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筑师波特曼说过“建筑是一种大众艺术”,“建筑是为人而不是为物”。可见建筑与人的密切联系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建筑应当以充分考虑人们需要为前提,不仅应考虑到正常状态下的正常行为,也要考虑到非常状态下的非常行为。行为是人们的社会结构意识等支配的能动性的活动,行为必然发生在一定的环境脉络之中,并且在许多方面与外在的环境,包括自然地、人工的、文化的、心理的、物理的环境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而形成一定的行为模式。
关键词 行为模式 交流空间 环境
生态心理学家巴克尔在40年代就提出了人的行为场所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分析环境—行为关系的基本单元。行为场所有3个显著的特点:(1)存在着固定的或经常发生的行为模式(2)行为模式通常是有目的的(3)行为场所的效应特点与行为模式相互对应。这就好比我们去图书馆是去看书而不是去聊天,去食堂通常是为了去吃饭;班级聚会经常会选择固定的场所;而餐厅会分为好多不同口味的窗口,可能北方人更喜欢重口味而南方人更适合清谈口味。
所以通过人的行为模式就可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矿大的学院办公楼。这里以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办公楼为例。办公楼进门是由通透的玻璃幕墙围合的大厅,两层通高,内部未设置隔断或大型障碍物,只摆设了小型正方形的椅子作为装饰。这种宽敞的空间营造出舒适宽松的氛围,适合交流集会的场所。那是人们通常在这种环境下会有交流休憩的倾向。而在办公室里,你会发现空间的布置很紧凑,规整的布置着办公桌、书柜等必需品,这就限定了这是一个工作的场所而不是娱乐的地方,人们自然而然会有工作的倾向。
当然,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需要保证合适的照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适宜的气流速度、安静的声学环境、充足的氧气等。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力建学院的办公楼是一个类似于盒子的建筑,通过中部庭院达到采光通风的效果外,还增加了工作环境的美观性和舒适性,内部庭院简单得布置了一些精致花坛外,也提供了一些桌椅,提供休憩娱乐聊天。不过,这一场所有其特定性:它存在与四面环楼的状态下,是整栋楼的视线聚焦点,所以这里不是私密空间,人们不适合在这里讲悄悄话、做一些亲密的举动什么的。这是和我们所在国度的传统分不开的。欧洲人的性格外向,它是以个人为单位直接向社会开放,因此住户甚至可以不设围墙,直接在房屋周围种植草坪。而中国人的性格内向,普遍是以家庭向社会开放的,作为一个家,需要封闭性和私密性。因此,可以说,中国建筑在整体上是内向的、收敛的、封闭的。以此可以看出这个中部庭院是半开放半私密的空间。相对于学院楼外的建筑,这是个私密的地方;而相对于学院楼内,这又是个开放的空间。另外,庭院的铺设也很有意思。人行道总是狭长的走道而休息的地方则是大面积的铺地,这就是行为的指向性。当然,很多名称只是代名词,比如“人行道”就只是名称,并不能充分反映人们在特定的行为模式。例如可能也有人在人行道上聊天,或者边走边吃的工作人员等等。当然,一个好的庭院设计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庭园的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形状、比例和质感在视觉上要适宜,以取得“平衡”,类同于绘画和摄影的构图要求,只是庭园是三维立体的,而且是多视角观赏。在庭园设计上还要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假象,如在近处的树比远处的体量稍大一些,会使庭院看起来比实际的大。苏州的网狮园为了达到水波浩渺的扩大感,而把水域周边景观按比例缩小,也是同理。 同时多观赏点的庭园引导视线往返穿梭,从而形成动感,除坐观式的日式微型园林外,几乎所有庭园都应在这一点上做文章。动感决定于庭园的形状和垂直要素(如绿篱、墙壁和植被)。如正方形和圆形区域是静态的给人宁静感,适合作座椅区,两边有高隔的狭长区域让人急步趋前,有神秘性和强烈的动感。不同区间的平衡组合,能调节出各种节奏的动感。使庭园独具魅力。 但是对于这个学院办公楼来说,简洁的设计风格很符合此时此景。
窗户对于办公室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窗户的作用有很多,比如:采光、通风、透气、散烟、除臭、排湿等作用,它对房间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有一定的影响。从建筑学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窗户的作用可以看到,窗户的大小为用户提供了开放感和封闭感的可调节性,有利于打破建筑物形成的闭所恐怖症,同时也有利于打破自由封闭感,尤其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调节自己的适应能力,在环境中达到与自然的融合,与自身统一。比如这个学院办公楼就采用大面积窗户并可调节上中下的窗户摆向,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除此之外,办公室的设计十分重要,适当布置一些具有人情味的东西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办公室内放置一些沙发和茶几,给人亲切感高一些,墙上可以贴一些自己平时的生活照或家庭照,是工作环境更有情调。像这些方法在矿大的办公楼都有很大的体现,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了解一下办公楼建筑中重要评价标准是交通面积在整个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力建学院办公楼是通过中间庭院回廊式交通平面布置形式,一改当前有些从单走道平面到核心交通的平面可以明显看出交通面积逐渐减少而使内部越来越紧凑的做法。使各单间办公室的链式信息交流方式既保证干扰减少外,独立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有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或舒缓压力,同时有利于互相竞赛、减少了闲谈和隐秘性事件的发生,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方式的组织可称为庭园办公室或景观办公室。
通过以上一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中处处存在人的行为模式,为此会选择一些符合其特性的设施,是工作生活环境更舒适一些。当然,我们应该反复考虑人的行为模式的规律性,使建筑贴合人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铁丁编 .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
关键词 行为模式 交流空间 环境
生态心理学家巴克尔在40年代就提出了人的行为场所的概念,并把它作为分析环境—行为关系的基本单元。行为场所有3个显著的特点:(1)存在着固定的或经常发生的行为模式(2)行为模式通常是有目的的(3)行为场所的效应特点与行为模式相互对应。这就好比我们去图书馆是去看书而不是去聊天,去食堂通常是为了去吃饭;班级聚会经常会选择固定的场所;而餐厅会分为好多不同口味的窗口,可能北方人更喜欢重口味而南方人更适合清谈口味。
所以通过人的行为模式就可以简单分析一下中国矿大的学院办公楼。这里以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办公楼为例。办公楼进门是由通透的玻璃幕墙围合的大厅,两层通高,内部未设置隔断或大型障碍物,只摆设了小型正方形的椅子作为装饰。这种宽敞的空间营造出舒适宽松的氛围,适合交流集会的场所。那是人们通常在这种环境下会有交流休憩的倾向。而在办公室里,你会发现空间的布置很紧凑,规整的布置着办公桌、书柜等必需品,这就限定了这是一个工作的场所而不是娱乐的地方,人们自然而然会有工作的倾向。
当然,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需要保证合适的照度,大气温度、相对湿度、适宜的气流速度、安静的声学环境、充足的氧气等。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力建学院的办公楼是一个类似于盒子的建筑,通过中部庭院达到采光通风的效果外,还增加了工作环境的美观性和舒适性,内部庭院简单得布置了一些精致花坛外,也提供了一些桌椅,提供休憩娱乐聊天。不过,这一场所有其特定性:它存在与四面环楼的状态下,是整栋楼的视线聚焦点,所以这里不是私密空间,人们不适合在这里讲悄悄话、做一些亲密的举动什么的。这是和我们所在国度的传统分不开的。欧洲人的性格外向,它是以个人为单位直接向社会开放,因此住户甚至可以不设围墙,直接在房屋周围种植草坪。而中国人的性格内向,普遍是以家庭向社会开放的,作为一个家,需要封闭性和私密性。因此,可以说,中国建筑在整体上是内向的、收敛的、封闭的。以此可以看出这个中部庭院是半开放半私密的空间。相对于学院楼外的建筑,这是个私密的地方;而相对于学院楼内,这又是个开放的空间。另外,庭院的铺设也很有意思。人行道总是狭长的走道而休息的地方则是大面积的铺地,这就是行为的指向性。当然,很多名称只是代名词,比如“人行道”就只是名称,并不能充分反映人们在特定的行为模式。例如可能也有人在人行道上聊天,或者边走边吃的工作人员等等。当然,一个好的庭院设计需要注意很多方面,比如庭园的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形状、比例和质感在视觉上要适宜,以取得“平衡”,类同于绘画和摄影的构图要求,只是庭园是三维立体的,而且是多视角观赏。在庭园设计上还要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假象,如在近处的树比远处的体量稍大一些,会使庭院看起来比实际的大。苏州的网狮园为了达到水波浩渺的扩大感,而把水域周边景观按比例缩小,也是同理。 同时多观赏点的庭园引导视线往返穿梭,从而形成动感,除坐观式的日式微型园林外,几乎所有庭园都应在这一点上做文章。动感决定于庭园的形状和垂直要素(如绿篱、墙壁和植被)。如正方形和圆形区域是静态的给人宁静感,适合作座椅区,两边有高隔的狭长区域让人急步趋前,有神秘性和强烈的动感。不同区间的平衡组合,能调节出各种节奏的动感。使庭园独具魅力。 但是对于这个学院办公楼来说,简洁的设计风格很符合此时此景。
窗户对于办公室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窗户的作用有很多,比如:采光、通风、透气、散烟、除臭、排湿等作用,它对房间的开放性和封闭性有一定的影响。从建筑学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窗户的作用可以看到,窗户的大小为用户提供了开放感和封闭感的可调节性,有利于打破建筑物形成的闭所恐怖症,同时也有利于打破自由封闭感,尤其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工作人员来说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调节自己的适应能力,在环境中达到与自然的融合,与自身统一。比如这个学院办公楼就采用大面积窗户并可调节上中下的窗户摆向,可以根据需要调节。
除此之外,办公室的设计十分重要,适当布置一些具有人情味的东西能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办公室内放置一些沙发和茶几,给人亲切感高一些,墙上可以贴一些自己平时的生活照或家庭照,是工作环境更有情调。像这些方法在矿大的办公楼都有很大的体现,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了解一下办公楼建筑中重要评价标准是交通面积在整个建筑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力建学院办公楼是通过中间庭院回廊式交通平面布置形式,一改当前有些从单走道平面到核心交通的平面可以明显看出交通面积逐渐减少而使内部越来越紧凑的做法。使各单间办公室的链式信息交流方式既保证干扰减少外,独立进行复杂的脑力劳动,有有利于相互之间的交流,或舒缓压力,同时有利于互相竞赛、减少了闲谈和隐秘性事件的发生,加快了信息的传递,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这种方式的组织可称为庭园办公室或景观办公室。
通过以上一个简单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建筑中处处存在人的行为模式,为此会选择一些符合其特性的设施,是工作生活环境更舒适一些。当然,我们应该反复考虑人的行为模式的规律性,使建筑贴合人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马铁丁编 .环境心理学与心理环境学.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