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筋骨并重”理论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研究进展

来源 :中医药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rwzz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筋骨并重”理论是中医骨伤的重要指导思想,又是微创治疗的具体体现,常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医和西医对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法,但无论是中药内服、中医外治还是西医的手术、康复疗法,都注重恢复筋骨平衡的关系.本文以“筋骨并重”理论为基础,介绍了中西医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治疗上对该理论的运用进展.
其他文献
张敏建教授从郁证的定义剖析“气、血、痰、火、湿、食、瘀”诸郁在男科疾病中的特定表现,分析男科郁证的病因病机,讨论男科郁病的证治,认为对男科郁证的论治当首辨阴阳、次分脏腑、从寒热虚实而施治.张师认为男科疾病一般病程较长,故从郁证论治应在注重心理疗愈的同时,注意安全用药,不宜峻猛.实证用药要注意理气不耗气,活血不破血,清热不败胃,祛痰不伤正;虚证的治疗需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调补脏腑而不滋腻.
“眩”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历代医学典籍论述颇多.《金匮要略》在《黄帝内经》“因虚致眩”的理论基础上,又开创了“痰饮致眩”的理论先河,书中记载的有关方剂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通过对《金匮要略》中有关“眩”的条文进行归纳和总结,可知仲景治眩大体分为虚实两端,且以痰饮实邪为主;病位虽涉及五脏六腑,却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治疗上谨守病机,暗合“温药和之”及“利小便”之意.本文对仲景治眩的精妙微细之处进行探索,以期对中医临床工作有所裨益,从而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