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华烟云》看中国海外文化传播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化翻译与海外文化传播
  在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除却马可·波罗这样的异乡人站在异国文化的视角介绍中国文化,中国主动将自己的文化向外传输的轨迹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的清朝末年。 根据我国南方潮汕地区的资料记载:“1879年,有一位中国人受聘到美国哈佛大学任教,这是中国第一次向西方世界的大学派出教师,去教授中国文化。” 此后的一百多年以来,众多旅居海外的华裔学者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在异国他乡传播中国文化。语言文学作品,音乐美术等等都变成了他们感染外国受众精神世界的方 式,就这样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中国文化海外传输的浪潮中,他们一代一代推波助澜,掀起中国文化在海外的阵阵接受高潮。而在此过程中,文学翻译作品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说,提到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就不得不提翻译,“没有翻译,谈中国文化走出去……就是句空话。” “翻译不是简单的不同语言间的转化,而是文化上的转化。我们的文化要走出去,就是要让中国文化的精华被世界人民 了解。” ——可见翻译对文化传播的重要。
  二、林语堂与《京华烟云》的研究意义
  1940年,林语堂获得纽约艾迈拉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时,该校校长赞扬他说:“林语堂——哲学家、作家、才子——是爱国者。也是世界公民;您以深具艺术技巧的笔锋向英语世界阐释伟大中华民族的精神,获得前人未能取得的效果。你的英文极其美妙,使以英文为母语的人既羡慕钦佩又深自惭愧。” “我们期盼您不断以中英文表达人类高尚的精神、标准,那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可见林语堂的影响之深。他的文化翻译作品在海外取得成功,也为后世的中国文化海外传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潮流的探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只对他的代表作之一《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文本进行研究,试图达到“以点代面的,小而精”的效果。
  三、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文化翻译策略
  纵观比较,在中国文化海外传输方面,能够突破林氏成就的可谓凤毛麟角。正如台湾作家林海音曾经在《林语堂著作等身》一文中所说的:“本世纪(20世纪一一笔者注)的中国人能成为世界性作家学者的,我以为只有林语堂一人。在欧美或东亚,提起Dr. Lin Yutang,尽人皆知”。 究其原因,林氏所处的客观环境和个人优势固然在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固然起到重要促进作用,但林氏在文化传播采取的策略更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本文选取《京华烟云》中的文化翻译文本作为研究个案,以此来看林语堂的文化翻译策略。在东西方文化差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京华烟云》在美国能取得巨大成功,林氏的文化翻译策略能从20 世纪70年代出现的目的论中得到诠释。
  1.对中国特有的名字、称呼、问候语的翻译。
  《京华烟云》中保持中国取名的传统,描写了一些典型的中国名字,如:
  “Red jade”(红玉),“Brocade”(珊瑚),“Mania”(曼娘),“Snow Blossom”(雪 蕊),“Cold fragrance”(冷香), “Hutung”(胡同) ,“Yamen”(衙门) ,“Kang”(炕),“South Gate of Heaven”(南天门),“Jade Emperor”(玉皇大帝), “wooden fish”(木鱼)“ginseng”(人参) ,“Kowtou”(磕头) 等。
  这些名字表现了中国人在取名方面的独特性,为了向外国读者呈现这一文化,林氏采取纪实翻译的策略,不知不觉让西方读者了解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这些中国特色的名字后来很多进入了西方词典,成为描写中国的标准词汇。
  在创作《京华烟云》时,为了将文中涉及的大家庭的复杂人物关系向外国读者加以介绍,从老爷太太,姑娘小姐,到丫鬓伙计,林语堂对所有这些繁复的称呼都做了极其详尽的介绍。并且为了能够让作品保持异域风貌,异国情调,其中大部分都采用了纪实 逐字对译的方法,甚至还辅以发音的注释。
  Taitai(太太)stands for the head mistress of the family;
  Nainai(奶奶)or“young mistress”stands for any young married woman in the family;
  Hsiaochieh(小姐)or“young mistress”stands for an unmarried daughter of a higher-class family;
  Kuniang(姑娘)stands for an unmarried daughter of any class of a family;
  Laoyeh(老爷)and Shaoyeh(少爷),or“old master”and“young master”,can stand for the farther and son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ervants;
  “Ya tou”(丫头)is a bondmaid,bought outright for life, or contracted for a definite term of years.
  在中国式的问候方面,作者也采用了典型的纪实翻译策略。
  例:“Tseng Luoyeh! Ten—thousand fortunes! I greet you!”
  【译文】曾老爷,向您道万福!
  这里,作者没有用 how do you do来翻译表达同样意思的中文原句,而是刻意将汉语的万福直译过来,保留了汉语文化的特色,显示出对话双方地位的不同—说者对听者的尊重。这不仅仅是打招呼,还是一种封建等级的象征。对西方读者而言,如果在讲究礼数的封建中国连问候语都没有什么特色,那么实在是一大憾事。   2.中国习俗的翻译。
  传统习俗是翻译中极不容易拿捏的成分,翻译得好,可以将中国的民间生活展现出来;翻译得不好,则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给文化传播带来障碍。但林语堂兼顾了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采取了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
  例1: “She thought at once of sending for Mannia,for two reasons. Firstly,because she still largely thought of the origin of his illness as due to love,or a case of “ love-sickness”, for which the sure case is the sight and touch and voice and presence of the beloved. Secondly, she believed in tsunghsi, or confronting an evil by a happy event, in short, having a wedding while the boy was ill. ”
  这一段是《京华烟云》中关于“冲喜”的解释。“冲喜”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民间习俗,在英语语境中是缺少相应的解释的,是一种文化的盲区。因此在这里,林语堂采取了纪实翻译策略,创造了一个有着中文发音的tsunghsi一词,然后又采取工具翻译策略对其追加了解释,对这一意象的文化背景做出了介绍。不仅让读者了解了冲喜要做什么,也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冲喜”。
  3.中国谚语习语的翻译。
  谚语、习语来源于民间,包含着很强的文化意象和特殊的文化喻体。很多时候,这些有悖于西方传统习惯的喻体和意象会给文化传播过程带来很大的障碍。然而,它们又会给译语境带来新的生命力,从而使得文化传播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林氏的翻译中,结合了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两种策略,对于一些极难理解的喻体,往往附带追加了解释;对于不难理解的部分,则选择了简单的忠实于源语文化的直译。
  (1)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
  “When a family is in poverty it produces a filial son, when a country is in danger it produces a patriot.”
  (2)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大家都是这种态度。
  “Be a monk for a day and strike the bell for a day—that is everybody’s attitudes. ”
  同时, 书中还多处出现了古诗和习语, 都鲜明的反映了中国文化。如“a stock standing among a group of hens”(鹤立鸡群) ,“The affairs of the world, well understood, are all scholarship; Human relationships, maturely known, are already literature.”(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例子都带有浓郁的中国风情。从上述各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俗语谚语中的喻体被林氏用忠实源文化的译法翻译了出来,不但保留了源语特色,也给译语文化输入了新的血液。
  4.中国哲学思想的翻译。
  中国一个民族的哲学思想是民族文化的更深层的精髓部分。在《京华烟云》中, 林语堂先生引用了很多《庄子》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在翻译这些哲学思想时,林氏采取了纪实翻译策略,用直译的方式描写这些哲学思想和文化意象。
  在《京华烟云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eight characters”(八字) “considering of the hour, day,month, and year of one’s birth, each being represented by two characters of the Celestial and Terrestrial Cycles.”(是民间算命时用的一些句子)。人们相信“thematch was destined by Heaven”(姻缘由天定), 当父母死后子女应当“observe the forty- nine days of mourning”(七七四十九天) “guarding the soul”(守灵) , 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如女人要遵守“the four phases ofwomen’s training”(三从四德) , 这些都是非常形象的例子。
  5.中国食物和服饰的翻译。
  林语堂为了使西方读者能够最大程度地了解中国的日常生活风貌,在这些细小的文化元素上也做足了文章。他在翻译此类词语时,在不影响译语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主要采用纪实翻译的手段,以期展现独特的中国文化。
  例:“She was wearing now an embroidered pink jacket with close-pleated skirt in cloud and wave design, and looking more slender than in her formal wedding dress. On her chest was a beryl pendant beautifully carved into a monkey and two longevity peaches, instead of the diamond broach she had worn the day before.”
  这段对木兰新婚后服饰的描写,极尽靠近中文特色。在异国读者看来,这样的服饰,是华美而又有中国特色的。这样细致的描写,几乎把一个衣着考究的大家闺秀活灵活现地拉到了读者的面前。而“寿桃”这一文化意象,也在此被做了字面的翻译。
  四、林氏文化翻译策略对中国文化传播的启示
  《京华烟云》小说出版后,被美国“每月读书会”(Book of the Month)选为当年十二月的特别推荐书。自1939年底在美国出版后短短半年内即销售五万多册。 美国《时代》周刊称其“极有可能成为关于现代中国社会现实的经典作品,很可能是现代中国小说的经典之作”。在随后的七八年间,除却他国译本,该书仅在美国国内就销售了二十五万册。在该书出版将近40年后的1975年,他凭借这部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充分说明,林氏在《京华烟云》中采取的文化翻译策略是成功的。
  通过对林氏的文化翻译进行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他的翻译创作,建立在自己对源语和译语语言文字的充分掌握和对源语文化和译入语文化的透彻理解上。根据自己对译语受众心理需求的理解,采取纪实翻译策略,他大胆将很多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文化阐释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不仅保留其原意,甚至还保留其发音,同时在必要时辅以工具翻译,保证译文连贯流利——几十年后的事实显示,这样的译法最终是被西方读者接受了的。就此也说明,以林氏文化翻译作为标准和范例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海外传输——林语堂的文化翻译.
  [2]http://Www.csmynet.eom/News/world/ehinese/ /d69d10f6-43cc-9741-9a2500b4bfb5-1.aspx.中国文化传输第一人——戈鲲化.
  [3]http://Www.ee.en/eulture/foeus/Zoogll/17/t20091117.20437696.html.如何让一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翻译”是桥梁还是屏障.
  [4]http://Www.ee.en/eulture/foeus/Zoogll/17/t20091117.20437696.html.如何让一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翻译”是桥梁还是屏障.
  [5]林太乙.林语堂传[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6]王兆胜.两脚踏中西文化[M].北京:文津出版社,2005.
  [7]林语堂.京华烟云[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兴起,建筑市场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同时也存在很多豆腐渣工程。质量是建筑的核心,也是建筑企业赖于生存的根本,所以,如何控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实施有效的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施工管理工作的实践,从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其存在问题,最后提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旨在为我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效果的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字:建筑工程;工程质量;管理  中图
马克·吐温说,夏威夷群岛是大洋中最美的岛屿,是停泊在海洋中最可爱的“岛屿舰队”。帕帕哈瑙莫夸基亚国家海洋保护区是夏威夷群岛的组成部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