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切实重视演示实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使学生感受倍深。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经验证明:一个成绩优秀的物理尖子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具有很强的“悟性”,这种“悟性”源于对日常生活丰富的感性认识。对物理学习有障碍的人,其最大的障碍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缺少对日常生活的用心观察,头脑中缺乏感性经验,而这些感性经验恰恰是物理思维的基础。因此,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和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教师不仅要用好课程标准上规定的演示实验,甚至教材上的一段话、一幅插图、一道习题也可以将它搬上“讲台”,进行演示。演示的形式不能仅仅是“教师演,学生看”,还可以是“教师导,学生演”,即边学边实验。
  三、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1.自制仪器模型增强演示效果,增大演示可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
  为增加演示效果,增大实验的可见度,我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可乐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乒乓球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还有在演示串、并联电路时,我自制了一块大型演示板,将电池盒、开关、电线、电压表、电流表、灯座及灯泡,等科学地排布在其上,把它放在讲台上,醒目大方,全班同学都能看清楚,线路连接也一目了然,老师演示起来也得心应手。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实施小实验、小制作教学手段
  通过小实验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实验技能。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小制作活动,如自制电动机、测力计、潜望镜、简易望远镜、三棱镜、、电铃、楼道电灯开关电路等。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又能为学生将来工作后自制简易用具打下良好的基础。物理学是实验科学,提倡学生自编实验和自制实验器材,可培养动脑思考的习惯和动手创新的能力,又如“纸盒烧开水”、“小风轮”等小实验的实施和操作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提高的作用。因此,小制作、小实验的实施过程就是对知识的再学习过程,并由此达到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同时,通过对小实验的教学还可教育学生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实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实验教学。
  1、有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兴趣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集中注意力,激发表达欲望,与教师形成互动。
  如在讲解“物体的浮沉”这一节时,利用Flash课件,使学生能够看到多种情况下的沉浮条件,能够感受到古今人们是怎样应用沉浮条件的。利用浮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到人们应用浮力的发展历程,真切体会到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
  2、展示模拟微观现象,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有些物理实验,揭示的是微观世界的物理现象,实验难以演示或现象很难观察到,学生无法建立感性认识,从而妨碍了对知识的理解,我们可以借助动画来模拟展示微观世界,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
  3、优化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突破学生理解难点
  信息体技术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应用的技术。初中物理实验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打破了常规实验的局限性。通过模拟实验的辅助,模拟一些重要的但在目前条件下难以精确完成的实验,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同时,从传统的演示实验手段来看,有些实验无法在课堂上演示;而有的实验难度大,成功率低;有的实验耗时长而又观察不清。而信息交技术所提供的画面可以把重点部分放大,也能缩小;同时还具有倒放、停格、快速选择等功能。同时,在放视频资料的过程中还可以配以合适的乐曲和相应的解说词,教师可以根据画面的情况作适当的提示,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化为形象的知识、较理性的知识化为较感性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的创新。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键在于教师。要让学生具有创造精神,教师首先要实施以创造性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的教师通过创造性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创造性的学生,而教师对实验创新又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关键。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关键在教师。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氛围思维评价质疑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创造一种民主、宽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教学中,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知识的更新加快,因此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就是说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阶段我们要培养学生哪些思维能力呢?主要有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比
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物理教学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深入研究物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内容、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灵活、自然的实施素质教育,是对物理学科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 物理       近三十年来,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逐步在完善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而教学的根本任务都是为尽快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头脑的开拓型人才。但
做任何事都要讲求一个效率,尤其是在学校,课堂效率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简要分析了高职学校如何提高高职学生在高职课堂中的学习效率的策略.
(2010年全国新课标理综卷26题)将0.23 mol的SO2和0.11 mol的O2放入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SO3,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 O2后重新达到平衡,SO2的浓度 (填“增大”“不变”“减小”), O2的转化率 (填“升高”“不变”“降低”), SO3的体积分数 (填“增大”“不变”“减小”)。在计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创造力的高低,决定了国家民族竞争力的强弱。只有采用新的教学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敏锐性、流畅力性、变通性、独创性、精进性等创造性思维品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品质       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听、说、读写交际活动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参与、体验、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英语新课程强调语言的实践性与活动性。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
摘要;音乐教育需要改革,但并不意味着要全盘否定以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准确地体现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对教师的基本功要求比以前更高,要有过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并且要有把握学生身心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音乐教学,反思,体会       随着新课程的推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体现新课程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