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计算引发的技术变革体现在分布式、网络化、虚拟化、自动化和动态方面。云计算只有做成大平台,才能满足未来海量信息的计算和存储要求。可以说,云计算平台为云计算的实践提供了真正的落脚点。
云平台特征取决于交付模式
云平台的特征是其支持的交付模式,且直接影响云平台功能的实现。虽然云计算已被大部分企业的CIO接受,但在选择具体云计算交付模式的时候,他们仍然非常谨慎。
对大型和跨国企业而言,7×24小时的业务连续性和绝对的数据安全等需求要优先满足。同时,大量的交易事务需要在各应用之间实时交换庞大的数据流,这对网络带宽提出了较高要求。通常这类企业有足够财力和专业的IT部门来部署和维护专有的IT系统,因此私有云往往是其首选。实际上,因为应用数量多、云平台使用率高,因此从经济的角度看,私有云也是大企业合适的选择。
云计算服务的另一类客户是广大中小企业,它们对成本比较敏感,在成长不同阶段,其需求的特点也不同,因此租用云计算服务更灵活高效。中小企业往往没有专职IT人员,将IT运维交给专业的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第三方云服务可以是公有云,或者是公有云的安全升级版——虚拟私有云。
介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中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云计算平台。在混合云计算模式中,企业有大约1/3的数据迁移到公有云或虚拟私有云,大约2/3的数据保留在私有云上。这些企业会建设一个小规模的数据中心,敏感数据和频繁使用的数据保留在私有云上,以确保其私密性和处理速度,其他数据放到公有云上以降低成本,并在应用高峰期使用公有云(或者虚拟私有云)来分担负荷。
混合云要将应用进程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进行迁移,在防火墙内外交换数据和虚拟机,并且要不降低企业对安全性和私密性的要求,因此其技术实现方式最复杂,需要云平台供应商解决很多棘手问题。
在几种云交付模式中,私有云的托管方是企业自身,公有云和虚拟私有云的托管方是云服务提供商,混合云的托管方则同时涉及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对大型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例如IDC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来说,选择云计算平台的关键是看其能否提供多种交付模式,只有能同时满足三种交付模式的云平台,才能满足企业在各个阶段的云计算应用需求。
从长远看,混合云和虚拟私有云将成为主流交付模式。这是因为公有云缺乏数据安全保障,而纯粹的私有云灵活性不够,两者都很难单独让用户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大型企业将逐渐采用混合云模式,以实现高安全和高效率的平衡。中小型企业则会发现虚拟私有云的安全性比公有云更高,但价格差别不大。未来,云安全将不仅是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企业,而是成为云平台的一部分。
与传统IT平台的差别
除了交付模式,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管理能力、标准化和兼容性、电信网络集成能力等,都将是云平台重要的差异化特征,影响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的选择。
为实现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复用效率,未来的数据中心将向超大规模发展。在公有云模式下,数据中心要堆叠数万甚至数十万台服务器,提供数百PB的存储能力。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云计算数据中心最大的区别是虚拟化和海量服务器之间的无阻塞数据交换,Fat Tree架构将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重要选择。云平台需要高效地管理这些海量的服务器,实现虚拟机在包含上千节点的大集群中实时迁移,并管理这些虚拟机存取的数百PB数据。
云计算正在走向标准化,多厂商异构环境将逐渐被统一架构所替代,但企业在早期私有云部署中已经付出的投资必须被保护,所以只有支持多厂商异构虚拟机调度的标准化云平台才能避免投资浪费。标准化的云平台还应该支持行业的事实标准——亚马逊EC2接口,这既能简化对云应用开发商的要求,也可以继承亚马逊生态系统的应用自动化部署等工具。
在未来的公有云、虚拟私有云服务市场,电信运营商因拥有网络、客户等核心资源、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和管理经验,将成为重要的云服务提供商,云平台必然与电信网络无缝集成,以便电信运营商将云计算服务和电信服务打包,以这种方式占据云服务市场。这种以网络为核心的服务方式,能从网络端到端的角度,实现带宽管理和QoS管理,为企业的云服务提供端到端SLA保证。
云平台特征取决于交付模式
云平台的特征是其支持的交付模式,且直接影响云平台功能的实现。虽然云计算已被大部分企业的CIO接受,但在选择具体云计算交付模式的时候,他们仍然非常谨慎。
对大型和跨国企业而言,7×24小时的业务连续性和绝对的数据安全等需求要优先满足。同时,大量的交易事务需要在各应用之间实时交换庞大的数据流,这对网络带宽提出了较高要求。通常这类企业有足够财力和专业的IT部门来部署和维护专有的IT系统,因此私有云往往是其首选。实际上,因为应用数量多、云平台使用率高,因此从经济的角度看,私有云也是大企业合适的选择。
云计算服务的另一类客户是广大中小企业,它们对成本比较敏感,在成长不同阶段,其需求的特点也不同,因此租用云计算服务更灵活高效。中小企业往往没有专职IT人员,将IT运维交给专业的第三方云服务提供商。第三方云服务可以是公有云,或者是公有云的安全升级版——虚拟私有云。
介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中型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云计算平台。在混合云计算模式中,企业有大约1/3的数据迁移到公有云或虚拟私有云,大约2/3的数据保留在私有云上。这些企业会建设一个小规模的数据中心,敏感数据和频繁使用的数据保留在私有云上,以确保其私密性和处理速度,其他数据放到公有云上以降低成本,并在应用高峰期使用公有云(或者虚拟私有云)来分担负荷。
混合云要将应用进程在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进行迁移,在防火墙内外交换数据和虚拟机,并且要不降低企业对安全性和私密性的要求,因此其技术实现方式最复杂,需要云平台供应商解决很多棘手问题。
在几种云交付模式中,私有云的托管方是企业自身,公有云和虚拟私有云的托管方是云服务提供商,混合云的托管方则同时涉及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对大型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例如IDC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来说,选择云计算平台的关键是看其能否提供多种交付模式,只有能同时满足三种交付模式的云平台,才能满足企业在各个阶段的云计算应用需求。
从长远看,混合云和虚拟私有云将成为主流交付模式。这是因为公有云缺乏数据安全保障,而纯粹的私有云灵活性不够,两者都很难单独让用户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大型企业将逐渐采用混合云模式,以实现高安全和高效率的平衡。中小型企业则会发现虚拟私有云的安全性比公有云更高,但价格差别不大。未来,云安全将不仅是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企业,而是成为云平台的一部分。
与传统IT平台的差别
除了交付模式,大规模数据中心的管理能力、标准化和兼容性、电信网络集成能力等,都将是云平台重要的差异化特征,影响企业和云服务提供商的选择。
为实现规模效应,提高资源复用效率,未来的数据中心将向超大规模发展。在公有云模式下,数据中心要堆叠数万甚至数十万台服务器,提供数百PB的存储能力。与传统数据中心相比,云计算数据中心最大的区别是虚拟化和海量服务器之间的无阻塞数据交换,Fat Tree架构将成为云计算数据中心的重要选择。云平台需要高效地管理这些海量的服务器,实现虚拟机在包含上千节点的大集群中实时迁移,并管理这些虚拟机存取的数百PB数据。
云计算正在走向标准化,多厂商异构环境将逐渐被统一架构所替代,但企业在早期私有云部署中已经付出的投资必须被保护,所以只有支持多厂商异构虚拟机调度的标准化云平台才能避免投资浪费。标准化的云平台还应该支持行业的事实标准——亚马逊EC2接口,这既能简化对云应用开发商的要求,也可以继承亚马逊生态系统的应用自动化部署等工具。
在未来的公有云、虚拟私有云服务市场,电信运营商因拥有网络、客户等核心资源、大型数据中心运营和管理经验,将成为重要的云服务提供商,云平台必然与电信网络无缝集成,以便电信运营商将云计算服务和电信服务打包,以这种方式占据云服务市场。这种以网络为核心的服务方式,能从网络端到端的角度,实现带宽管理和QoS管理,为企业的云服务提供端到端SLA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