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农产品的市场失灵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120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对健康的追求上。作为当前最健康的食品——有机农产品便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其市场潜力变得越来越大。但是,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配置中,由于供求双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有机农产品市场配置效率的低下。针对这个问题,利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其进行剖析,找到有机农产品市场配置效率低下的原因所在,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有机农产品;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一、引言
  时至201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第40个年头。在过去的40年中,中国经济所创造的“中国奇迹”已经被世界公认。拿宏观经济的一个主要衡量指标——GDP来说,中国的GDP总量也早已经在2010年就首次超过日本,这也意味着中国在那一刻已经成为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伴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得到提高,今天人们的生活目标也已不再是温饱的解决。尤其,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一个目标便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即2021年)时,中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生活的质量,身体的健康变成了当前中国人民的生活追求新目标。因此,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也变得越来越大。于是,讨论如何促进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配置效率就变得意义重大。
  二、有机农产品的概念及界定
  所谓有机农产品指的是农产品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只利用了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种农业资源,也就是说,它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体系中生产出来的,其整个生产过程没有受到农业以外的任何能源(比如:农药、激素、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以及化肥等)的影响,并且也不会改变农业能量循环链的情况下所生产的农产品。它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污染的、高营养食品,也被称作“生态食品”。因此,有机农产品是当前最安全、最健康的一种农产品。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要求非常严格,和普通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截然不同。这就导致了有机农产品和普通農产品二者之间的产品差异,它们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有机农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激素、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以及化肥等人工合成物质;而普通农产品在其生产的过程中则会有限度地使用这些物质;其二,用于生产有机农产品的土地要求非常严格,对那些原来生产其他农产品的土地要转型用于生产有机农产品时,土地的转换期会具有严格的时间规定。因为有些物质会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长一段时间,因此土地从原来生产其他农产品到转型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年到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普通农产品则没有土地转换期的要求;其三,有机农产品在产量上要受到严格控制,其他农产品就不会有如此严格的要求。因此,归结起来,有机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有机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绝对不会使用农药、激素、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以及化肥等人工合成物质。
  三、有机农产品供给者的失信行为
  虽然,有机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在理论上具有很清晰的界限,但是,由于二者在社会实际中却很难通过肉眼甄别区分,这便导致了在有机农产品的市场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者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失信行为,这种失信行为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1.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逆向选择问题
  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供求双方由于他们掌握的信息不对等,他们中的一方拥有的信息较多,而另一方拥有的信息较少,此时,掌握较多信息的一方利用他们所具有的信息优势,从事对不利于拥有较少信息的信息劣势一方的自利性交易活动。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销售的过程中,便具有这样的特征。在实际社会中,我们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实际案例。比如,用有普通大米充当有机大米来卖,用普通饲养鸡当土鸡来卖,用普通饲养鸡下的鸡蛋当土鸡蛋来卖,用饲料猪当土猪卖的现象等等,这些便属于有机农产品市场供求中的逆向选择而引致的失信行为。
  2.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存在委托代理契约关系的供求双方由于各自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使得契约在执行的过程中具有较高的监督成本,此时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执行委托代理契约的过程中,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而损害了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利益的经济活动。这种现象在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也屡见不鲜。比如,他们为了防止虫害会偷偷使用农药;为了增加产量会偷偷施加化肥,甚至使用激素等等。这些都属于有机农产品生产中存在的道德风险而引致的失信行为。
  四、有机农产品生产销售失信行为的原因分析
  由于有机农产品的供给者是理性的经济人,他们具有自利性,力图追求自身经济效用的最大化。同时,有机农产品的供给者又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委托代理的契约关系,并且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存在着不对等,这就导致了有机农产品供给者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有机农产品供给者的失信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1.逆向选择与有机农产品供给者的失信行为
  有机农产品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主要发生在供给者和消费者之间。由于有机农产品的供给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而委托代理双方所掌握的信息又存在着不对等,在有机农产品的市场中,有机农产品的供给者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提供的农产品质量情况,而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很难辨别农产品是否真的是有机农产品。这就为有机农产品的供给者为了贪图私利,用普通农产品充抵有机农产品进行销售,来蒙骗消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便是逆向选择而引致的有机农产品供给者对消费者存在失信行为的原因所在。比如, 上文提到的用有普通大米充当有机大米来卖,用普通饲养鸡当土鸡来卖,用饲料猪当土猪卖的现象,都是现实社会中经常我们可以碰到的失信行为。
  2.道德风险与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的失信行为
  信息不对称理论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实质上是属于契约的执行问题,即有机农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对称,无法对有机农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完全的监督,致使有些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者会在生产过程中不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按要求执行规定契约,导致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者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做出一些违背契约的事情。比如上文说到的为了防止虫害会偷施农药;为了增加产量会偷施化肥,甚至使用激素等等。他们只为追求自身的利益,不考虑委托人的利益。这两种有机农产品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根本上都是由于委托方监督不完全所导致。   五、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失信行为的治理
  对于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失信行为的治理应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
  1.引入第三方公司加强产品质量的监管
  不管是有机农产品生产者为了私欲,用普通农产品代替有机农产品的逆向选择引致的失信行为;还是对于有机农产品生产者为了防止农产品的病虫害对有机农产品偷施农药,为了增加农产品产量偷施化肥,甚至使用激素等道德风险引致的失信行为,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委托代理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称。所以,控制有机农产品生产者的此类失信行为主要在于尽可能达到委托代理双方掌握信息的均衡。为了实现这一点,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公司对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进行全称监督,如果产品出现任何质量问题由第三方公司对消费者负责,通过提高第三方公司的违约成本,来实现委托代理双方掌握的信息的均衡。
  2.发展有机农产品甄别技术
  之所以有机农产品的供求市场中存在着失信行为,主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有机农产品和普通农产品的甄别困难,有机农产品的供给者可以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却不容易被消费者辨别出来。因此,解决此类有机农产品生产者失信行为,便在于产品可以简单清晰地甄别区分,从而使交易成本得到降低,增加市场配置的效率。所以,发展有机农产品的甄别技术,便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3.完善相关的法制建设和加强违法惩治力度
  有机农产品的供求市场中存在着失信行为,也是由于相关的法制体系还不够健全,惩治乏力。所以,为了杜绝有机农产品的供求市场中存在着失信行为,可以通过完善法制建设和加强违法惩治力度来提高失信成本,从而使这种失信行为得到改善。
  总之,为了有效改善有机农产品市场配置过程中的失信行为,我们可以從制度层面、技术层面和法制层面三个角度增强有机农产品供给者失信行为的控制力度,通过从以上3个方面增加契约执行过程中的违约成本和降低交易成本,来尽可能实现委托代理双方掌握的信息的均衡,填补有机农产品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缺陷,提高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有机、绿色、无公害三类农产品的概念区别[J].天津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B12期 ,33,63,66,75,89,共5页.
  [2]张芸,马云江. 试析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下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少及治理[J].科学与财富, 2017,02.
  作者简介:
  马云江(1976—),男,山西长治人,任教于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能源消耗量也不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将以江苏省为例,首先从人口、空间、经济和社会四个方面全面评价江苏省1995—2015年城镇化水平,然后分析其与能源消费的脱钩关系,最后并提出促进江苏省城镇化与能源消费脱钩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城镇化;能源消耗;脱钩  一、引言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快速的城镇化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
打开中国交通地图,你会发现交通纵横,桥梁林立。从闻名自古的赵州桥到如今各式各样的立交桥,中国桥梁史走过了一段从积淀到创新的辉煌历程,不变的是其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各式“彩虹”桥伫立的背后,饱含着一批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科学工作者的艰辛汗水,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桥梁教研室单成林教授是其中一员。  30多年前,单成林考取重庆交通交通大学桥梁专业,在此之前他没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用妙笔绘就“彩
随着美剧《Grey’s Anatomy》的风靡,剧中神经外科专家Derek Shepherd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在显微镜下长达数小时的手术情景也使观众对神经外科医生的工作倍加好奇。现实生活中,1980年出生的郭庚也正如Derek一样在神经外科领域中不断探索着。  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的郭庚,主要从事脑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作为土生土长的太原人,从第四军医大
房地产开发企业是从事房地产开发和经营的企业,房地产开发项目业务内容复杂,周期长,受国家调控政策影响大,不确定因素多,开发风险大。房地产开发企业通过业财融合,有效控制风险,提高开发效益,势在必行。  一、业财融合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作用  业财融合是指业务与财务的有效融合,房地产企业的业财融合就是财务人员渗透到房地产开发业务中去,将财务管理与业务紧密融合,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支持房地产开发实现业绩目标,挖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准即为知识,而人力资源作为知识来源,在促进企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即为人才,企业的生存以及良好发展均依赖于优秀人力资源的引进以及管理。其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为薪酬管理,其在企业制度建立健全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本文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薪酬管理的现存问题出发,剖析问题因素,应对性提出解决措施,旨在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指导性
【摘 要】伴随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如何在是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同時有能使员工收入分公平合理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企业员工往往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而在从事着相关工作。在当代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薪酬不仅代表了员工的劳务所得,也代表着企业对一个员工的认可程度和员工自身的价值。在从事某项工作之前,人们通常都会最先考虑薪酬的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对报酬相关的事务会进行相关系统性
【摘 要】当前,我国全面改革进一步深化背景下,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就要注重创新,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水平,这也是公立医院在市场中得以更好生存发展的举措。但是,从当前的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能看到,其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本文主要就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管理的问题加以阐述,然后结合实际就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策略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研究,能为具体的管理
初见刘艳峰,这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的副院长与想象中科研工作者的形象完全相符:细边眼镜,谦逊、温雅,颇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味道。投身建筑节能领域多年,他严谨、执著的学风深受同行推崇。  采访中,他的语调平和,思维活跃;当论及自己从事的专业,他的语气不禁变得热切而充满感情。  他所在团队在国际太阳能建筑领域中,开创性地采用了“基础参数—设计理论及方法—技术标准—工程示范”研究思路和方
前身为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的太原科技大学,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所重型机械本科院校,也是当代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知名学府,为起重与工程机械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在这所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有这样一位集科教、管理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工作者,他从事重大机械装备结构系统CAD/CAE、行为仿真、失效分析、可靠性设计、寿命预测及安全评价评估研究领域的教学科研以及学校的管理工作多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就是太原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