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艺术造型保护与发展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w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南罗山皮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艺术抢救工程的实施,民俗艺术造型的保护与发展就非常重要。对于皮影艺术造型的保护,可以从皮影造型实体的保护和制作工艺的保护两个角度出发,通过合适的方式收集散落在个人或部门手中的皮影造型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保存皮影艺术造型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保证制作工艺的完整与传承。对于皮影艺术的发展,可以将其与现代化手段相结合,利用新媒体宣传和推广罗山皮影艺术,同时加强罗山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交流。综合以上内容能够更好地保护与发展河南罗山皮影艺术,使其永久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艺术;保护与发展;罗山皮影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050-03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表现,依靠与人本身存在,多数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形式,主要依靠身口相传作为文化延续的链接,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群体独特的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与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但是在目前现代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这些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极大的冲击。有专业人士表明,每一秒钟都有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在消亡[1]。因此,如何保证丰富而又处于濒危状态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于民俗艺术,民俗艺术主要包括民间戏剧、绘画、雕塑雕刻等,其传承主要依靠身口相传,极易出现后继无人的情况,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从保护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将民俗艺术传承下去。
  皮影戏主要使用兽皮做成的人物剪影来表演不同故事,是傀儡戏的一种,在过去的历史中,皮影文化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表演形式反映了不同时代的风貌,是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与人民生活相融合,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地方民族色彩,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民俗艺术[2]。我国皮影戏分为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典型的古代中原皮影的皮影戏是河南地区南部和北部的皮影戏,其中河南罗山皮影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已然成熟,人物制作色彩明艳,栩栩如生。但是随着新媒体新科技所带来的冲击,河南罗山皮影艺术的发展越发趋于颓势,其表演所需的影偶因材料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流逝,出现了严重的腐蚀与褪色情况,表演形式也无法适应现代人的审美追求。对于河南罗山皮影艺术造型的保护与发展,需要在融合现代科技手段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其独特的文化精髓。
  一、河南罗山皮影的造型艺术保护
  (一)罗山皮影的造型实体的保护
  河南罗山皮影的表演形式主要依靠演员操纵三根石竹棍,将影偶的形象映在影幕上,根据不同剧情的发展,表演者通过拿影子的基本功,表现出人物的喜、怒、哀、乐、动、静等[3],其表演形式(如图1所示)。
  皮影艺术表演的精彩程度主要依靠精湛的皮影道具,通过光源的投射,使影偶紧贴于影幕,再加上专业艺人的操作,向观众传达精彩的剧情。罗山皮影造型体现出的主要特征是影偶造型设计上的精湛工艺,每个角色形象都是独立的,不同的服饰图案显示出了不同时代的特征,以及当时民众喜爱的装饰特点,具有较强的美学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被视为现代影像发展的开端[4]。
  罗山皮影一般以人物为主,景物和其他道具相对来说比较少,是一种平面造型,具有极强的象征性和观念性,渗透着民间艺人内心的真情实感[5]。罗山皮影的造型艺术资源丰富博大,一般的河南罗山皮影戏班都保留有皮影人物戳子300件左右,头茬约为一两千个,小一点戏班拥有影人戳子100多件,头茬约500个左右[6]。根据表演角色的不同,戳子分为袍、衫、褂、铠、衣等多种类型,影人头茬冠戴的分类一般为盔、帽、冠、巾等,各类造型样式完善讲究(如图2所示),但是现存的完整的资源正在逐渐减少。
  其材料的来源主要来自罗山本地,由于罗山地区的家庭多以养牛為主,所以多数的皮影道具材料以牛皮为主[7]。影偶的制作以雕画为主,经过手艺人的绘形、雕刻等连缀成形,完成具有特定角色特点的皮影形象的制作。因罗山皮影是豫南皮影的主要代表,属于二水皮影,影人一般高50厘米左右,人物的外轮廓一般以长直线或弧线形式表现,大部分采用正侧面造型,使人物造型丰富、繁丽,表现出人物的人性和面部美。但是因其材料的限制,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使用次数的增加,存在褪色和腐蚀的情况。
  罗山皮影目前正在面临消亡的原因,一部分是来自传统的罗山皮影艺术后继无人的情况,另一部分是受到皮影道具自身材料的限制,因罗山皮影道具一般为牛皮,随着时间流逝,在使用之后必然会出现磨损和褪色的情况;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有不法分子为了商业利益,重金收购流散在民间的皮影艺术相关资源,使得很多具有艺术价值的皮影造型实体消失,给皮影艺术的保存和研究带来极大的破坏[8]。
  为了保护现有的皮影造型实体资源,采取恰当的形式,整理分散在外的皮影造型实体资源,包括分散在不同业务部门或个人受众的皮影资源,通过购买或其他有偿、个人能够接受的手段收集,如拍卖、扫描等[9]。同时,通过研究整理皮影造型资源中领悟罗山皮影造型艺术作品,解读每件造型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充分了解民间工艺所反映的信息和内涵[10]。对于皮影道具磨损或褪色的问题,为了将这些难以延续、濒危的皮影造型保存下来,使用现代录像、摄影等手段保存,将皮影艺术资源保存完整,作为后续研究与传承的依据。
  另外,各级有关部门建立完善的管理措施,通过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和宣传法律知识,禁止任何人藏匿、销毁、私有、倒卖皮影民间艺术品;组织人员收集、整理罗山皮影文献资料,积累更多的皮影文化遗产资料,形成完整的罗山皮影艺术造型文化保护机制,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
其他文献
摘 要:城镇用地增长边界(UGB)划定对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徐州市中心城区为例,构建地理加权元胞自动机(GWR-CA)模型,在对该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的基础上,考虑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约束条件,设定未来城镇用地需求情景,基于“反规划”理念,对2030年UGB进行划定。结果表明:GWR-CA对2015年城镇用地增长模拟的精度较高,可用于模拟未来城镇用地扩张;两种情景下,2030年
期刊
摘 要:《单向度的人》是马尔库塞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由此而来的“单向度”已然成为当今学界的惯常用语。《单向度的人》立足当代工业社会,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批判,进而阐释“单向度”带来的现代危机。“单向度”的思维定向造成人类困境实则根源于技术理性对价值理性的湮没。技术理性一味张扬和放任人的占有欲望和控制能力,结果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日益恶化,从而将“理性”带来的福利颠覆。价值理
期刊
锂电是江西省战略新兴产业之一。但是锂资源开发缓慢,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锂需求。高梯度锂云母作为一种重要的锂资源,因其分离富集难度较高,一直无法开发利用。本论文以江西宜春地区高梯度锂云母为研究对象,从磨矿方式、流程结构和新药剂出发,深入研究高梯度锂云母浮选分离富集工艺流程,提出了“高梯度锂云母-艾砂磨-脱泥-浮选”新工艺,实现高梯度锂云母和石英长石有效分离富集,并在江西宜春地区成功工业化。研究结果表明:
  1.高梯度锂云母在磨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次生细泥,直接影响到高梯度锂云母浮选效果。采用艾砂磨作为
摘 要:共享经济自进入中国以来,发展迅速,遍布各个领域,并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引人深思的现象。从消费心理学角度对这些现象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其所涉及的心理学现象进行浅显的解释和说明。  关键词:消费心理学;共享经济;Airbnb;困境;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4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0)10-0001-02  共享经济在我国的出现以及发展均晚
期刊
原地浸矿开采工艺现已被普遍推广应用,但由于该工艺推广时间较短,目前主要依靠经验布置注液工程和调控矿山注液强度,导致滑坡灾害频发。与一般的滑坡相比,原地浸矿引发滑坡具有4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即:山体含水率高,近饱和区域的体积占比大;浸矿剂用量大,矿体强度参数变化显著;矿山不同位置处的矿体所受的应力路径不同;注液工程多,渗流规律复杂。在不考虑时间因素影响的条件下,针对这4个方面特殊性,重点开展非饱和矿体抗剪强度计算方法、矿体抗剪强度指标的水化学敏感性分析及其估算方法、应力路径对矿体强度参数的影响和原地浸矿临界注
目前,依靠工程经验确定离子型稀土矿的原地浸矿工艺参数,易造成大量硫酸铵残留在浸矿场,引发矿区及其流域氨氮严重超标。通过优化注液参数,减少浸矿剂用量进而减少浸矿剂残留量,是解决原地浸矿引发环境污染问题的最直接的有效手段。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实质为非饱和溶质运移过程,采用Richards方程描述水在矿土中的渗流过程,提出矿土水力性质和溶质运移参数的测试方法;建立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的竞争离子交换模型,采用顺序非迭代法求解溶质运移方程;构建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注液参数对原地浸出溶质运移的影响
许多稀土(RE)难溶性含氧无机酸盐在相应阴离子的盐溶液中,具有较大的可溶性,如碳酸稀土、草酸稀土,导致稀土沉淀时稀土损失大与环保问题,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稀土元素与阴离子间的配位作用。稀土碳酸盐是典型的沉淀产物,在碱金属或铵的碳酸盐溶液中具有介稳态特征和溶解性,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碳酸稀土固体的晶型晶貌及其调控方法,而针对稀土与碱金属碳酸盐共存的溶液以及稀土离子与含氧酸根的配位、水化规律、溶液介稳态
镝铜中间合金是一种优良的添加剂,能够显著提高钕铁硼磁体的矫顽力、耐腐蚀及高温稳定性,有效改善铜及其合金的物理、机械性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而现有制备镝铜合金的方法具有合金易烧损、成分偏析严重、能耗大、不能连续生产等缺点,因此寻求合金成分稳定、工艺简单、绿色、可产业化制备镝铜中间合金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Dy2O3、Cu2O为电解原料,氟化物熔盐LiF-DyF3为熔盐电解质,通过熔盐电解法制备了Dy-Cu中间合金,运用热分析法、量子化学计算法和拉曼光谱分析法对熔盐体系进行离子结
矿井瓦斯(煤层气)不仅是一种煤矿重大灾害源,同时也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煤层气的开发有利于中国控制瓦斯灾害事故并调整能源结构。由于中国的煤田地质条件复杂,导致中国的煤储层普遍具有低孔、低渗、低压和高非均质性特点,从而制约瓦斯的抽采。随着煤层增透技术的发展,以液氮作为介质的无水化致裂增透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以液氮冻融致裂增渗煤体技术为背景开展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和手段,对不同液氮冻结时间和冻融循环次数下煤体的孔隙裂隙结构损伤演化规律,物理力学性质以及渗透率演化特征开展了研究,并从热
摘 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就业扶贫是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内生动力的有效途径。调查研究非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社会特征、就业特征,抓住“关键”,靶向施治,有效做好动力激励、基层服务、职业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扶持体系建设等工作,可推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固本制胜。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