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游戏,快乐成长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o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鹤琴先生认为儿童的心理有四大特点:“好动心、模仿心、好奇心、游戏心”,其中,他这样描述儿童的游戏心,他说:“儿童好游戏乃天然的,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又说:“幼稚园教育,即根据游戏本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幼儿园教育即游戏化的教育。
  一、在游戏中了解生活
  游戏是什么?游戏是对生活的模拟,它来自并超越现实生活。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理论深刻而精辟,“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因而,应将大自然、大社会作为游戏的出发点,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和环境,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形成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有机的、生动的经验体系。
  首先,游戏的开展以生活化的环境作为依托,如在设计大的游戏区角的时候,我们用活动室中的各个高低不同的柜子将活动室分成几个区域进行游戏。同时在同一个区域中,也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分成不同用处的区角,使得游戏的环境设置更加贴近生活,
  其次,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从而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如在图书馆的游戏中,我们结合昆山图书馆的借阅程序,在区角中增添了划卡机、消磁器、借阅卡等,让孩子们承担起读者和工作人员的不同角色。游戏材料可以是生活中的真实物品,也可以是幼儿和教师通过对平时的观察,利用一些废旧的材料来制作,如用泡沫塑料制成的“蛋糕”,厚纸板和透明塑料片制成的“饼干”等等。
  第三,在游戏活动中,可以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组织和创造游戏,并据此调整与解决游戏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冲突,这对他们对现实社会有一个更为全面和丰富的认识非常有帮助。
  二、在游戏中学习沟通
  为什么要游戏?游戏意味着什么?当幼儿积极投身于游戏中,他会逐渐发现和了解自我与他人,实践着如何使自己的行为能被同伴接受,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与人交往。陈鹤琴先生在讲到“活教育”的教学原则的时候指出: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了解的更为深刻,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获得的更为巨大。所以,我们遵循着“儿童教儿童”的原则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人际交流的技巧,加深伙伴间的友谊,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首先,丰富幼儿交往技能的知识。在每一次的游戏过后,选用幼儿日常交往中的一件具体事例,与幼儿共同讨论,让幼儿在具体事实面前,仔细分辨。如:自己想参加他人正在进行的活动时怎么办?他人想加入你正在进行活动时怎么办?你在交往中遇到困难时怎么办?有的人常爱独占玩具并为此争吵告状等等。通过讨论,让幼儿掌握积极、恰当的行为方式,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行为,训练独立交往能力。
  其次,及时强化行为规则。教师随时注意幼儿在角色扮演中的积极行为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成功感和愉快感。同时经常性地进行评比,如:游戏讲评后,开展“最受欢迎的好朋友”“最佳服务员”“最佳设计师”的评比活动等。我们还经常根据家长的特长、职业,定期邀请个别家长来园参加我们的游戏,深化游戏,培养了幼儿交往和沟通的兴趣。以这样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互相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
  三、在游戏中学会做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这是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之处,怎样让幼儿学会做人?在《儿童心理之研究》中,陈鹤琴先生是这样解释的:“儿童既然喜欢游戏,我们就可以利用游戏来支配他的动作,来养成他的习惯。”他还提出“游戏从心理方面说是儿童的第二生命,儿童从游戏中锻炼思想,学会做人”。确实,当幼儿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要后,随着心理的发展变化,会不断地萌发模仿周围成人生活的愿望,学着大人那样生活、做事,在游戏的氛围中体验着成人的感受,在游戏中认识世界,了解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会做人、不断地成长起来的。
  (一)在角色体验中学会做人。在游戏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他通过假扮他人,以角色的身份、情感体验来行动,游戏成为幼儿学习调整情绪、表现积极情感的媒介。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扮演“老师”和“小朋友”,体验关心和尊敬;在“交通警察”的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到的是“责任”;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孩子们体验到的是辛劳、细心和爱心;在“超市”游戏中,幼儿体验到的是热情和礼貌……正是这样的角色体验,让幼儿在思想上摆脱自我,以所扮演的角色自居,亲身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
  (二)在互相交往中学会做人。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发展社会交往的机会和交往的环境,也让幼儿在和同伴的交往中学会了解社会和他人的需求,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情感。如:在“爱心门诊”的游戏中,扮演“病人”的孩子在挂点滴的时候,陪伴在一旁的“家人”会根据自己的角色身份主动地询问“病人”的感受,或者到超市、美食店给“病人”准备有营养的食品。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妈妈”会细心地照顾“宝宝”会主动和“爸爸”协商,“爸爸”也会外出工作。在“美食店”的游戏中,“老板”为了让生意更加兴旺,会热情待客,主动为顾客服务。在游戏中,孩子们在“角色”意识的驱动下,从“扮演角色”到“进入角色”,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他们模仿成人的认真负责,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模仿人与人之间礼貌相待。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帮助他人。
  陈鹤琴先生在谈到我们的教育时说:“我们的教育不能使儿童感到快乐是失败的教育。”所以,作为老师,让孩子们尽情游戏吧,让他们在游戏中充分感受快乐,体验幸福,健康成长吧!
  【作者单位:昆山市锦华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游戏教学,即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掌握了一定的课内外知识。在游戏教学中儿童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进行各种尝试,积累体验,为选择最适宜的发展道路奠定基础。在游戏教学中,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了知识,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既完成了学习目标,又愉悦了身心,真正实现了快乐学习。笔者认为,游戏教学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实施是有必要的,尤其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更能凸显游戏教学
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由于认识模糊,形式单调,考试评价的价值也未能充分利用到位。要提高认识,灵活选用,注重激发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通过改革小学语文评价制度,发挥其对教学的导向作用,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正确认识评价功能  小学语文评价的主要功能是反馈教学信息,适时适当调控教学进程;衡量确定学生的语文素质水平,促进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长期的一线教学同时也提示我们关注到这样一个问题:低年级学生(以七岁儿童为例),注意力只能持续十至十五分钟。因此,识字教学必须采用一些生动有趣的课堂游戏,利用学生不随意注意的规律来增加学生学习的興趣。  一、乐学——识字方法多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科学的识字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1.字形我来辨  在识字过程中,“同音字”
《3~6岁儿童与学习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最大专业性区别在于游戏,而不是上课。”由此可以看出,幼儿的学习主要来自于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幼儿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奇,时刻激发着他们探索的兴趣。针对孩子的这些特性,我们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需求,在平时与其的接触中观察其行为表现,发掘孩子的兴趣点,探索对孩子发展的隐形价值。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对幼儿而言,责任感是什么?是幼儿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在幼儿园、家庭、社会中应该遵守的规则,应完成任务时的自觉态度和行为。它是幼儿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幼儿作为社会载体的一部分,有无良好的责任感对他们来说,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在社会上的生存。  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碰到這样的现象:区角玩具到处都是没人收拾;看完图书随手一放,图书七零八落;洗手间水滴滴答答没人关;手工活动后,桌上、地上一片狼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改革工作不断深入的情况下,教学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创设情境教学法就是其中一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中去,也改变了传统的灌输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被应用得越来越广泛。  一、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
随着对《3-6岁幼儿发展指南》学习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为了顺应幼儿的学习特点、促进幼儿真正的有效学习,幼儿的学习方式需要进行转变。我们需要将幼儿的学习放到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段中,我们需要适当淡化集体教学,为幼儿创设更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性区域活动就成了当前我们努力探究并实践的更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形式。  我园旨在通过让幼儿尝试、操作、探索,促进其自主性的发展,使幼儿的学习自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专题研究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对小学生而言,不管前人是否已经做了研究,只要是他们不知道而又想要知道的科学问题,都可以给他们提供研究机会。”“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典型经历活动的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是给学生提供一种机会,让他们根据主题搜集整理资料,写出报告文稿,在全体学生面前表达自己的研究发现。”这就强调指出了科学小论文在小学科学
在幼儿园,我们常常听到一线的教师在感叹:做老师真累!而园长们的声音也是:做园长真累!是啊,细细想来,一所幼儿园,庙小事多,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园长的责任似乎无限大,吃、喝、拉、撒外加教学、社交等等,面对这些事情,假如园长凡事都亲力亲为,一定会心力交瘁、身心俱疲的,那一定是很累!如今到处说在减负,给学生减负,给职工减压,园长能不能给自己也减减负、降降压呢?几年来,在管理实践中,我渐渐摸索出一
新家的地板很光滑。星期天,爸爸妈妈都出门了,我一个人在家,穿上旱冰鞋在地板上滑旱冰。我从这头滑到那头,好开心啊!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