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ms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政策的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音乐教育,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美育的黄金时期,小学音乐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现了小学音乐的教学体系和教学重点,关系到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歌曲钢琴的伴奏能推进教学的有效进行。对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作品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为小学音乐的学科建设提供依据。
   關键词:小学音乐教材;歌曲分析;歌曲钢琴伴奏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社会生活阅历尚浅,思想观念还不成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陶冶情操,提升文化修养,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钢琴伴奏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带领学生快速融入课堂氛围,感受歌曲的主题情感,便于教师掌控课堂,还能指挥学生进行正确的合唱,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
   一、小学音乐教材发展历程
   小学音乐教材体现了音乐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育价值,是传承和发扬国内外优秀音乐文化,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媒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小学音乐教材迎来了创建高潮期,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1960左右,这个时期的音乐教材受众较多,但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歌唱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在我国第一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出台后,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内容丰富了起来,其中有现实歌曲、革命歌曲、儿童歌曲等,为之后的教材创作提供了模板。
   20世纪60年代,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工作快速发展,出现了不同版本的教材,迎来了第二个创作高峰,这些教材在各地也都实现了应用教学,在音乐教材不断兴起的大环境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美育的存在。
   国家在推行素质教育政策后,小学音乐教材体系的编写与之前大有不同,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体现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领悟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小学音乐教材的歌曲构成
   音乐教师在了解掌握小学音乐教材基本构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制订教学计划,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歌曲是音乐与文学的产物,这个性质决定了我国小学音乐教材中单声部歌曲演唱的主体地位。目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歌曲种类丰富,题材涉及面广,涵盖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
   小学音乐教材歌曲种类主要包括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单元统计、曲目统计、中国曲目和外国曲目这四部分的曲目分析。具体构成如下:(1)演唱曲目。演唱曲目包括民歌类、童谣类、诗歌类、戏曲类和影视音乐类等。主要对歌曲的地区、节拍、调式、小节数等进行曲目分析。(2)器乐曲目。器乐曲目包括进行曲类和圆舞曲类等,主要对歌曲的作者和歌曲表现形式进行曲目分析。(3)欣赏曲目。此类歌曲主要是歌剧类,对歌曲的作者和歌曲表现形式进行曲目分析。
   三、小学音乐教材的歌曲种类
   小学音乐教材歌曲粗分有三大类,细分则为八种。具体介绍如下:(1)民歌是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延续下来,是劳动人民的生活写照,是本土文化的真实反映。教材中有《新疆是个好地方》《牧童谣》等中国民歌,还有《新年好》《闪烁的小星星》等外国民歌。这类歌曲带给小学生亲切感,是儿童音乐教育的基础,在小学音乐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2)童谣的题材源于生活,其歌词简短幽默,节奏感强,朗朗上口,是儿童偏爱的一种具有趣味性的音乐。比如《唐僧骑马咚那个咚》《郊游》等中国歌曲,《两只老虎》和《小红帽》等外国歌曲。(3)进行曲最初产生于军队,富有节奏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一种固定的、普遍的音乐体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教材中有俄罗斯进行曲《胡桃夹子》、中国进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等。(4)圆舞曲别名“华尔兹”,源于维也纳宫廷,节奏较快,旋律流畅,适用于节日欢快的歌舞表演,在小学音乐教材中所占比例很小。比如《杜鹃圆舞曲》《请你唱首歌吧》等。(5)诗歌类歌曲是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艺术价值颇高,让学生不仅对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还了解了五、六声调式的传统音乐知识,因此此类歌曲在教材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比如《静夜思》《渔舟唱晚》等。(6)戏曲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鲜明的地域特征分为多个剧种,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和评剧是我国戏曲的五大剧种。小学音乐教材纳入戏曲是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途径。比如京剧《甘洒热血写春秋》、豫剧《看大戏》等。(7)影视音乐类歌曲体现了影视剧的主题,插曲对剧情的渲染具有重要作用,从而让小学生了解到音乐的魅力与价值。比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的祖国》等。(8)歌剧类歌曲大部分属于欣赏曲目,是最具有审美价值的歌曲种类,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情操,提升音乐审美和品评鉴赏能力。比如《天边有颗闪亮的星》《街头少年》等。
   四、小学音乐教材的歌曲特点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较大,在音乐接受能力上存在差异,对音乐欣赏的能力与需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小学音乐教材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编写内容也有所不同。
   低年级(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但注意力不够集中,学习能力和经历有限,学习内容不宜过长和过难。由于低年级学生需要一定时间适应音乐课堂,所以歌曲比较简短,旋律简单易上口,趣味性强。比如《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曲,歌词简单易懂,篇幅短小便于学生记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欣赏曲目的形式较简单,主要是合唱、独唱。齐唱。
   中年级(三、四年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相比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进步,更能融入课堂,并且喜欢彰显个性,因此中年级的音乐教材内容相比低年级更加丰富有技巧。中年级的中国器乐曲目比低年级多了很多,增加了古筝、笛子、琵琶等民族乐器,还出现了乐器组合的形式,比如《夜深沉》曲目中使用了京胡与乐队的形式,《小放牛》在乐队演奏的形式中加入了唢呐元素。欣赏曲目中出现了领唱合唱、领唱齐唱等形式。
其他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