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三叶木通育苗技术,包括种子和种条采集、苗圃地选择、整地做床、播种和扦插、苗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三叶木通;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扦插育苗
中图分类号 S66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68-01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是原产我国的木通科木通属落叶缠绕木质藤本植物。因农历8月果实成熟后果皮沿腹缝线自然开裂,露出果肉可食而又得名八月柞。位于伏牛山南坡的河南省西峡县三叶木通资源蕴藏量约300 t,主要用作中药材,其根、藤、果均可入药。茎含木通苷,有行水、泻火、舒筋活络和安胎之效。果有疏肝、除风湿、健脾胃、顺气、生津、催产功效,并可酿酒。种子可榨油,含油率43%,出油率30%,可供食用及制肥皂[1]。三叶木通目前仍为野生状态,没有进行大规模人工栽培,自然分布于海拔400~1 500 m凉爽湿润的森林中,常呈螺旋状缠绕于乔木、杂灌木上,形成自生棚架,果实悬空垂吊。其肉质浆果圆柱状长卵形,微弯似肾,平均长12~14 cm,直径3~4 cm,重150~200 g。果皮幼时青色,至成熟时灰色或紫灰色,肥厚,有纵棱,易剥离,似香蕉。果肉灰白色至粉黄色,疏松软滑,腻甜爽口,营养丰富,被誉为“北方香蕉”“神仙果”。在伏牛山区海拔500 m的阳坡,三叶木通于4月上旬芽萌动,抽生藤蔓,长出新叶[2]。4月下旬开花,花期持续到5月上旬,持续时间10 d。5月中旬果实显现,7月膨大,到9月中旬果熟,果皮自然开裂,果实发育130 d。11月中旬藤蔓中下部叶片枯落,进入休眠期,全年生育期270 d。西峡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已开展了三叶木通人工育苗工作,现将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1 种子和种条采集
在伏牛山区选八年生以上、生长健壮、结果多、果个大(平均果重180~200 g)、风味好、品质优的单株为采种母树。于8—9月果实成熟、果皮發灰或灰紫色即将开裂时采种,撕开果皮,捏碎果肉,挤出种子。种子黑色扁卵形,直径0.4 cm,每果有种25~35粒。用清水洗净后直接沙藏越冬。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轻弹即散为度。将沙、种按5∶1的比例混合后在室内堆放,开窗,室内外空气对流。沙堆厚50~60 cm,上盖稻草,保温、保湿、透气。经常检查,上下翻动、搅拌,防失水、积水和烧堆。翌春3月中旬播种前15 d取出沙藏种子,用水冲洗干净,放入布袋或瓦盆中,上盖2~3层湿沙布,置塑料大棚内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3次,保持湿润,不能积水,待种子有30%左右裂嘴露白时即可播种下地。
种条采集:于冬季休眠期选直径0.4~0.6 cm的一年生健壮成熟、芽眼饱满的藤蔓中部条作种条,剪取长15~20 cm一段,上端于节上1 cm处平剪,下端于节下1 cm处斜剪成马耳形,每60根一捆,用湿沙埋藏,放入室内越冬,管理方法同沙藏种子[3]。
2 苗圃地选择
根据三叶木通长期野生于伏牛山区的生态适应性,选地势开阔、平坦、易排易灌、交通电力方便、土层厚80 cm以上、疏松肥沃、pH值6.0~6.5的砂壤土为苗圃地。忌重黏土、粗沙土、盐碱土、石砾含量大的干旱瘠薄地。
3 整地做床
底施土杂粪45 t/hm2、碳铵1 125 kg/hm2,撒匀后深翻1遍,把肥料埋入土内,细耙2遍,做到地面平整,肥料均匀,上虚下实,土壤细碎,无杂草、树根、石砾和虫卵等杂物。提前10 d大水漫灌,然后整畦做苗床。平床作业,床宽1 m,长10~15 m,埂宽20 cm,高15~18 cm,床面水平,床两端留进排水沟及人行步道。
4 播种和扦插
播种育苗:4月上旬开沟条播,沟间距20 cm,每畦播5行,沟宽3~5 cm,沟深2~3cm,种间距5~7 cm,沿沟均匀点种。播后沟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后,覆土与地面齐平,轻轻镇压,使土与种子紧贴,然后用稻草覆盖,保持畦面湿润。
扦插育苗:4月上旬将上年冬季沙藏种条或今春现采经ABT生根粉1号10 000倍液浸泡24 h的种条按15 cm×20 cm的株行距插入苗床内。踏实表土,使种条上端与畦面齐平;大水漫灌,使种条与土壤密接。待水渗完后土壤落实下沉,种条上端芽子正好露出地面[4]。
5 苗期管理
播种后经常检查苗床,一般每周喷2~3次水,保持床面湿润且不板结。当有30%的芽子拱出地表时,趁阴天或傍晚揭除盖草。当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按株距13~15 cm间苗、定苗,把间出的苗用作移栽补苗。为使扦插苗营养集中,及时抹去多余萌条,每株保留1个壮条成苗。对不成活的地段要移栽补苗,按株行距要求间密补稀,使苗木分布均匀。中后期及时灌溉、排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避免苗圃干旱、积水和荒芜。6月上旬追施尿素300 kg/hm2,7月上旬追施尿素450~600 kg/hm2,8月上旬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到8月中旬要及时摘心,促使藤蔓加粗生长和充分木质化。当年苗平均蔓长60 cm,地径0.5~0.6 cm,播种出苗量30万~33万株/hm2,扦插出苗量22.5万~24.0万株/hm2。
6 参考文献
[1] 刘占朝.三叶木通研究进展综述[J].河南林业科技,2005(1):20-22.
[2] 吴永朋.三叶木通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3] 马玉华,王荔.三叶木通特性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5):71-73.
[4] 曹岚,黄璐明,邵爱娟,等.三叶木通扦插育苗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1):3-6.
关键词 三叶木通;育苗技术;播种育苗;扦插育苗
中图分类号 S66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6-0168-01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Thunb.)Koidz.]是原产我国的木通科木通属落叶缠绕木质藤本植物。因农历8月果实成熟后果皮沿腹缝线自然开裂,露出果肉可食而又得名八月柞。位于伏牛山南坡的河南省西峡县三叶木通资源蕴藏量约300 t,主要用作中药材,其根、藤、果均可入药。茎含木通苷,有行水、泻火、舒筋活络和安胎之效。果有疏肝、除风湿、健脾胃、顺气、生津、催产功效,并可酿酒。种子可榨油,含油率43%,出油率30%,可供食用及制肥皂[1]。三叶木通目前仍为野生状态,没有进行大规模人工栽培,自然分布于海拔400~1 500 m凉爽湿润的森林中,常呈螺旋状缠绕于乔木、杂灌木上,形成自生棚架,果实悬空垂吊。其肉质浆果圆柱状长卵形,微弯似肾,平均长12~14 cm,直径3~4 cm,重150~200 g。果皮幼时青色,至成熟时灰色或紫灰色,肥厚,有纵棱,易剥离,似香蕉。果肉灰白色至粉黄色,疏松软滑,腻甜爽口,营养丰富,被誉为“北方香蕉”“神仙果”。在伏牛山区海拔500 m的阳坡,三叶木通于4月上旬芽萌动,抽生藤蔓,长出新叶[2]。4月下旬开花,花期持续到5月上旬,持续时间10 d。5月中旬果实显现,7月膨大,到9月中旬果熟,果皮自然开裂,果实发育130 d。11月中旬藤蔓中下部叶片枯落,进入休眠期,全年生育期270 d。西峡县林业技术推广站已开展了三叶木通人工育苗工作,现将育苗方法介绍如下。
1 种子和种条采集
在伏牛山区选八年生以上、生长健壮、结果多、果个大(平均果重180~200 g)、风味好、品质优的单株为采种母树。于8—9月果实成熟、果皮發灰或灰紫色即将开裂时采种,撕开果皮,捏碎果肉,挤出种子。种子黑色扁卵形,直径0.4 cm,每果有种25~35粒。用清水洗净后直接沙藏越冬。沙的湿度以手握成团,松手轻弹即散为度。将沙、种按5∶1的比例混合后在室内堆放,开窗,室内外空气对流。沙堆厚50~60 cm,上盖稻草,保温、保湿、透气。经常检查,上下翻动、搅拌,防失水、积水和烧堆。翌春3月中旬播种前15 d取出沙藏种子,用水冲洗干净,放入布袋或瓦盆中,上盖2~3层湿沙布,置塑料大棚内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洗1~3次,保持湿润,不能积水,待种子有30%左右裂嘴露白时即可播种下地。
种条采集:于冬季休眠期选直径0.4~0.6 cm的一年生健壮成熟、芽眼饱满的藤蔓中部条作种条,剪取长15~20 cm一段,上端于节上1 cm处平剪,下端于节下1 cm处斜剪成马耳形,每60根一捆,用湿沙埋藏,放入室内越冬,管理方法同沙藏种子[3]。
2 苗圃地选择
根据三叶木通长期野生于伏牛山区的生态适应性,选地势开阔、平坦、易排易灌、交通电力方便、土层厚80 cm以上、疏松肥沃、pH值6.0~6.5的砂壤土为苗圃地。忌重黏土、粗沙土、盐碱土、石砾含量大的干旱瘠薄地。
3 整地做床
底施土杂粪45 t/hm2、碳铵1 125 kg/hm2,撒匀后深翻1遍,把肥料埋入土内,细耙2遍,做到地面平整,肥料均匀,上虚下实,土壤细碎,无杂草、树根、石砾和虫卵等杂物。提前10 d大水漫灌,然后整畦做苗床。平床作业,床宽1 m,长10~15 m,埂宽20 cm,高15~18 cm,床面水平,床两端留进排水沟及人行步道。
4 播种和扦插
播种育苗:4月上旬开沟条播,沟间距20 cm,每畦播5行,沟宽3~5 cm,沟深2~3cm,种间距5~7 cm,沿沟均匀点种。播后沟内浇透水,待水渗透完后,覆土与地面齐平,轻轻镇压,使土与种子紧贴,然后用稻草覆盖,保持畦面湿润。
扦插育苗:4月上旬将上年冬季沙藏种条或今春现采经ABT生根粉1号10 000倍液浸泡24 h的种条按15 cm×20 cm的株行距插入苗床内。踏实表土,使种条上端与畦面齐平;大水漫灌,使种条与土壤密接。待水渗完后土壤落实下沉,种条上端芽子正好露出地面[4]。
5 苗期管理
播种后经常检查苗床,一般每周喷2~3次水,保持床面湿润且不板结。当有30%的芽子拱出地表时,趁阴天或傍晚揭除盖草。当幼苗长出3~5片真叶时按株距13~15 cm间苗、定苗,把间出的苗用作移栽补苗。为使扦插苗营养集中,及时抹去多余萌条,每株保留1个壮条成苗。对不成活的地段要移栽补苗,按株行距要求间密补稀,使苗木分布均匀。中后期及时灌溉、排水、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避免苗圃干旱、积水和荒芜。6月上旬追施尿素300 kg/hm2,7月上旬追施尿素450~600 kg/hm2,8月上旬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0~750 kg/hm2。到8月中旬要及时摘心,促使藤蔓加粗生长和充分木质化。当年苗平均蔓长60 cm,地径0.5~0.6 cm,播种出苗量30万~33万株/hm2,扦插出苗量22.5万~24.0万株/hm2。
6 参考文献
[1] 刘占朝.三叶木通研究进展综述[J].河南林业科技,2005(1):20-22.
[2] 吴永朋.三叶木通生物学特性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3] 马玉华,王荔.三叶木通特性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5):71-73.
[4] 曹岚,黄璐明,邵爱娟,等.三叶木通扦插育苗的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