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木通育苗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ngjun1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三叶木通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和种条采集、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播种和扦插、苗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三叶木通;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扦插育苗
  中图分类号 S66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68-01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是原产我国的木通科木通属落叶缠绕木质藤本植物。因农历8月果实成熟后果皮沿腹缝线自然开裂,露出果肉可食而又得名八月柞。位于伏牛山南坡的河南省西峡县三叶木通资源蕴藏量约300 t,主要用作中药材,其根、藤、果均可入药。茎含木通苷,有行水、泻火、舒筋活络和安胎之效。果有疏肝、除风湿、健脾胃、顺气、生津、催产功效,并可酿酒。种子可榨油,含油率43%,出油率30%,可供食用及制肥皂[1]。三叶木通目前仍为野生状态,没有进行大规模人工栽培,自然分布于海拔400~1 500 m凉爽湿润的森林中,常呈螺旋状缠绕于乔木、杂灌木上,形成自生棚架,果实悬空垂吊。其肉质浆果圆柱状长卵形,微弯似肾,平均长12~14 cm,直径3~4 cm,重150~200 g。果皮幼时青色,至成熟时灰色或紫灰色,肥厚,有纵棱,易剥离,似香蕉。果肉灰白色至粉黄色,疏松软滑,腻甜爽口,营养丰富,被誉为“北方香蕉”“神仙果”。在伏牛山区海拔500 m的阳坡,三叶木通于4月上旬芽萌动,抽生藤蔓,长出新叶[2]。4月下旬开花,花期持续到5月上旬,持续时间10 d。5月中旬果实显现,7月膨大,到9月中旬果熟,果皮自然开裂,果实发育130 d。11月中旬藤蔓中下部叶片枯落,进入休眠期,全年生育期270 d。西峡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已开展了三叶木通人工育苗工作,现将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1 种子和种条采集
  在伏牛山区选八年生以上、生长健壮、结果多、果个大(平均果重180~200 g)、风味好、品质优的单株为采种母树。于8—9月果实成熟、果皮發灰或灰紫色即将开裂时采种,撕开果皮,捏碎果肉,挤出种子。种子黑色扁卵形,直径0.4 cm,每果有种25~35粒。用清水洗净后直接沙藏越冬。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轻弹即散为度。将沙、种按5∶1的比例混合后在室内堆放,开窗,室内外空气对流。沙堆厚50~60 cm,上盖稻草,保温、保湿、透气。经常检查,上下翻动、搅拌,防失水、积水和烧堆。翌春3月中旬播种前15 d取出沙藏种子,用水冲洗干净,放入布袋或瓦盆中,上盖2~3层湿沙布,置塑料大棚内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3次,保持湿润,不能积水,待种子有30%左右裂嘴露白时即可播种下地。
  种条采集:于冬季休眠期选直径0.4~0.6 cm的一年生健壮成熟、芽眼饱满的藤蔓中部条作种条,剪取长15~20 cm一段,上端于节上1 cm处平剪,下端于节下1 cm处斜剪成马耳形,每60根一捆,用湿沙埋藏,放入室内越冬,管理方法同沙藏种子[3]。
  2 苗圃地选择
  根据三叶木通长期野生于伏牛山区的生态适应性,选地势开阔、平坦、易排易灌、交通电力方便、土层厚80 cm以上、疏松肥沃、pH值6.0~6.5的砂壤土为苗圃地。忌重黏土、粗沙土、盐碱土、石砾含量大的干旱瘠薄地。
  3 整地做床
  底施土杂粪45 t/hm2、碳铵1 125 kg/hm2,撒匀后深翻1遍,把肥料埋入土内,细耙2遍,做到地面平整,肥料均匀,上虚下实,土壤细碎,无杂草、树根、石砾和虫卵等杂物。提前10 d大水漫灌,然后整畦做苗床。平床作业,床宽1 m,长10~15 m,埂宽20 cm,高15~18 cm,床面水平,床两端留进排水沟及人行步道。
  4 播种和扦插
  播种育苗:4月上旬开沟条播,沟间距20 cm,每畦播5行,沟宽3~5 cm,沟深2~3cm,种间距5~7 cm,沿沟均匀点种。播后沟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后,覆土与地面齐平,轻轻镇压,使土与种子紧贴,然后用稻草覆盖,保持畦面湿润。
  扦插育苗:4月上旬将上年冬季沙藏种条或今春现采经ABT生根粉1号10 000倍液浸泡24 h的种条按15 cm×20 cm的株行距插入苗床内。踏实表土,使种条上端与畦面齐平;大水漫灌,使种条与土壤密接。待水渗完后土壤落实下沉,种条上端芽子正好露出地面[4]。
  5 苗期管理
  播种后经常检查苗床,一般每周喷2~3次水,保持床面湿润且不板结。当有30%的芽子拱出地表时,趁阴天或傍晚揭除盖草。当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按株距13~15 cm间苗、定苗,把间出的苗用作移栽补苗。为使扦插苗营养集中,及时抹去多余萌条,每株保留1个壮条成苗。对不成活的地段要移栽补苗,按株行距要求间密补稀,使苗木分布均匀。中后期及时灌溉、排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避免苗圃干旱、积水和荒芜。6月上旬追施尿素300 kg/hm2,7月上旬追施尿素450~600 kg/hm2,8月上旬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到8月中旬要及时摘心,促使藤蔓加粗生长和充分木质化。当年苗平均蔓长60 cm,地径0.5~0.6 cm,播种出苗量30万~33万株/hm2,扦插出苗量22.5万~24.0万株/hm2。
  6 参考文献
  [1] 刘占朝.三叶木通研究进展综述[J].河南林业科技,2005(1):20-22.
  [2] 吴永朋.三叶木通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3] 马玉华,王荔.三叶木通特性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5):71-73.
  [4] 曹岚,黄璐明,邵爱娟,等.三叶木通扦插育苗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1):3-6.
其他文献
摘要 对吉林省5个晚熟主栽耐密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品质、抗性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产量表现为良玉99>农华101>良玉188>郑单958(CK)>美玉99。品种产量方差分析表明,区组间差异不显著,品种间差异显著。  关键词 玉米;耐密;杂交种;晚熟;吉林省  中图分类号 S513.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4-0064-02  玉米在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占
摘要 介绍了菱鳖混养技术,包括养殖池塘的准备、苗种的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起捕等方面的内容,并分析了菱鳖混养的经济效益,以为菱鳖混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南湖菱;中华鳖;混养技术;饲养管理;效益  中图分类号 S966.5;S64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266-01  菱鳖混养模式中中华鳖是纯鲜活饵料喂养进行仿生态养殖,所以相对来讲养殖成本比较大
摘要 介绍直播水稻病虫草害的发生规律,提出了“一封、二杀、三补”的化学除草措施和水稻各个生育阶段的病虫综合防治措施,以推动直播稻田病虫草害的科学防治。  关键词 直播水稻;病虫草害;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5.11;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23-01  自2004年开始,洪泽县部分农民自发选择了水稻直播的种植方式,由于其具有省工、
摘要 通过向重茬地黄土壤(连作一茬和二茬)中添加不同比例过磷酸钙来调节土壤中的酚酸和微生物,改善连作土壤环境。结果表明,一个生长周期(6个月)后,一茬土壤中香草酸、香草醛和阿魏酸的含量均有所降低,而放线菌的量及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却有所升高;二茬土壤中酚酸的量没有明显变化,但放线菌的量及真菌与细菌数量比均明显降低。因此,在连作一茬土壤中添加过磷酸钙可有效改善酚酸的量,二茬土壤相同处理则可以明显改善土壤
摘要 浙江西部山区农田均为单季稻—油菜两熟制的种植模式。分析主推品种中浙优8号、甬优15在生产上的种植表现,总结其栽培技术,以促进其在单季稻地区的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关键词 单季稻;种植表现;栽培技术;浙西部山区  中图分类号 S51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096-01  中浙优8号系中国水稻研究所选育成的杂交籼稻品种,该组合属迟熟杂交中籼,产量
摘要 对沙松的形态特征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其苗木培育及造林技术进行了详细探讨,以期为沙松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沙松;形态特征;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1.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9-0184-01  沙松是我国东北地区树种中生长最高大的常绿乔木,垂直分布在海拔100 m以上的针阔混交林中,但喜生于700 m以下的山腹、溪谷的肥沃湿润之地。人工林集
摘要 鲍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海水养殖贝类,营养丰富,蛋白质和糖原含量较高,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钙、铁等营养物质。从选种、养殖环境、育苗、鲍苗养殖、生长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鲍鱼养殖技术,以期为鲍鱼养殖中提高其存活率及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鲍鱼;养殖技术;选种;育苗;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S96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98-01  鲍鱼是一种较为原始的
摘要 水稻工厂化育秧具有技术含量高、生产规模大、生产成本低、育秧质量好、节本省工等特点。介绍了水稻育秧工厂的选地建造、育秧工厂的机械化作业、育秧工厂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指导水稻工厂化育秧。  关键词 水稻;工厂化育秧;管理  中图分类号 S511.0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8-0039-01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是以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为基础,采用温室或大棚集中
摘要 以杂交稻H优518、盛泰优9712、准两优608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播种期处理对机插秧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不同播期对机插双季晚稻秧苗素质、生育期、分蘖能力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在该试验条件下,作为双季机栽晚稻,H优518、盛泰优9712以6月27日播种为宜;准两优608以6月15日播种为宜。  关键词 双季晚稻;播种期;机插栽培;影响  中图分
摘要 通过分析巴马县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困难,依托有利条件,找准突破口,提出科技投入、组织经营、项目招商、企业带动、品牌发展等措施,以期促进巴马县生态特色农业的发展。  关键词 生态特色农业;现状;有利条件;对策;广西巴马  中图分类号 X1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74-03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位于广西西北部,是传统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