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化作为民族立根之本,是整个民族成长发展的信仰传承。而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关键分支,同样需要在孩子们的基础教育阶段予以渗透,为幼儿的艺术觉醒创造条件,也为幼儿艺术能力的提升提供机会。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应当掌握合理的民间艺术文化渗透策略,助力幼儿得到良好的艺术启蒙。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传承的传统美德思想,通过学习民间艺术文化,既能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能领悟人生哲理。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倘若单纯依靠口头表述很难保证年龄偏小的幼儿完全理解,所以可尝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去达到预期教育效果。文章便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对幼儿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
一、 在课程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曾经辉煌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诸如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烙画、年画、版画、皮影戏、昆曲等等,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美的享受,给人以深刻启迪。在历经风雨的洗礼后,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针对幼儿的教育教学课程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所以能够更好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教师也不必刻意去开展民间艺术文化活动,只需要稍做调整便可将其与课程教学活动相融。比如,教师可将民间艺术文化元素渗透到活动导入环节,通过民间艺术文化去吸引幼儿关注,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的目的。如在“认识数字”的课程活动中,教师便可利用民间剪纸作为活动道具,不仅可让幼儿的学习注意力有所集中,还能自然而然地将民间艺术作品呈现在幼儿面前,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又如,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时,便可用传统的皮影戏去替代多媒体设备,带给幼儿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同时,教师还可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皮影戏道具,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如此一来,通过课程教学活动与民间艺术文化的相互渗透,能够让幼儿在趣味性、实践性的活动中爱上民间艺术文化,增强其学习民间艺术的意愿,既能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也能在民间艺术文化的“阳光”之下健康成长。
二、 在游戏过程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游戏是幼儿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尝试采取创设民间艺术环境、改編民间艺术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文化特色活动等方式去展开。其一,创设民间艺术文化环境指的是在幼儿园的大厅、走廊、教室等空间中,通过精心布设且以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主题去打造环境,比如可用民间油画、剪纸、纺织品等进行装点,并且要以季节和传统节日作为主要内容,定期去变换空间主题,让幼儿能够对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深刻感悟,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其二,改编民间艺术活动指的是在幼儿教育教学当中,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对民间艺术活动做出适当改编,引导其去参与和理解。比如,教师可对民间传统游戏“双簧”进行内容改编,融入更多符合幼儿认知的动物、景色等内容,语言也要贴合幼儿特点。同时,也可将一些民间艺术经过简化改编带入游戏中,比如“扎染”艺术,教师便可对其中的关键步骤提取出来,重点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去唤醒其色彩意识与创新意识;其三,开展民间艺术文化特色活动是指以传统节日作为契机去开展民族文化特色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时开展“包粽子”“赛龙舟”等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去感受传统佳节的气氛,提升对其中民间艺术文化的理解。
三、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他们的模仿能力与创造力往往能够在美的熏陶之下得到最大化刺激,通过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对民间艺术作品有更好的感知与理解,同时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表现出幼儿独有的想法与感受,从而付诸艺术实践,在实践当中去提审幼儿的艺术审美及创造力。适合幼儿参与的民间艺术文化实践,需要教师在区域活动当中投入更多民间艺术材料,比如泥土、木材、竹子、石头、纸张等可塑性极高的材料,幼儿能够随时观察、把玩、思考等,确保幼儿的感知、操作、体验都能得到最大化满足。比如,在春天到来之际教师可开展“风筝节”的主题活动,先拿出民间手艺人制作的纸鸢让幼儿对其形状、飞行原理进行观察探究,再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去创造出自己想象中各式各样的风筝,进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又如,在开展“泥塑”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与家长一同去搜集与泥塑相关的知识材料,以此去带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幼儿实践操作过程中也要引导他们一边构思、一边完善,在贴、捏、削等操作中将泥巴变换成自己喜爱的民间艺术作品,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性,也能调动其想象能力与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教学当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不仅仅是基于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所开展的启蒙教育手段,同样也是凸显出幼儿园特色办园的有力举措,对于幼儿本身与幼儿园发展而言,均是一件值得推广的事情。而在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渗透实施中,应当重视课程活动、游戏过程、区域活动等环节的渗透,创新教育内容与渗透方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当中爱上民间艺术文化,实现艺术素养与艺术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丹丹.农村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耒阳市农村幼儿园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31-32.
[3]马宁.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鸭绿江,2019(24):102.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学;民间艺术文化;渗透
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传承的传统美德思想,通过学习民间艺术文化,既能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也能领悟人生哲理。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倘若单纯依靠口头表述很难保证年龄偏小的幼儿完全理解,所以可尝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去达到预期教育效果。文章便结合笔者工作实践,对幼儿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
一、 在课程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曾经辉煌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诸如剪纸、刺绣、泥塑、面塑、烙画、年画、版画、皮影戏、昆曲等等,给人们带来了视觉美的享受,给人以深刻启迪。在历经风雨的洗礼后,已经成为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针对幼儿的教育教学课程活动有着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所以能够更好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教师也不必刻意去开展民间艺术文化活动,只需要稍做调整便可将其与课程教学活动相融。比如,教师可将民间艺术文化元素渗透到活动导入环节,通过民间艺术文化去吸引幼儿关注,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参与积极性的目的。如在“认识数字”的课程活动中,教师便可利用民间剪纸作为活动道具,不仅可让幼儿的学习注意力有所集中,还能自然而然地将民间艺术作品呈现在幼儿面前,促进其审美能力的提升。又如,教师在为幼儿讲故事时,便可用传统的皮影戏去替代多媒体设备,带给幼儿不一样的视听感受。同时,教师还可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皮影戏道具,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与表达能力。如此一来,通过课程教学活动与民间艺术文化的相互渗透,能够让幼儿在趣味性、实践性的活动中爱上民间艺术文化,增强其学习民间艺术的意愿,既能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也能在民间艺术文化的“阳光”之下健康成长。
二、 在游戏过程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游戏是幼儿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活动,在游戏过程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尝试采取创设民间艺术环境、改編民间艺术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文化特色活动等方式去展开。其一,创设民间艺术文化环境指的是在幼儿园的大厅、走廊、教室等空间中,通过精心布设且以民间艺术文化作为主题去打造环境,比如可用民间油画、剪纸、纺织品等进行装点,并且要以季节和传统节日作为主要内容,定期去变换空间主题,让幼儿能够对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深刻感悟,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其二,改编民间艺术活动指的是在幼儿教育教学当中,结合幼儿的学习能力及理解能力,对民间艺术活动做出适当改编,引导其去参与和理解。比如,教师可对民间传统游戏“双簧”进行内容改编,融入更多符合幼儿认知的动物、景色等内容,语言也要贴合幼儿特点。同时,也可将一些民间艺术经过简化改编带入游戏中,比如“扎染”艺术,教师便可对其中的关键步骤提取出来,重点让幼儿在游戏当中去唤醒其色彩意识与创新意识;其三,开展民间艺术文化特色活动是指以传统节日作为契机去开展民族文化特色活动,比如在端午节时开展“包粽子”“赛龙舟”等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去感受传统佳节的气氛,提升对其中民间艺术文化的理解。
三、 在区域活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他们的模仿能力与创造力往往能够在美的熏陶之下得到最大化刺激,通过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引导幼儿对民间艺术作品有更好的感知与理解,同时也能够在教师的鼓励之下表现出幼儿独有的想法与感受,从而付诸艺术实践,在实践当中去提审幼儿的艺术审美及创造力。适合幼儿参与的民间艺术文化实践,需要教师在区域活动当中投入更多民间艺术材料,比如泥土、木材、竹子、石头、纸张等可塑性极高的材料,幼儿能够随时观察、把玩、思考等,确保幼儿的感知、操作、体验都能得到最大化满足。比如,在春天到来之际教师可开展“风筝节”的主题活动,先拿出民间手艺人制作的纸鸢让幼儿对其形状、飞行原理进行观察探究,再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去创造出自己想象中各式各样的风筝,进而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又如,在开展“泥塑”活动中,教师可让幼儿与家长一同去搜集与泥塑相关的知识材料,以此去带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在幼儿实践操作过程中也要引导他们一边构思、一边完善,在贴、捏、削等操作中将泥巴变换成自己喜爱的民间艺术作品,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性,也能调动其想象能力与创造力。
综上所述,在幼儿教育教学当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不仅仅是基于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所开展的启蒙教育手段,同样也是凸显出幼儿园特色办园的有力举措,对于幼儿本身与幼儿园发展而言,均是一件值得推广的事情。而在民间艺术文化的具体渗透实施中,应当重视课程活动、游戏过程、区域活动等环节的渗透,创新教育内容与渗透方法,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当中爱上民间艺术文化,实现艺术素养与艺术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丹丹.农村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耒阳市农村幼儿园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虞永平.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4(1):31-32.
[3]马宁.民间艺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鸭绿江,2019(24):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