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血管畸形合并气道狭窄的诊断与处理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1349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道压迫是心脏大血管畸形的一种相对常见但常常不易识别的并发症。大血管畸形合并气道狭窄的临床表现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但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及漏诊。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时诊断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有助于改善此类疾病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尿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NEC患儿作为NEC组,30例同期入院的非NEC患儿与NEC组按1∶1配对作为对照组。当NEC组出现疑似症状时收集两组患儿的尿样,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尿i-FABP水平,分析其对NEC的诊断效能。结果(1)尿i-FABP水平比较:NEC组[(9.2±
目的探讨接种疫苗后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临床严重程度及基因型的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70例。收集患儿粪便标本,-70 ℃待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RV,抗原阳性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血清G和基因P分型。结果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共计170例,先前接种过疫苗患儿20例,未接种过疫苗
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儿童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具有挑战性的重症疾病之一。合适的液体治疗能减轻患者肺水肿的程度,改善氧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等。通过回顾与总结近期液体负荷与临床效果、保守性液体治疗策略等相关研究,为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限制性液体治疗最优化方案的选择及下一步研究方向提供指导。
儿童呼吸道异物是儿童常见的危重急症,1~3岁幼儿多见,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其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咳喘,而早期喘息症状易与气管支气管炎症状相混淆,误诊、漏诊会造成治疗上的难度,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呼吸道异物与气管支气管炎的鉴别诊断有赖于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气管镜检查可以有效、直接的明确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的诊治,需要全面评估气道炎症状态、围手术期综合治疗的手段,以有效避免并发症,
婴幼儿由于特殊的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许多影响到气道的疾病均可表现为喘息。婴幼儿喘息的发生率高,病因复杂,同时缺乏特异性体征,因此其病因诊断及鉴别诊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临床医师对婴幼儿喘息患儿需要详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分析引起喘息的病因。
期刊
目前脓毒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病死率也居高不下。脓毒症导致的心肌损伤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内外针对脓毒症并发的心肌损伤尚无明确的、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上诊断心肌损伤主要依靠心脏超声及心肌标志物等,但是对于射血分数的测量需要考虑左心室前后负荷的影响,且操作者的主观因素影响也比较大。因此,心肌标志物在检测脓毒症心肌损伤中具有重要价值,尤其在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上,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心肌标志物能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在病毒感染诱发喘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住院患儿鼻咽拭子分泌物进行病毒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入选病毒感染组,并根据有无喘息分为喘息组及非喘息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IL-10、干扰素(IFN)-γ、IL-4水平。结果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占86.6%。病毒感染后喘息组血IL
目的总结7例非新生儿自发性胃破裂的治疗经验,探讨非新生儿自发性胃破裂的病因及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分析我院从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例小儿自发性胃破裂的病例资料,腹部X线检查腹腔大量游离气体考虑该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1例患儿死亡,3例患儿经手术后吻合口漏后二次手术治疗,3例患儿1期手术治愈,随访至少1年无近期并发症。结论急性胃扩张是引起胃破裂的主要原因,胃壁肌肉发育异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