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22日,“2013年‘西部计划、苏北计划’江苏省大学生志愿者出征仪式”在南京中山植物园举行。“西部计划”又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委于2003年根据国务院有关要求共同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基层就业计划。与此同时,众多大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山村,用自己的行动服务社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
1995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2周年纪念日,被定为第一个中国志愿者日。中国大学生担任志愿者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大学生们也踊跃参加。从最初具有功利性质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到今天无所不在的真诚服务,年轻的志愿者们正在用自己的行为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大学生正在成为真正的志愿者。
良知与责任造就志愿者
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共15人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和平区新兴街是早期开展社区服务的典型,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社区志愿者协会。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志愿队伍。
共青团中央在2002年颁行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结合志愿服务事业的新发展,制定了《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对于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注册工作,加强注册志愿者管理。按照该办法,志愿者(Volunteer,也称志愿人员、义工、志工)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该办法把志愿者区分为注册志愿者和志愿者,注册志愿者(China Registered Volunteer)是指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在共青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志愿者是“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做贡献的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在国际上,志愿者分个人志愿者和有组织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团体往往由志愿者自行组建。
在我国,个人志愿者较少,大部分志愿者参加了相关团体组织,在组织指导下从事社会服务。由团中央组织管理的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是中国最早也规模最大的志愿者行动。团中央是目前主要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构。团中央组织的志愿者行动给参与的志愿者一定回报和政策优惠,因此被传统观念认为不是纯粹的志愿者。
在汶川地震后,全国涌现出众多个人志愿者,这些人来到灾区,加重了灾区的交通和生活服务压力。舆论呼吁个人志愿者不要亲赴灾区添乱,如需捐赠物资可与各地红十字会联系。家住成都的作家李承鹏距离灾区很近,他第一时间亲赴灾区志愿救灾,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行动:“一些救灾组织的效率比自己更低。亲赴灾区,还是为了亲手把物资交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一些个人志愿者自己行动,不去成为注册志愿者。这些非注册志愿者无组织所以无回报,被认为是真正的志愿者。他们的行动呈现非组织化特点,往往利用QQ群、朋友圈等互联网工具,自行策划活动。上海大学生志愿者群的群主皇普告诉《教育》旬刊记者,上海世博会后他们自发组织环保、管理交通、慰问残疾人等志愿者活动近百次,从未遇到阻碍。皇普认为,他们的行动有益社会,不违反法律,不应该有人来指手画脚。
早期志愿者计划是“代替就业”
中国最初的大学生志愿者并不纯粹。大学里最早的大型志愿者活动是由团中央倡导的,目的是缓解就业困难。
这项活动名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而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这项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至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工作。
在2003年推出这一全国性志愿者行动,与1999年的全国性高校扩招有直接关系。高校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当年大学录取率比上年增加55.56%,导致4年后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大幅增加。新增的大学毕业生给2003年的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是年,团中央决定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并在其升学、就业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由于毕业生大量增加造成就业困难,大学生即使参加服务西部志愿者活动,也需要参加层层选拔才能入围。选拔包括笔试和面试,分别考察报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成绩、志愿服务经历等情况,并组织对报名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笔试、面试工作择优选拔志愿者。合格者还要参加统一体检。为避免作弊,由各招募省市项目办统一指定时间和医院,组织各校入选的报名者进行集中体检。体检不合格的,将不予录取。
《教育》旬刊记者从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获悉,2013年有超过1万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名参加今年的西部计划。共青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发布的数字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到今年已满10年,其间先后有超过14万名大学毕业生志愿到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2100多个县服务,1.6万人服务期满后扎根西部基层。
该计划为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四大基层就业项目之一。另外三项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分别为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特岗教师计划;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当村官计划。这四项基层就业项目都由团中央和教育部主导,具有志愿者服务性质的同时,也明确强调具有替代就业作用。参加这四个项目的大学生并非正式就业,但在完成服务计划后,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继续升学或者报考公务员的政策优惠。 奥运会上为自己正名
按照志愿者的定义,参加四项基层就业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并非纯粹的志愿者。他们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并非完全不计回报,多少还是会得到生活上的照顾、津贴以及考公务员、升学的优惠。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则成为了中国大学生志愿者为自己正名的一次历史机遇。
参加北京奥运会赛会的大学生志愿者共有5.3万人,随后参加残奥会的赛会志愿者共有2.1万人。这些志愿者以满腔热情,真诚服务,成为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一道重要人文景观。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工作于2005年6月正式启动,共招募了10万名赛会志愿者(奥运会7万名、残奥会3万名)在61个工作领域的2900多个岗位上为赛会提供直接服务。40万名城市志愿者在北京市设立的55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服务。百万名社会志愿者在社区、乡镇围绕“平安奥运”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三类志愿者中,赛会志愿者主体为大学生志愿者,此外也有部分大学生作为城市志愿者活跃在各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
最终,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担任志愿者的所有人当中,大学生占了80%以上,成为了奥运会上志愿者的主体。
大学生成为志愿者的主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对于社会就业人员,大学生时间比较宽裕,可以参加很多志愿者活动。虽然只做事干活,没工资拿,但是有事可做,能积累人生经验,丰富简历,结识新朋友,很多时候还能在主办者那里得到一顿免费的工作餐。最后,即使连工作餐都没有,也总比关在宿舍里打游戏要更有意义。对于那些有入党、评优、评先进需求的大学生来说,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就更有价值了。
进入社会各个领域
经过10年发展,大学生志愿者已经不局限于参加国家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深入社会各个领域提供志愿服务。
在上海工业大学,该校大学生在团委指导下组建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在各个学院设立分会。《教育》旬刊记者从该校了解到,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旅游与食品学院分会分会组织了若干志愿服务行动。今年5月10日,该分会携手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开展了“心存感恩,传递祝福”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上海工业大学志愿者们与附小的孩子们一起,在母亲节期间,感受母爱,表达感恩,帮孩子们制作礼物送给母亲。5月30日,该分会又组织了主题为“您血流他身,志愿在我心”的义务献血活动。活动历时8小时,志愿者们一早就准备就绪,为大家分发红枣豆浆和面包,以减少同学们出现身体不适反应的情况。在献血者献完血后,志愿者将他们扶到休息的地方。志愿者还要负责帮献血者代拿礼品并且安全的将他们送回寝室。
今年暑假,西南政法大学的20名学生志愿者经过5个小时旅行,来到四川宜宾屏山县柑垇村柑垇小学,建成一所图书馆,给孩子们送知识。1500本由北京桂馨基金会捐赠的图书,在志愿者们的手中变成了这所山村小学图书馆的第一批藏书。以往一下课,孩子们便全跑出教室,现在下课了,孩子们更愿意留在座位上看书。每天,志愿者都陪孩子们一起阅读,为他们答疑解惑。志愿者袁乔乔说:“活动很艰苦,大家住在空教室里的课桌上,被蚊子叮得体无完肤。虽然艰苦却非常快乐,看到这些阳光灿烂的孩子,我觉得特别有动力。”
为期一周的助教活动中,柑垇小学的学生们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新鲜。梦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的六年级学生张春照说,这是她第一次上美术课和手工课。活动结束后,张春照将自己画出来的衣服、裙子送给了志愿者。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的志愿活动形式多样,在养老院、学校、社区都留下了志愿者的身影。与10年前相比,今天的大学生志愿者从组织到行动,都更加符合志愿者这一称谓的定义。
1995年3月5日,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32周年纪念日,被定为第一个中国志愿者日。中国大学生担任志愿者的历史并不长,但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大学生们也踊跃参加。从最初具有功利性质的志愿者服务项目,到今天无所不在的真诚服务,年轻的志愿者们正在用自己的行为向世界证明,中国的大学生正在成为真正的志愿者。
良知与责任造就志愿者
1979年,第一批联合国志愿者共15人来到中国偏远地区,从事环境、卫生、计算机和语言等领域的服务。20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和平区新兴街是早期开展社区服务的典型,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社区志愿者协会。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中国青年志愿者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志愿队伍。
共青团中央在2002年颁行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的基础上,结合志愿服务事业的新发展,制定了《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制定并实施《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对于进一步规范志愿者注册工作,加强注册志愿者管理。按照该办法,志愿者(Volunteer,也称志愿人员、义工、志工)是指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该办法把志愿者区分为注册志愿者和志愿者,注册志愿者(China Registered Volunteer)是指按照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在共青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注册登记、参加服务活动的志愿者。
按照联合国的定义,志愿者是“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做贡献的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在国际上,志愿者分个人志愿者和有组织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团体往往由志愿者自行组建。
在我国,个人志愿者较少,大部分志愿者参加了相关团体组织,在组织指导下从事社会服务。由团中央组织管理的西部志愿者行动计划是中国最早也规模最大的志愿者行动。团中央是目前主要的大学生志愿者管理机构。团中央组织的志愿者行动给参与的志愿者一定回报和政策优惠,因此被传统观念认为不是纯粹的志愿者。
在汶川地震后,全国涌现出众多个人志愿者,这些人来到灾区,加重了灾区的交通和生活服务压力。舆论呼吁个人志愿者不要亲赴灾区添乱,如需捐赠物资可与各地红十字会联系。家住成都的作家李承鹏距离灾区很近,他第一时间亲赴灾区志愿救灾,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行动:“一些救灾组织的效率比自己更低。亲赴灾区,还是为了亲手把物资交到最需要的人手中。”
一些个人志愿者自己行动,不去成为注册志愿者。这些非注册志愿者无组织所以无回报,被认为是真正的志愿者。他们的行动呈现非组织化特点,往往利用QQ群、朋友圈等互联网工具,自行策划活动。上海大学生志愿者群的群主皇普告诉《教育》旬刊记者,上海世博会后他们自发组织环保、管理交通、慰问残疾人等志愿者活动近百次,从未遇到阻碍。皇普认为,他们的行动有益社会,不违反法律,不应该有人来指手画脚。
早期志愿者计划是“代替就业”
中国最初的大学生志愿者并不纯粹。大学里最早的大型志愿者活动是由团中央倡导的,目的是缓解就业困难。
这项活动名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是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和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而实施的,财政部、人事部给予相关政策、资金支持。这项计划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1至2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工作。
在2003年推出这一全国性志愿者行动,与1999年的全国性高校扩招有直接关系。高校扩招源于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当年大学录取率比上年增加55.56%,导致4年后本科毕业生比上年大幅增加。新增的大学毕业生给2003年的毕业生就业带来巨大压力。是年,团中央决定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期满后,鼓励其扎根基层,或者自主择业和流动就业,并在其升学、就业方面给予一定政策支持。
由于毕业生大量增加造成就业困难,大学生即使参加服务西部志愿者活动,也需要参加层层选拔才能入围。选拔包括笔试和面试,分别考察报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学习成绩、志愿服务经历等情况,并组织对报名的高校毕业生开展笔试、面试工作择优选拔志愿者。合格者还要参加统一体检。为避免作弊,由各招募省市项目办统一指定时间和医院,组织各校入选的报名者进行集中体检。体检不合格的,将不予录取。
《教育》旬刊记者从西部计划全国项目办获悉,2013年有超过1万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报名参加今年的西部计划。共青团中央志愿者工作部发布的数字显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到今年已满10年,其间先后有超过14万名大学毕业生志愿到中西部22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2100多个县服务,1.6万人服务期满后扎根西部基层。
该计划为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做出重大贡献,成为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四大基层就业项目之一。另外三项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分别为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计划;从2006年开始组织实施的特岗教师计划;从2008年起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当村官计划。这四项基层就业项目都由团中央和教育部主导,具有志愿者服务性质的同时,也明确强调具有替代就业作用。参加这四个项目的大学生并非正式就业,但在完成服务计划后,可以得到国家给予的继续升学或者报考公务员的政策优惠。 奥运会上为自己正名
按照志愿者的定义,参加四项基层就业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并非纯粹的志愿者。他们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并非完全不计回报,多少还是会得到生活上的照顾、津贴以及考公务员、升学的优惠。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则成为了中国大学生志愿者为自己正名的一次历史机遇。
参加北京奥运会赛会的大学生志愿者共有5.3万人,随后参加残奥会的赛会志愿者共有2.1万人。这些志愿者以满腔热情,真诚服务,成为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一道重要人文景观。奥运会和残奥会志愿者的选拔和培训工作于2005年6月正式启动,共招募了10万名赛会志愿者(奥运会7万名、残奥会3万名)在61个工作领域的2900多个岗位上为赛会提供直接服务。40万名城市志愿者在北京市设立的55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提供信息咨询、语言翻译、应急救助等服务。百万名社会志愿者在社区、乡镇围绕“平安奥运”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三类志愿者中,赛会志愿者主体为大学生志愿者,此外也有部分大学生作为城市志愿者活跃在各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
最终,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上担任志愿者的所有人当中,大学生占了80%以上,成为了奥运会上志愿者的主体。
大学生成为志愿者的主体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相对于社会就业人员,大学生时间比较宽裕,可以参加很多志愿者活动。虽然只做事干活,没工资拿,但是有事可做,能积累人生经验,丰富简历,结识新朋友,很多时候还能在主办者那里得到一顿免费的工作餐。最后,即使连工作餐都没有,也总比关在宿舍里打游戏要更有意义。对于那些有入党、评优、评先进需求的大学生来说,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就更有价值了。
进入社会各个领域
经过10年发展,大学生志愿者已经不局限于参加国家组织的志愿服务项目,他们自发组织起来,深入社会各个领域提供志愿服务。
在上海工业大学,该校大学生在团委指导下组建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并在各个学院设立分会。《教育》旬刊记者从该校了解到,该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旅游与食品学院分会分会组织了若干志愿服务行动。今年5月10日,该分会携手上海市奉贤区教师进修学院附属小学,开展了“心存感恩,传递祝福”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上海工业大学志愿者们与附小的孩子们一起,在母亲节期间,感受母爱,表达感恩,帮孩子们制作礼物送给母亲。5月30日,该分会又组织了主题为“您血流他身,志愿在我心”的义务献血活动。活动历时8小时,志愿者们一早就准备就绪,为大家分发红枣豆浆和面包,以减少同学们出现身体不适反应的情况。在献血者献完血后,志愿者将他们扶到休息的地方。志愿者还要负责帮献血者代拿礼品并且安全的将他们送回寝室。
今年暑假,西南政法大学的20名学生志愿者经过5个小时旅行,来到四川宜宾屏山县柑垇村柑垇小学,建成一所图书馆,给孩子们送知识。1500本由北京桂馨基金会捐赠的图书,在志愿者们的手中变成了这所山村小学图书馆的第一批藏书。以往一下课,孩子们便全跑出教室,现在下课了,孩子们更愿意留在座位上看书。每天,志愿者都陪孩子们一起阅读,为他们答疑解惑。志愿者袁乔乔说:“活动很艰苦,大家住在空教室里的课桌上,被蚊子叮得体无完肤。虽然艰苦却非常快乐,看到这些阳光灿烂的孩子,我觉得特别有动力。”
为期一周的助教活动中,柑垇小学的学生们也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新鲜。梦想当一名服装设计师的六年级学生张春照说,这是她第一次上美术课和手工课。活动结束后,张春照将自己画出来的衣服、裙子送给了志愿者。
大学生志愿者参加的志愿活动形式多样,在养老院、学校、社区都留下了志愿者的身影。与10年前相比,今天的大学生志愿者从组织到行动,都更加符合志愿者这一称谓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