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追问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问题来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可以让学生透过历史知识发现历史中人与事的逻辑与规律。在《北宋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追问,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分析逻辑,生成智慧。
  [关键词]初中历史;追问;历史智慧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28007501
  初中历史教学中,怎样读史才可以明智呢?笔者给出的答案是:于追问当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智慧!所谓追问,就是基于对史实、史事的逻辑分析,通过问题的提出,来逐步发现知识背后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影响等。下面以《北宋的政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的浅显观点。
  一、建构知识,为追问提供思维基础
  《北宋的政治》这节课,学生需要掌握两个重点知识:一是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二是重文轻武的政策。考虑到让学生追问的需要,在建构这两点知识的时候,需要做好两点工作:其一,理清宋太祖中央集权的表现与原因;其二,重文轻武的背景与表现。
  这两点工作可以基于教材的设计来进行:宋太祖集权的表现就是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相关的史事则是“杯酒释兵权”的故事。自身的原因,加上对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反思,使得宋太祖选择了重文轻武的政策,以文臣统兵,杜绝了武将专权的可能。
  先讲表现,后述原因,是这节课知识建构的基本方式。从知识掌握的角度来看,这一方式是有效的,同时,其还为后面的以追问打破学生认知平衡的教学提供了基础——学生建构知识的时候,基本上处于“顺应”的状态,教师讲什么,他们通常就听什么,并且对教师的历史知识与历史观点都是认可的。这一认可,可以使学生的认知处于一种平衡状态。
  二、分析逻辑,以追问发现史中人事
  有了上述知识建构的过程,追问是可以展开的。笔者在教学中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读了“黄袍加身”与“杯酒释兵权”的史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不少学生说赵匡胤忘恩负义。于是笔者追问:“赵匡胤为什么要做这种忘恩负义的事呢?”有学生思考后说:“赵匡胤原来是武将的时候,就知道了专权的好处,手下的人都拥戴他当皇帝了;那他当了皇帝之后,自然就不能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了。”笔者继续追问:“赵匡胤由武将变成皇帝,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学生回答:“被统治者变成统治者。”于是笔者总结:“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角色转换,这也就意味着他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了。”学生听到这里恍然大悟——作为皇帝的赵匡胤与作为武将的赵匡胤,思考问题的角度自然是不同的。
  笔者继续追问:“那这么说,赵匡胤是不是完全从私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呢?”学生沉思片刻无果,笔者作提醒:“武将专权对国家来说是好是坏?”学生立即就听懂了:“国家要稳定,集权是当时的最佳选择。”“在当时,集权是必要的,确实保证了国家的内部稳定。重文轻武,也确实让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文化高度发达的一个朝代!”笔者对刚才的问答作了一个简单的总结,而学生也从这个总结中读出了关于集权的理性辨析的味道。
  结束了吗?没有!因为笔者还问了学生一个问题:“赵匡胤的集权与重文轻武,客观上保证了政权内部的稳定,以及文化乃至于经济的发达。但一国忽视了武装建设,真的是一件好事吗?”这个问题笔者没有给出答案,而是为后面相关知识的教学埋下一个伏笔。当然,在笔者提出这个问题之后,也有学生比较迅速地给出了答案:“宋朝老是被金人欺负,因此只会发展文化、经济,没有能力保护自己也是不行的。”笔者笑而不答,但从其他学生的眼神中,笔者读到了认可,读到了思考,这说明,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学生历史智慧的一个源泉……
  三、生成智慧,在追问中提高学习品质
  所谓的历史智慧,无非是对历史事件看得深入一点,看出其中的逻辑关系。上述笔者的一系列问题,实际上就是从赵匡胤的角色转换及其对政权稳定的追求的逻辑来提出的,而最后一个问题则是从历史的宏观视角提出的。前面的问题串与最后一个问题,实际上所站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前者站在特定的角度——作为皇帝的赵匡胤的角度,后者站在历史的角度。不同的角度,自然对历史事件有不同的思考与答案,最起码的历史教师应当知道,重文轻武之错在于“轻武”,而轻武的本质又是源于宋朝历代皇帝对武将的恐惧与缺乏有效制衡。如果再从读史明智的角度看今天,就知道当下中国这么大的国防建设投入是一个多么正确的决定了!
  其实,追问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的。譬如在笔者强调了问题的价值之后,就有学生提问:“杯酒释兵权”是不是真的?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此故事最感興趣,在产生兴趣的同时还能有此一问,足见此刻学生的问题意识很强,且其学习品质有所提高。据考证,此故事出于宋人丁谓的《谈录》,但其中只说喝酒,并无谈话;至清人毕沅编的《续资治通鉴》,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开始生动起来。因此,此故事是存疑的,作为历史教师,在学生提出此问题时予以赞赏,并提供相关史实供学生思考就已经足够。相比较最终的答案,问题本身对于学生学习品质的提升价值,就已经是教学目标的达成了。
其他文献
前不久,“王祖蓝cos葫芦娃被判侵权”登上了微博热搜。起因是,之前在某综艺节目中,王祖蓝cosplay成葫芦娃造型,表演了“葫芦娃王祖蓝变爷爷魔性表演飙音”节目,还现场播放了《葫芦兄弟》的电影主题曲。2019年7月,版权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起诉被告某卫视及节目制作方。  7月13日,北京互联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方构成侵权,要求立即停止播放“葫芦兄弟”的相关内容,并赔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0
[摘 要]从教学内容角度评课,是王荣生老师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围绕教学内容,从“教师想教什么”“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学生可能学了什么”三个角度对某位教师的《岳阳楼记》教学课例进行评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评课;教学内容;《岳阳楼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2-000
[摘要]在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时候,教师应该避免孤立落实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历史解释素养,首先要理清其内涵,然后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新材料与研究成果,再“配套”落实史料实证等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孤立落实;历史解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0068-02  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家国情怀是
【考题回放】  生活中总有值得我们铭记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这一天”,可能是从清晨到日暮都那么不同寻常;也可能是某一个时刻让“这一天”变得不同凡响。  请以“记住这一天”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满分作文】  记住这一天  一考生  月亮孤零零地挂在天上,我也孤零零地坐在窗前,月亮的银光照射在我脸上,似乎把我的心照得更酸更痛。我的嘴里咸咸的,是泪吗?我怎么会哭了
当前,教师们在反思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时,都喜欢大谈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反馈、学生素质等方面的问题,而把一堂课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东西——教学目标给忽略了,忘记了“‘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所以笔者认为,造成目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设定的课堂教学目标还不够明确。也就是说,许多教师经常不明白一堂语文课究竟应教给学生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以下几个案例。  [案例1]  《说
[摘 要]生活情境是以学生生活为素材创设的一种模拟生活的情境。教师应精心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以此来推进教学,实现生“动”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真感受和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生活情境;案例;学生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22
[模拟金题]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烂一片,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  一声关切的问候,一句温馨的祝福,一次跌倒后的搀扶,一次碰撞后的微笑……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当你凝视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悄悄地开放,把芳香留给了世界。  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  让我
1996年,美国出台了《国家k-12科学教育标准》,但在十多年间,人类对于科学已有了新认识,加之《国家k-12科学教育标准》并不系统,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为此,美国开始新一轮的科学教育改革,自2010年7月推出《科学教育标准框架(草案)》,2011年7月19日正式颁布了《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框架:实践、交叉概念及核心观念》(简称《新框架》)。这是美国出台《全美新一代k-12科学教育标准》的第
[摘要]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审导语、审标题和审要求,以培养他们的精细化审题意识,使他们明确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写作的要求、方向和范围;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关注社会、拓宽思路和聚焦小事来达到个性化立意的目的。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挖思想之井,觅写作之径。  [关键词]精细化审题;个性化立意;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0)34-
我只是很想念妈妈,想让她回家。我画的那个雪人,也很想念她的妈妈呀。  女儿半岁时,老公的事业处于前所未有的低谷。原本在老家生活的我,只得把还在襁褓中的女儿托付给婆婆照管,来到广东和他打拼。但公司因经营不善最终倒闭,没办法,我俩只得靠打工维持生计。打工的日子苦不堪言,我们一熬就是7年。  一转眼,女儿已上小学二年级。我待在她身边的时间屈指可数,但思念无处不在,为了缓解相思,我特意用电脑和女儿视频。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