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过程与方法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p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领域。明确提出了“过程与方法”的具体目标,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有着重要意义。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当前课程改革中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探究性学习是注重过程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可以设计他自己的问题,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对新知识能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学生自主地抓住自然的事物、现象,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而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把握好“知识”与“过程”的关系,在教学中正视探究自然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过程的探究而获得知识。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一、认识“过程”也是学习目标
  相对方法而言,知识的相互联系比较紧密,而且存在着明确的递进关系。一个新知识的构建,需要原有的知识作为基础。知识的展开,形成了一个网络,网络之间的联系,就是线索。而方法则不是针对一个具体事物的,它是从许多同类事物中概括出来的。方法的存在依赖于具体的事物,如果没有具体知识的支撑而空谈方法,这些“方法”只能是空洞的条文。因此,在进行新课教学中,我们不可能撇开知识,以“方法”作为展开教学的线索。正是由于教学是以知识为线索串起来的,这就很容易把教学设计的目光集中在知识上,一心一意思考如何使学生获得知识的结论,忽视了“过程”目标。
  二、教学过程必须有“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教学环节
  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就是要求学生注意过程本身,即理解学习的结构和进程。理解学习过程是在高质量地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学习,努力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
  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往往偏重引导学生理解观察、实验、思维所得到的结果——概念、规律,而忽视形成概念、寻找规律的过程中的认识活动的方法。其实,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仅应让学生知道“学习什么”,而且知道“如何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指向概念、规律这类外显的知识因素;第二个目标是指向建立概念、寻找规律的学习过程本身,即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当然两者在教学过程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
  三、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是理解学习过程的基础
  作为个体的学生又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理解学习过程呢?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外乎处于三种状态:①被动的感知和掌握外来的信息;②积极地独立追求、发现和利用外界信息;③在教育者创造的有组织有目的外部条件的作用下,去追求、发现和利用外界信息。第一种情况,学生仅仅被当作地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客体,但对学习过程是不理解的,只是机械地顺从教师的安排;在第二种情况下,学生被看作为学生活动的主体,但是学习过程是盲目的、低效的;第三种情况,学生既表现为教育影响的客体,又表现为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为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创造必需的条件,例如组织学生的活动,控制这种活动,这它提供必要的手段和信息。学生只有在这些外部条件的作用下,积极参与认识活动,才能做到真正有效的理解学习过程。
  四、要善于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过程
  在物理学中,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属性要通过实验才能揭示。所以对于实验的宏观现象,对于实验中数据的变化,要善于分析,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通过数据的变化来抽象出概念或规则,所以探究实验的过程,往往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密度的概念对初中生也是很抽象的,若按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探究和思维是学习的主线”的教学思想,在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中,以设疑、探究实验、解疑为教学方法的主体形式,按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归纳总结模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从不同物质的识别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猜想,明确研究物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规律,再让学生分组探究。结合这样的实验,中学生是不难理解密度概念的。
  五、深化探究过程,形成探索物理奥秘的个性品格
  “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是探究式学习的又一个特点。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情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又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例如,精心设计好初二物理绪言课,补充有趣的物理实验,把学生带进一个变幻神奇的知识天地,从一开始就埋下探究学习的种子,给学生留下一个“新鲜好奇”的印象,让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学的感觉。在新课导入中,采用矛盾悬念法、实验引入法、置疑引入法、引探法等设下悬念,引发好奇,以好奇刺激探究的愿望,亦能点燃学生好学的火花。
  “探究式学习”强调学生学习方法与探究式过程,适合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该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这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汲取知识的内部能力。这种方法与能力的获得,其主要渠道就是把“探究式学习”深入到课堂教学之中。上述正是“探究式学习”特点在物理学科的贯彻与落实,这种贯彻与落实是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是现代物理教学应有的模式。
  另外,教学实践证明:从中学生的心理和认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将教学活动的目标既指向认识活动的结果,又指向认识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理解学习过程的同时,学会和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这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才真正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新课标研究依托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实践性和综合性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课堂上灵活多样,打破“独霸讲台、只揽黑板”的陈规陋习,应融在学生中去各领“风骚”。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新课改 教学方法  一、激兴导入,创设情景
教学内容:  桂版教材一年级上册《蚂拐歌》  教学目标:  1、喜欢演唱歌曲,能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音乐情绪,培养学生关心动物之情。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演唱活动,大胆而自信地在同伴面前演唱。  3、认识打击乐器蛙鸣筒和响板,能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教学重点:学会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简单的伴奏。  教具准备:挂图、蛙鸣筒、响板、磁带、录音机。  教学过程
当今,我们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人类知识以不到十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在增长。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今天,学校的教学环境,育人环境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我们的校长们如何适应社会要求,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谋求发展、创新、壮大,如何真正成为一名有效的、卓越的领导者,正成为大家思考的重点。做终身学习的校长,让书香飘满校园,正成为越来越多校长追求的目标
育人观是涉及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特征、地位、发展方向的认识,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教师要始终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有思想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一切教育措施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育的规律。  相信我们每位做老师的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前面滔滔不绝的讲课,却有学生在下面呼呼大睡。我就遇到过以下几种“睡神”“睡仙”级别的学生,当然这些称号是班上的同学们告诉我的,可想而知,他
目的:比较全腔镜下经锁骨下入路颌下腺腺叶切除术与传统颌下腺腺叶切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其手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2月南华大学附属娄
摘要:身处于教育的第一线,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是否关注过他们那颗幼小而敏感的心灵?这些孩子就像刚破土的嫩芽,需要阳光、雨露的呵护,只有小心呵护,用心培植,才能使小苗健康成长。本案例中的小柯﹙化名﹚就是风雨中艰辛成长的弱苗,需要我们的帮助与引导。  关键词:暖心灵 树信心 助成长  一、基本情况  辅导对象:小柯(化名)  性别:男  年龄:11岁  年级:五年级  家庭情况:父亲年龄不大
1、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强调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问题应该在真实的情景中展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也强调“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本堂教学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背景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来
摘要:语文课的教学虽然重视了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有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仅靠语文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玩中学,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拓宽,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其写作能力。  关键词:活动课 特点 实施策略  一、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