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北宋书法

来源 :老年博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el_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人的书法崇尚法度,宋代则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倡导“意造无法”的创作观念,形成了“尚意”书风。宋朝的书法家中,以“宋四家”最为杰出。“宋四家”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的合称,他们代表了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
  苏轼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少见的全才和奇才。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工于诗、文、词,开豪放派词风。
  苏轼早年学“二王”,中年以后学颜真卿、杨凝式,晚年学李北海,又广泛涉猎晋唐其他书家,形成了深厚朴茂的风格。他的书法用笔多取侧势,结体扁平稍肥—这与他握笔的姿势有很大关系。苏轼执笔为“侧卧笔”,即毛笔侧卧于虎口之间,类似于现在握钢笔的姿势,故其字右斜,扁肥。后人评价其字像“老熊当道、百兽畏服”,此说非常传神。苏轼倡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推崇自然本色的审美。
  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歌与苏轼齐名,人称“苏黄”。他倡导“学养”“胸襟”“不俗”和“有韵”,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面目。黄庭坚的字起笔处往往欲右先左,由笔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收笔处回锋藏颖。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撑舟,又如长枪大戟,气魄宏大。
  米芾,人称 “米南宫”,常以奇装异服、古怪行径惊世,当时就被人呼为“米顛”。他反对造作,强调自然,采用“集古字”的方法学习、领会经典,经过长期的陶冶、融会,最终自成一家。
  米芾以“刷字”自许。所谓“刷字”,首先是沉着,笔毫不轻飘浮泛;其次是飞动,起承转合无不流畅自如。他的字一方面点画和结构造型非常合理并且丰富,与古典传统一脉相承;另一方面,一切形式又似乎都出自他的创造,没有任何拘谨、模仿或迟疑之处。总体看去,只觉得随意挥洒而又无不如意,酣畅淋漓,正如苏轼所说的“风樯阵马,沉着痛快”。
  蔡襄是欧阳修竭力树立的典型,屡屡被推举为当朝书坛的盟主。蔡襄精通各体,主要风格渊源是王羲之、虞世南和颜真卿,其楷书、行书、草书诸体尤为著名。他的书法的最大特征是全面,晋唐兼修,各体皆能。欧阳修推举他,或许看重的正是这一点。
  蔡襄的字温润婉畅,个性特征虽不算特别突出,但气息清雅,淳淡婉美。
其他文献
一个人,是会重新走到以前的路上去的,你相信的,是吗?    你现在就是重新走在去乡下的路上。外婆走在前面,你拉着妹妹的手走在后面,那是好长的路哦!  那时你是几岁啊?九岁,十岁,十一岁……所以那时,妹妹应该是五岁,六岁,七岁……每次去乡下玩,外婆都是带着你们走啊走啊,路好长。  那时候这条路上没有长途汽车,就算有可能也没有用,因为外婆晕车,所以总是要领着你们走,走啊,走啊走,路好长。  昨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