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期,许多地方出台激励措施,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关爱。这中间,将非编制临聘人员转为正式编制员工的做法收到许多赞许。据媒体报道,在贵州遵义、江口、关岭等地,相关部门急速考察、特事特办,已为一批在疫情防控中表现优秀的临聘医护人员转正,其中有不少人是护士。对这些人而言,解决编制问题是他们最为关切和渴望的,这份关爱贴心又实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医护人员一直冲在一线,不畏风险、不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许多地方出台激励措施,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的医护人员送去关爱。这中间,将非编制临聘人员转为正式编制员工的做法收到许多赞许。据媒体报道,在贵州遵义、江口、关岭等地,相关部门急速考察、特事特办,已为一批在疫情防控中表现优秀的临聘医护人员转正,其中有不少人是护士。对这些人而言,解决编制问题是他们最为关切和渴望的,这份关爱贴心又实在。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至今,医护人员一直冲在一线,不畏风险、不辞辛苦。这其中,护士队伍是一支重要力量。据悉,目前支援湖北抗疫的精锐医疗力量达4.2万人,其中护士有2.86万,约占七成。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里,在方舱医院中,正是有了医护的默契配合,有了他们的精心照护和心理疏导,才为患者争取到了更多生机。
为打赢这场战役,他们中有人把婚约往后推,有人剪去了多年留的长发,有人拉起60斤重的氧气罐跑得飞快,还有人承担了大量清洁和搬运工作,并当成必须干好的分内事。疫情来袭,大家不计较得失,同顶压力,共担风险。而多数时候,这个群体默默无闻,鲜少站在聚光灯下。如今,一些地方为一线的临聘护士解决编制,如一泉暖流温润了他们的心。没有编制,是长期以来许多护士心里的结、难言的苦。进编,既是对护士们抗疫表现的肯定和褒扬,更能为他们今后的晋升发展铺平道路,实实在在地解决后顾之忧。
当医护人员冒险逆行,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疫的坚固长城之时,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还要再贴心、再实在一些,把每一项关爱措施落到实处。除了解决编制,一些地方还从一线医护人員最关切的问题着手,出台了亲属照料、职称晋升优先、公积金贷款额度优惠、子女入托入学关照等多重优待政策,考虑细致、体贴周到。希望这些政策在落地过程中不打折扣,把关心、关爱、激励切实做到位。
其他文献
作者:麦克·格尔森(Mike Gershon) 译者: 黄爱丽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出版年: 2017年05月 老师上课,备课是重要环节。如何备课?如何通过创新教学设计,解决日常教学中难题?在这本书中,他讲到了在新科技时代,如何打破例行备课的常规,有效利用多媒体教育新技术辅助教学,打造让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让教学更有效。 本书为中国教育新闻网2017全国教师暑期阅读
岁月悠悠,时光荏苒,24年弹指一挥间。回想我特教路上的八千多个日日夜夜,往事就像一片片晶莹的雪花从我记忆的天幕上簌簌降落、累积、沉淀……令我感慨万分、激动不已。 一 1993年7月,我们八位清一色的女老师调入了刚组建的博山区特教中心学校(原博山区辅读学校),成为学校的第一批教职工。学校座落在李家窑村一条清幽、僻静的小胡同尽头,只有两排南北相对的红瓦平房,中间的空地上参差不齐地长满了杂草,教室的
做精致的人 一画戏青莲,一折万重山。一刻龙点睛,一剪蝶成双。“剪艺人生”文化广场、“指尖上的传承”文化走廊、飞剪传声墙……走进常德市武陵区育才小学,这里的剪纸元素无处不在。 2016年,新校长殷立明在学校原来“为生命喝彩,为未来剪彩”的基础之上,继承发展,提出了“精雕细刻,圆梦育才”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去追逐梦想,实现梦想。十七岁师范毕业就开始当班主任,殷立明从最基层的班主任做起,直到执掌
作者:[德]卢安克 出版社:中国致公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01月 乡村留守儿童最缺少的不是钱,也不是被接到一个发达但陌生的世界,而是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像一个熟悉的家一样的地方。他们更缺少的是一个长久、稳定、只属于自己或自己班级的、比哥哥更有权威的大人在身边。这个权威需要给他们一个能表達自己感受的机会,能让他们与权威共同创建自己的环境和文化。他们需要的是以其真实感受为基础,而不是根据胡
从小在农村长大,“放羊娃”杨华山的求学之路十分艰难。 记忆中,五岁的杨华山每天六点就要早起,自己炒一碗蛋炒饭,几大口吃完之后便背着小书包沿着泥路出发。叫上三五个小伙伴,一起翻山越岭去那所屹立在山坡的木学堂——几个村子里唯一的学堂。单就这唯一的学堂,也不过是两间教室,破破烂烂,下雨天还会漏雨。 “从家到学校的路程要花三个小时,那时候也不觉得累,每天的上学路反而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初行不知路途苦,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教育哲学博士。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荣获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颁发的“学习和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别奖”。 无论教育理念多么先进,无论制度安排多么合理,无论课程设置多么科学……离开了高素质的教师,一切都是水中捞月、纸上谈兵。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是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的关键在教师。因此,吸引最优秀的人投身教育,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一个国家真正
亦师亦友好老师 1987年,李俏清从学校毕业。其时,改革开放已是第9年。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一波“一切向钱看”的风潮。此时,李俏清面临人生的一个抉择。安于教育还是离开? 教师普通、平凡,工资收入低微,这样的情形让李俏清不少的同事都纷纷跳槽而去。甚至有不少人劝告李俏清:“你有这样好的学识,又有社会关系,大可以转行,寻找更好的单位工作”。 的确,李俏清有条件,也有资本重新做出选择。但,一番
何郁老师是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是朝阳区的“语文总管”——朝阳区语文学科由他牵头负责。他在我心中亦师亦友,但亲切热忱、智慧洒脱的长者形象更多。何老师擅长写文,常以诗文抒发胸志,针砭时弊,无论对教育还是对朋友,都有一颗赤子之心。称其为“杏坛赤子”,可能恰如其分。 何郁老师的赤子之心首先表现在对教育的热忱和忧虑上。曾读过他一首诗,名曰《女儿的身影》。诗中写道:“孩子,你越来越瘦了/都瘦成了
依峨岭山麓,临嘉陵江畔。有一所重庆市首批示范初中,建于1963年,重庆市文明单位,重庆市德育示范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学校,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的重庆市第五十七中学便坐落于此。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朴素而执着地坚持“学生成长高于一切”的办学宗旨。 2017年,学校在国家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背景下与全国名校重庆巴蜀中学强强联合,开办巴蜀班。如今,巴蜀班已成功开办三年多。 在集团化办学
重庆第二课堂科技教育有限公司 2018年12月,由教育部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与中国现代教育研修中心共同举办的2018未来学校博览会在重庆举行。本届博览会以“智创教育赋能未来”为主题,第二课堂“盛装”亮相,特色的教育理念、多元的展示活动吸引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 如何重构“以过去的知识教当下的人”的传统课堂,如何“用未来的场景启动现在的学习”,如何从专注“大脑的雕刻”,转向“心灵的唤醒”?未来的师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