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综述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fand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资产和设备管理在管理思想、模式和方法上都有很大的变化和改进。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传统的预防性维修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集成化、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维修管理:系统。企业资产管理(EAM,Enterprise Asset Management)是这种综合维修管理系统的典型代表,它建立在全面生产管理(TPM)、5s管理理论/持续改进、知识管理和自学习组织机构等管理思想的基础之上,并通过数据共享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各项管理功能。
  关键词:EAM;PAM;ERP;企业资产管理;全面生产管理;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200-03
  
  一、企业资产管理(EAM)系统的管理思想基础
  (一)全面生产管理
  全面生产管理(TPM):是一种通过全员参与使设备效率最大化的手段。它具有以下特征:将设备的生产能力提到最高水平为目标;以设备的全寿命为对象;涉及设备的使用部门、维修部门、计划部门等所有部门;从最高领导到操作员,全员参加;通过小组的自主活动,推进生产维护。
  (二)5S管理理论/持续改进
  1、5S管理理论
  “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Cse狄eetsu)和素养Ghtsuke,这5个日语词罗马拼音的缩写。开展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的活动,称为5s活动。“5s”活动起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我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5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职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5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
  2、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是一种管理思想,它将产品和服务改进作为一种永不终止的、不断获得小进步的过程。它是构成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尤其是,持续改进是稂据小组成员的建议和意见,对机器、材料、人力资源以及生产方法进行持续不断的改进。在对北美8%家生产经理的调查中发现,持续改进计划更受管理层偏爱。
  (三)知识管理理论
  自计算机技术获得广泛应用以来,企业的信息管理目前正向知识资源管理方向发展。简言之,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业务流程中无序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实现知识共享和再利用,以提高业务水平和效率。知识管理今后将成为决定公司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四)学习型组织
  学习型组织:企业应建立学习型组织,其涵义为面临变迁剧烈的外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身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
  EAM系统的实施,在实质上是一个在企业内推动和应用先进管理思想的过程。通过它的实施,企业可以将以上管理思想应用到日常设备维修管理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因此有必要在EAN系统实施过程中理解和应用这些管理思想,并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
  二、设备维护理论发展概况
  (一)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概况
  现代设备管理发展的历史可以按三阶段划分:
  1、事后维修阶段:从18世纪后期到⒛世纪60年代。
  2、预防维修阶段:从60年代到80年代,预防维修的目标是要求设备有较高的有效度,较
  长的寿命周期和较低的维修费用。预防维修有两大体系:计划预修制和预防维修制。
  (1)计划预修制:计划预修制的理论依据是设备组成单元的磨损规律。该理论认为:在规定的工作范围和环境条件下,设备的磨损是与其使用时间成比例的,磨损量是时间的函数.通过规定合理的开动时间,对设备中某些零件在达到允许磨损极限之前,就通过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新防止磨损或造成事故性故障。计划预修制只有在计划修理的时间接近实际需要修理的时间,计划修理工作量应与实际工作量相符时才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否则将出现维修不足或维修过剩。
  (2)预防维修制:与计划预修制相比,预防维修制更重视设备的实际状态,通过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在事故发生前进行预防性维修。预防维修以设备的日常检查与定期检查确定设备的实际状态并据此确定设备的修理方式、内容及修理时间。由于没有固定的修理周期,因而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3、设备综合管理阶段:从80年代初到现在。现代设备管理的目标事实要求具有较高的有效度和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较高的产品质量、生产的环保性和效益。为达到上述目标,现代设备管理的内容包括状态监测维修可靠性和维修性设计,故障原因及影响分析,专家系统,计算机辅助系统。综合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全寿命周期管理;(2)设计、制造者与设备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3)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的结合,既注重设备的实物形态(如数量、状态),也注重设备的价值形态(如各种资金的运动形态);(4)全员自主维修;(5)维修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二)现代设备管理的模式
  1、后勤工程与管理(Logistics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
  以设备寿命周期为研究对象,将涉及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视为一个一体化的后勤支援系统,以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对产品进行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寿命周期费用(LCC,Life cycle cost):设备从规划、设计直至报废全过程所发生的总费用,由两部分组成:设备的设置费,设备的维持费。寿命周期费用的估算方法通常有类比法,工程法,参数法。
  2、全员生产维修(TPM,Total productive management)
  特點是三全:全效率,全系统,全员。
  全效率又称综合效率。以提高综合效率为目标,追求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综合效率=时间利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   全系统:设备设计阶段采用可靠性、维修性设计,进行设备的维修预防;使用阶段实施预防维修;对重复故障采取改善维修。建立以设备一生为对象的生产维修机制。
  全员:操作者的自主维修。涉及设备寿命周期各环节的所有部门及员工均应参加设备的综合管理。
  3、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常规维修思想认为,设备中的每一个零部件都有一个平均使用寿命,可按其长短进行编组,当设备达到最长的平均使用寿命是就必须进行大修。但是在实际中,无论维修进行的多么充分,大量故障也还是无法防止和有效地减少。为此设计八员加强研究能减轻故障后果的设计,但是仍存在涉及到预防性维修与可靠性之间的关系。由于维修费用高昂,加之设备相邻两次大修之间的时间长短又不是控制设备故障率的重要因素,因此1960O年美国联邦航空局和各航空公司组成特别工作组专门调查预防维修的效果,到1974年,美国国防部委托联合航空公司编写了一份关于民航工业飞机维修大纲所采用的方法的报告,题为《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报告得到一个意外的结论:预定大修对复杂设备的整体可靠性影响甚微,除非该设备具有一种支配性故障模式。可靠性维修至今已发展为一种全新的战略性框架系统。现代设备管理八员必须选择最合适的技术,研究每种故障过程,满足设备拥有者、使用者和全社会的期望值。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就是以最低的成本确保设备达到或可能达到的最大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靠性维修从分析设备的功能和相关的性能标准,功能性故障的产生、故障模式、故障影响、故障后果方面入手,研究如何预防故障及开展对设备性能最有影响的维修活动。可靠性维修认可的预防性维修工作有预定视情工作、预定翻修工作和预定报废工作。
  三、EAM与ERP的关系
  (一)从CMMS到EAM
  计算机化的维修管理系统被称为CMMS(Computerize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ystem),随着设备维修理论的发展,CMMS也不断进化,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CMMS开始改称为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改称原因在于大多数欧美国家的生产工厂都正在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Enterpris Asset Management)是一个面向资产密集型企业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总称,其前身称作计算机维修管理系统,是在设备由事后维修转变为预测性和预防性维修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集成化计算机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将企业管理理念、基础数据积累、业务流程优化、人力物力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应用系统整合于一体。主要适用于资产密集型企业对高价值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跟踪等信息管理。它以提高资产可利用率、降低企业运行和维护成本为目的,以优化企业维修资源为核心,通过信息化手段,合理安排维修计划及相关资源与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它的实施,不仅仅是一个计算机系统或计算机技术的体现,还包括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实施、应用方法,即:先进的管理思想+成熟的软件+科学的实施和应用方法=EAM系统。EAM系统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系统,而是一个有完善信息手段支持的一个企业管理系统。
  (二)CMMS与ERP的综合管理
  CMMS与EAM系统当然而且必须都与企业的全部活动(从接受订货到发货)密切联系,但是从前的维修管理系统(CMMS)是以设备管理部门为主地进行维修管理业务。
  典型的CMM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都是分开独立运作的。因此,为了使CMMS与ERP经济合理地综合管理,必须避免人为的干扰。
  全公司的ERP与CMMS发生矛盾时,以所谓避免设备发生故障为理由,幽闲考虑CMMS,这种考虑不符合企业要求最经济合理使用资源的目的。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CMMS)为了避免这些矛盾,必须最经济合理地使用企业资产,以达到最快回收投资(ROA)的目的。
  EAM是一个先进的系统,它采用系统最佳化理论,以生产质量信息和设备状态信息为基础,以达到正点维修(Just-in-time Mantenance)的目标。换言之,EAM的解决方案是要把企业的业务由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的观点改变为以生产工艺或资产为中心的观点。
  (三)EAM和PAM的主要功能
  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是由计算机控制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CMMS)进化来的,设备资产管理系统(PAM:Plant Asset Management)是由计算机控制的预知维修系统(CBM)进化来的。EAM与PAM的关系如图所示:
  1、EAM的主要功能在维修管理方面必须包含下列各项
  ?设备文件管理
  ?维修进度计划
  ?维修工程订货
  ?备件在库管理
  ?购入资材管理
  ?维护修理档案管理
  ?统计预测
  此外,还具有与上位系统(ERP)相联系的功能和集成功能、选择最佳维修方式、确定最佳维修时期等的支持功能。
  2、由于PAM是从计算机控制的预知维修系统(CBM)进化来的,它具有下列主要功能
  ?编制点检计划
  ?设备在线监视
  ?制品质量在线监视
  ?元器件在线监视
  ?离线点检
  ?报警应答
  ?校正管理
  (四)EAM的技术发展趋势
  远程广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web-eam)是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今后的资产管理必须是远程广域的。设备用户想要提高企业维修项目的效益,必须采用基于WEB的先进技术。
  (五)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
  企业资源计划(ERP,Entevrise Resources Planning)管理系统是一种世纪90年代初期的,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以实行企业內外资源优化配置,消除生产经营过程中一切无效的劳动和资源,实现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价值流和业务流的有机集成和提高客户满意度为目标,以计划与控制为主线,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平台,集客户、市场、销售、采购、计划、生产、财务、质量、服务、信息集成和业务流程重组(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meering)等功能为一体,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ERP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2、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企业应用ERP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学习、研究和应用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尽快改变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进而建立起一套新的符合市场经济体制的企业管理模式。
  (六)EAM系统和ERP系统的区别
  ERP系统是对企业的所有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的管理系统。与ERP系统相比,EAM系统则专注于企业生产设备的管理,特别适用于那些设备品种多、价格高、对设备完好率及持续运转可利用率要求高的企业。EAM系统只是用于管理与设备资产相关的业务,它可以通过管理设备信息,对ERP系统中设备生产能力计算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确保ERP系统中对生产能力预测和决策支持。EAM系统的实施是ERP系统的实施前提条件,可为ERP系统的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祖和.项目质量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日)丰田利夫.维修管理系统(CMMS)的进化与企业资产管理系统(EAM)的出现.
  [3](美)戴维?R?安德森.数据、模型与决策[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肺癌骨转移患者检测血清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以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4月宜春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42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