体系。该体系包括国学园、艺术园、英语园、体验园、博学园、体育园、生命园和探究园八个方面的课程,既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段的国家必修课程,也包括富有区域特色的地方课程,还包括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八大学园课程各具特色,但又融会贯通、互相促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每个生命光彩绽放。
  国学园课程。主要包括语文课及其拓展引申出的世界名著欣赏、走进现代作家、《弟子规》解读、美文诵读、成语连环画、诗词曲欣赏、古诗文诵读、现代文阅读、走进鬼谷书院、学校读书月等课程。我们通过带领学生走进名著、走进马致远故居,让学生阅读并欣赏名著,感悟传统文化的内涵,感受国学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
  艺术园课程。包括音乐、美术、写字等国家课程及其拓展出的艺术月、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麦秸秆画等)、合唱社团、舞蹈社团、十字绣、软笔书法、刻纸等校本课程。我们通过多种艺术的熏陶,提升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英语园课程。包括在英语课基础上延伸出的英语月、英语书虫阅读、英语表演、动画英语、英语角、英语视听说及走进美国凯悦集团的体验课程等。通过以上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魅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等能力。
  体验园课程。主要包括劳技课、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相关课程,同时涵盖社会大课堂活动、食品加工、走进优质高中的励志教育、中小学衔接教育、走京西古道、走进凯悦集团、走进东西分析公司等现代企业等课程。通过学习体验园课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升。例如,通过废品的再次利用,让学生们在动手中体验到变废为宝的成就感,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又如,通过建立立体式协作体,让学生走进区内外优质高中,走进现代企业,开阔学生视野,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远大的人生目标。
  博学园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Pad电子阅读、读书沙龙、游学、班级展示等课程,旨在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实现与社会的有效沟通。
  体育园课程。包括学校体育月和跳绳、踢键、跆拳道、棒球、网球、武术、篮球、足球、象棋等课程。体育园课程开发了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命园课程。主要包括青春期生理课程、心理课程、生命专题教育、国际理解专题教育、安全专题教育及拓展延伸的校内心桥活动(心理沟通)、中学生心理沙龙、紧急救护、法律讲堂、疏散演练、禁毒教育、校园可持续发展教育景观等课程。开设生命课程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体验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让学生学会生存的技能,提升生命质量;让学生们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如青春期生理课程让初中生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差异,学会怎样跟异性正常交往;安全专题教育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法保护自己,学习并掌握应对灾害、敲诈、恐吓等突发事件的技能;中学生心理沙龙让学生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等。
  探究园。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方式,学校开设了生活中的3D打印、生活中的化学、物理实验探索、生物实验、科学学科开放性实践活动、地理视听说、走进优质高中高端实验室、探究京西古道物候与历史变迁、研究王平湿地、研究植物成长过程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氛围,我们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走进区域优质资源环境,让学生真正成为探究的主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们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态度和探究的意识。
  八大学园课程各具特色,既很好地落实了国家的必修课程,又对其进行了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满足了不同基础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自己的光彩!
  编辑 汪倩
其他文献
0前言冷冻冷藏食品行业是我国发展较快的食品加工产业之一,虽是一门新兴食品产业,20世纪80、9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几乎遍及全国所有省区,年产量达到800万t以上。在调理、水产
本学期,我们将美术学科与体育学科结合起来,将美术学科的“运动场上”和体育学科的“蹲踞式起跑”这两节课的重点、目标进行整合设计,让体育里有美术、美术里有体育。  学科知识点“巧链接”  学科间的整合应该选择彼此能够相容的、有共同特点的内容进行整合,还要找到能够破解学科知识点的难度系数的结合点。这两节课的契合点是“动态的观察与体会”:美术学科的重点是通过观察运动中的人物各关节的转折点和身体的整体动态,
如何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如何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而更好地表达自我的感受?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寻求自我价值感和文化认同感?如何以语文这一文化载体承担起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任?随着学校课程建设的全面推进,我们初一语文组开发了以“智慧阅读”为核心的“快乐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课程。  1.以阅读任务为驱动  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对于整本书的阅读而言,提供必要的阅读指导和
新课程改革呼唤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东直门中学的课程建设关注知行统一,实现跨学科、跨领域、跨学段的融合,让师生在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实现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全学科实践育人是学校的历史文化传承。综观学校80年的办学历史,东直门中学的办学始终保持着建校伊始的平民本色,课程始终强调文理协同,注重基础与实验、实践,将“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学会自主发展”作为培养目标
2012年,学校启动了“整合课程资源,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探究”项目,开始了调整课程结构的实践探索。学校在初中年级将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与科学类课程整合,将研究性学习、历史、地理整合,初步形成了以实践、实验、探索、创新思维为主体的综合性科学素养发展课程,以及以博物馆和地域环境考查研究为主体的综合性实践发展课程。  1.在“玩”中学  我们突出强调科学类学科教学的实践性,强调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程的迅速推进、音乐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音乐教材在内容和形式、结构上的人文内涵的渗透,音乐教师在新课程面前,必须首先把握好实施教学过程“蓝本”的设计工作——进行有效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量体裁衣”,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  教学过程中多种教法的运用、学法的指导,都应围绕教学目标逐一落实。为了使教学过程更有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重
类文指的是在某方面具有联系性的一类文章。类文阅读指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整体推进,学习同一类文章。类文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突破课本与课堂的束缚与限制,使阅读教学更立体、
小学科学课程向学生提供了科学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我在教授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斜面的作用》一课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助力乐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1.用视频引入,拉近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简单机械”这一单元的内容在生活中虽然常见,但是学生们平时并没有刻意关注,所以在课堂上依靠学生回忆生活中的情景比较困难。而且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其新品种价值进行评估能够促进我国玉米新品种的交易,保护育种者利益.而对其进行有效评估的关键是从众多因素中找出影响其价值的主要因素,从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