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加深对泸水市滑坡灾害的认识和泸水市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以泸水市235个滑坡灾害点数据为基础,分析滑坡的发育特征和形成机理,结合相关性分析,选取坡度、高程、道路、水系、地层岩性、断层、土地利用类型以及降雨量共8个因子构建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技术,分析各评价指标与滑坡灾害点相对密度的关系,并对各指标进行分级,然后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和区划.结果表明:(1)研究区滑坡易发生在坡度30°~50°、高程小于1900 m,区内软弱岩体或软硬相间的岩层较易引起滑坡灾害的发生,且距道路、断裂带和河流越近,发生滑坡灾害的可能性越大,降雨量对滑坡的发生也有影响,滑坡发生的概率随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建设用地和耕地极易发生滑坡灾害.(2)研究区滑坡灾害极高和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较为强烈的河流两岸和道路沿线.(3)极高、高、中、低危险区的面积分别为448.75 km2,848.51 km2,1011.61 km2,779.54 km2,极高和高危险区仅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却包含86.81%的滑坡灾害点,滑坡密度高达0.1573个/km2,说明该区域危险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