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14年前夕,我参加了一位老朋友儿子的婚礼。这引起了我对毛主席派我当“娘家人”,去参加毛主席女儿李讷婚礼的回忆。它是我一生参加的最深刻、最平凡而又最有意义、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次婚礼。
(一)
我是1964年8月,以“政治特种兵”的条件参军的,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是二营四连五班战士,先在北戴河值勤,后于1966年6月调到中南海,是一大队一中队的战士,具体负责毛主席住区的警卫。1968年2月8日,又调到毛主席办公室,做内勤工作(公务员)。我的主要职责是:在毛主席住处“丰泽园”外的“值班室”值班,拿着毛主席办公室和宿舍(二者在一起)的钥匙,每天将有关文件、报刊送去,并打扫室内卫生,整理书架上的图书等。直至1973年8月,才离开毛主席办公室。从进中南海到离开毛主席身边,度过了整整8年最幸福的年头,其中有五个年头是在毛主席身边度过的。
毛主席和他的家人李讷等出进家门时,都要经过我们的值班室。所以,我经常见到李讷。她的性格比较内向,见到我们这些警卫人员不大爱说话,一低头走了过去。而我们这些警卫人员,遵照首长的要求,不能主动向前与毛主席和他的家人打招呼,以免“干扰”他们。后来,毛主席批评了李讷,说她不接近群众,就不了解群众,应当与群众、与士兵多接近一些。从此,她见了我们就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有时甚至谈上几句。她对我的印象好似更好一些,谈话的次数也比较多,问我是什么地方人,什么学校毕业,最近看什么书等。我说我已通读《毛泽东选集》三遍,并能背颂毛主席的《老三篇》时,她听后十分高兴。有时候,她还给我一些政治学习资料让我读等。
毛主席是伟人,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对子女、对亲友从不搞特殊照顾。他是很喜欢小女儿李讷的,但越是喜欢,越是严格要求。李讷回家时,他不让她与自己一起吃饭,而是叫她到警卫局食堂打饭吃。李讷下班后,与我们一样,在食堂里排队打饭。有时她知道自己不能按时下班,我就按照她的安排,提前给她打好饭,她下班后再到我们值班室拿饭。她多数吃米饭、西红柿炒鸡蛋和红烧茄子等普通饭菜。当时她在解放军报社工作,骑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上下班或外出,从来未见车接车送她。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我们根本看不出她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她自己也未表现出一点“金枝玉叶”的样子。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李讷当时正患神经衰弱病,而且比较严重。但毛主席毅然将她安排到江西省瑞金县沙洲坝大队上坝生产队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临行前,毛主席把李讷叫到跟前,问她愿意不愿意去接受锻炼。李讷理解老人的用心,情绪激昂地说:“我是毛主席的女儿,更应该带头响应毛主席号召,我很愿意去,而且一定要好好锻炼自己。”于是,她穿上旧军装,愉快地踏上了去江西农村的列车。临走时,她还向我们警卫战士作了告别。
我在部队是“五好”战士、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政治上积极争取进步,办事扎实认真,再加上我与李讷很熟悉,并相处的很好,这一切可能就是毛主席派我当“娘家人”代表的根本原因吧!
(二)
1971年9月初,仍在江西瑞金沙洲坝大队劳动的李讷,写信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的婚姻设想。在毛主席已知她的男友政治上可靠、是共产党员、是中央办公厅江西“五,七”干校的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她准备近期与男友结婚,请毛主席定夺。
9月下旬的一天,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派人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十分喜悦而郑重地说:“小路同志,现在给你一项特殊使命。你是毛主席办公室工作人员,就是毛主席的家里人。毛主席同意你当李讷的‘娘家人’,去江西中办“五·七”干校,出席李讷的结婚典礼。说完,将大信封装的、用毛笔写的一封信交给我,上写:“李讷收”。从那字体上,我一下子就判断出,这是毛主席的亲笔信。汪东兴主任又指指椅子上的一个大白包袱说:“这是主席给李讷陪送的结婚礼物,你千万要拿好,亲手交给李讷同志。”我扭头一看,是一个很整齐的长方形白包袱,外边还用草绿色军用背带捆着,看样子这“嫁妆”一定很沉重、很高贵。我想:主席的女儿出嫁,总得陪送些高档的礼物吗,这也是人之常情。
我提着这贵重的结婚礼物,从汪主任办公室出来以后,心里特别特别高兴。这是毛主席派我去的,又是毛主席“家里人”的代表,这是多么高的荣誉啊!当战友们问我接受了什么任务时,我竟激动的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虽然是给毛主席办事,但这仍是政治任务,是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天职,所以我不要一点特殊照顾,不要求组织派车送我去车站。吃过晚饭,我带上自己的必要用品,扛着那个大包袱,走出中南海,快步向北京火车站奔去。天热加上走的急,又扛着几十斤重的大包袱,当我走到火车站军人售票窗口时,已是汗流浃背、挥汗如雨了。
(三)
当我从江西南昌下火车,赶到中办“五·七”干校时,李讷早已接到通知,从瑞金的沙洲坝大队赶到这儿了。李讷边向我致谢,欢迎我的到来,边拆开信,全神贯注地读着毛主席给她的信,脸上绽出粉红色的笑容。接着,她又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大包袱。此时,我也以好奇的目光,盯着那个大包袱。毛主席为女儿陪送的“嫁妆”,真是一般人万万想不到、做不出的。那是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伟人呀,真是伟人!毛主席的用意很清楚,他是让他的子孙后代,让全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学习马列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原理、坚决走马列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李讷的婚礼是在“五·七”干校他们新房院子里举行的。出席婚礼仪式的连我只有十几个人。在迎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婚礼由干校校长曹全福主持。他简单致词和放鞭炮以后,让新郎新娘向毛主席像三鞠躬之后,就结束了婚礼仪式。我一直坐在“娘家人”的位子上,仪式结束后,陪同李讷一起进入了他们的洞房。
结婚仪式简朴简单,是对旧式结婚仪式的大改革、大创新。而这新郎新娘的洞房,就更朴实了。两间普普通通的平房,里间是一张由两张单人床对起来的双人床,床上铺着薄薄的床垫和棉布床单;外间放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等家具。整个新房里连个“喜”字也未贴。晚上的喜宴就是在这新房外间举行的,炒了八个菜,喝了几瓶红葡萄酒。李讷婚后的第三天,我就陪同新郎新娘搭上了去北京的火车……
(一)
我是1964年8月,以“政治特种兵”的条件参军的,被分配到中央警卫团,是二营四连五班战士,先在北戴河值勤,后于1966年6月调到中南海,是一大队一中队的战士,具体负责毛主席住区的警卫。1968年2月8日,又调到毛主席办公室,做内勤工作(公务员)。我的主要职责是:在毛主席住处“丰泽园”外的“值班室”值班,拿着毛主席办公室和宿舍(二者在一起)的钥匙,每天将有关文件、报刊送去,并打扫室内卫生,整理书架上的图书等。直至1973年8月,才离开毛主席办公室。从进中南海到离开毛主席身边,度过了整整8年最幸福的年头,其中有五个年头是在毛主席身边度过的。
毛主席和他的家人李讷等出进家门时,都要经过我们的值班室。所以,我经常见到李讷。她的性格比较内向,见到我们这些警卫人员不大爱说话,一低头走了过去。而我们这些警卫人员,遵照首长的要求,不能主动向前与毛主席和他的家人打招呼,以免“干扰”他们。后来,毛主席批评了李讷,说她不接近群众,就不了解群众,应当与群众、与士兵多接近一些。从此,她见了我们就主动和我们打招呼,有时甚至谈上几句。她对我的印象好似更好一些,谈话的次数也比较多,问我是什么地方人,什么学校毕业,最近看什么书等。我说我已通读《毛泽东选集》三遍,并能背颂毛主席的《老三篇》时,她听后十分高兴。有时候,她还给我一些政治学习资料让我读等。
毛主席是伟人,严以律己,率先垂范,对子女、对亲友从不搞特殊照顾。他是很喜欢小女儿李讷的,但越是喜欢,越是严格要求。李讷回家时,他不让她与自己一起吃饭,而是叫她到警卫局食堂打饭吃。李讷下班后,与我们一样,在食堂里排队打饭。有时她知道自己不能按时下班,我就按照她的安排,提前给她打好饭,她下班后再到我们值班室拿饭。她多数吃米饭、西红柿炒鸡蛋和红烧茄子等普通饭菜。当时她在解放军报社工作,骑一辆“飞鸽牌”自行车上下班或外出,从来未见车接车送她。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我们根本看不出她与我们有什么不同,她自己也未表现出一点“金枝玉叶”的样子。
1968年,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指示。李讷当时正患神经衰弱病,而且比较严重。但毛主席毅然将她安排到江西省瑞金县沙洲坝大队上坝生产队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临行前,毛主席把李讷叫到跟前,问她愿意不愿意去接受锻炼。李讷理解老人的用心,情绪激昂地说:“我是毛主席的女儿,更应该带头响应毛主席号召,我很愿意去,而且一定要好好锻炼自己。”于是,她穿上旧军装,愉快地踏上了去江西农村的列车。临走时,她还向我们警卫战士作了告别。
我在部队是“五好”战士、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政治上积极争取进步,办事扎实认真,再加上我与李讷很熟悉,并相处的很好,这一切可能就是毛主席派我当“娘家人”代表的根本原因吧!
(二)
1971年9月初,仍在江西瑞金沙洲坝大队劳动的李讷,写信向毛主席汇报了自己的婚姻设想。在毛主席已知她的男友政治上可靠、是共产党员、是中央办公厅江西“五,七”干校的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她准备近期与男友结婚,请毛主席定夺。
9月下旬的一天,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汪东兴,派人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十分喜悦而郑重地说:“小路同志,现在给你一项特殊使命。你是毛主席办公室工作人员,就是毛主席的家里人。毛主席同意你当李讷的‘娘家人’,去江西中办“五·七”干校,出席李讷的结婚典礼。说完,将大信封装的、用毛笔写的一封信交给我,上写:“李讷收”。从那字体上,我一下子就判断出,这是毛主席的亲笔信。汪东兴主任又指指椅子上的一个大白包袱说:“这是主席给李讷陪送的结婚礼物,你千万要拿好,亲手交给李讷同志。”我扭头一看,是一个很整齐的长方形白包袱,外边还用草绿色军用背带捆着,看样子这“嫁妆”一定很沉重、很高贵。我想:主席的女儿出嫁,总得陪送些高档的礼物吗,这也是人之常情。
我提着这贵重的结婚礼物,从汪主任办公室出来以后,心里特别特别高兴。这是毛主席派我去的,又是毛主席“家里人”的代表,这是多么高的荣誉啊!当战友们问我接受了什么任务时,我竟激动的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虽然是给毛主席办事,但这仍是政治任务,是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天职,所以我不要一点特殊照顾,不要求组织派车送我去车站。吃过晚饭,我带上自己的必要用品,扛着那个大包袱,走出中南海,快步向北京火车站奔去。天热加上走的急,又扛着几十斤重的大包袱,当我走到火车站军人售票窗口时,已是汗流浃背、挥汗如雨了。
(三)
当我从江西南昌下火车,赶到中办“五·七”干校时,李讷早已接到通知,从瑞金的沙洲坝大队赶到这儿了。李讷边向我致谢,欢迎我的到来,边拆开信,全神贯注地读着毛主席给她的信,脸上绽出粉红色的笑容。接着,她又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个大包袱。此时,我也以好奇的目光,盯着那个大包袱。毛主席为女儿陪送的“嫁妆”,真是一般人万万想不到、做不出的。那是一套39卷本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伟人呀,真是伟人!毛主席的用意很清楚,他是让他的子孙后代,让全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学习马列主义、坚持马列主义原理、坚决走马列主义道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李讷的婚礼是在“五·七”干校他们新房院子里举行的。出席婚礼仪式的连我只有十几个人。在迎面墙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婚礼由干校校长曹全福主持。他简单致词和放鞭炮以后,让新郎新娘向毛主席像三鞠躬之后,就结束了婚礼仪式。我一直坐在“娘家人”的位子上,仪式结束后,陪同李讷一起进入了他们的洞房。
结婚仪式简朴简单,是对旧式结婚仪式的大改革、大创新。而这新郎新娘的洞房,就更朴实了。两间普普通通的平房,里间是一张由两张单人床对起来的双人床,床上铺着薄薄的床垫和棉布床单;外间放着一张桌子、两把椅子等家具。整个新房里连个“喜”字也未贴。晚上的喜宴就是在这新房外间举行的,炒了八个菜,喝了几瓶红葡萄酒。李讷婚后的第三天,我就陪同新郎新娘搭上了去北京的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