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在微循环衰竭患者抢救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mao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首选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在临床微循环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优势、可行性和推广性。

方法

于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随机对186例处于休克状态、微循环衰竭、病情危重、急需要建立静脉通道的患者进行快速输血输液、静注药物等抢救,但四肢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62例首选颈外静脉正压留置针穿刺,通过观察比较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输血输液速度、血液流速、穿刺所需时间、操作者、留置时间、物品准备、对人体损伤、收缩压上升到80 mm Hg所需平均时间、静脉炎发生率、穿刺费用等指标,并与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相比较,分析颈外静脉留置针正压穿刺的优势及可行性、推广性。

结果

首选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相对较长,输血输液速度快,物品准备简单,损伤小,操作潜在风险低,不影响监测血压,患者有自理能力时生活可以自理,增加患者康复信心,护士可以独立完成,费用低,在危重患者抢救中可以提供便捷高效的护理服务,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结论

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均一次性穿刺成功,解决了建立静脉通路的困难,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护士反复静脉穿刺的工作量和心理压力,增强了护士的工作信心。

其他文献
Nel样Ⅰ型分子基因作为一种新发现的颅颌面组织特异性的成骨相关基因,可能操纵了成骨基因的下游途径,并影响了信号通路,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对于它的研究可能成为颅颌面骨组
目的 探索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 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于该院就诊的CIN和疑似宫颈癌患者120例,根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母婴结局。结果经分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满意率及护理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新生儿及孕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给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
真核细胞中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它是由核心组蛋白(H2A、H2B、H3和H4)、H1及DNA组成.核心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是基因表达过程中重要的调控方式,负责组蛋白乙酰化和去乙酰化的是一对功能相互拮抗的蛋白酶家族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HAT)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HAT激活基因转录,而HDAC的功能相反,抑制基因的转录.HDAC的功能异常被证实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及缺氧和病理状态下的血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粗隆间骨折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含用药护理及健康教育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2 w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患者功能锻炼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恐惧、抑郁及焦虑等心理状态的评分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均(均P
近年来,对肿瘤免疫机制的研究显示树突状细胞是功能最强的肿瘤抗原提呈细胞之一,连同肿瘤抗原、效应细胞如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以及各种相关的细胞因子在肿瘤免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一个重要合并症.COPD合并PH是逐渐发生和进展的,最初于运动或睡眠时出现,逐渐发展为休息时即存在PH,运动、睡眠或病情恶化时进一步升高.COPD相关的PH多为轻到中度,但某些COPD患者可表现为"不成比例"的PH.香烟烟雾、炎症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在支扩咯血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呼吸科支扩咯血的患者100例,实验组(50例)使用程序化急救进行救治,对照组(50例)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抢救。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时间(15.34±3.29)min、抢救成功率为96.0%,患者满意率96.0%,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17.23±4.25)min、抢救成功率为82.0%,患者满意率72.0%,经检
肠结核在临床表现、检验、影像、内镜、病理上与克罗恩病十分相似,因此临床误诊率很高.然而二者治疗方法截然不同,误诊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快速准确的鉴别两种疾病非常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