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教育教学战线工作20余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认识活动有很大的随意性。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重要的学习品质:想学、乐学、勤学、善学。我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遵循早抓早成、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等基本原则以外,还紧紧围绕这四种品质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培养方略。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想学才可能学好。我平时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感召学生,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感染学生,用随手板画、当场演唱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饱满的热情让学生从我身上获得一种活力,想上语文课。另外,还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情感,不论是对哪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挖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如果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创意,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也要抓住差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想学语文。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
乐学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況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小学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清除对学习的厌恶心理。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常常从课外资料中选一些文字优美的文章进行范读,并尽量创设阅读情景。我一读完课文,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朗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上语文课时,我就让学生轮流范读。有的学生读对话生动感人,有的学生背古诗抑扬顿挫,有的学生读散文声情并茂,还有的学生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来演,连平时读书不太好的同学也演得活灵活现,同学们都施展出了自己的才华。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这时我就组织学生做实验,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缩短认识目标与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距离。在教学《称象》时,我准备了一个装水的玻璃缸、一只泡沫船、一头玩具象、一些石子和一架天平,让学生按曹冲说的称象方法实验,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样既解决了难题明白了道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并不难,经过努力就会取得成功、得到快乐。
三、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勤学
勤学是指学生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需要,遇到问题努力寻找答案,直到把问题解决,不半途而废。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感兴趣的东西就学,也记得牢,否则记不住。因此,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活动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他们养成勤学的品格。
例如, 我要求每个学生按要求每周背诵三首古诗,周一晚自修让学生各自背诵,并作点评。每周写一篇作文,周一布置,周末检查,让学生把在家、在社会上或大自然中看到的或听到的,以写人、记事、写景或状物形式写成作文,这样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勤于动笔动脑的习惯,对于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各门功课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会学
自学是主动的无指导的独立的学习、但是老师应该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增强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课中自觉思考、探究;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外自主阅读有关资料,平时勤于观察,勤于动笔。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促进者和组织者的身份,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智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电话:13788387281;信箱:[email protected])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必须具备四个重要的学习品质:想学、乐学、勤学、善学。我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除了遵循早抓早成、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等基本原则以外,还紧紧围绕这四种品质积极探索,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培养方略。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学习的前提条件。学生只有想学才可能学好。我平时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感召学生,用充满感情的朗读感染学生,用随手板画、当场演唱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饱满的热情让学生从我身上获得一种活力,想上语文课。另外,还要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师生间应建立一种平等友好的情感,不论是对哪一个学生都充满爱心,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少挖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奔头、有积极性。如果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创意,有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也要抓住差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想学语文。
二、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乐学
乐学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学生才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首先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況制定学习目标,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小学生有了成功的经历,就能获得一种自我肯定的内驱力,从而清除对学习的厌恶心理。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常常从课外资料中选一些文字优美的文章进行范读,并尽量创设阅读情景。我一读完课文,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阅读。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朗读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上语文课时,我就让学生轮流范读。有的学生读对话生动感人,有的学生背古诗抑扬顿挫,有的学生读散文声情并茂,还有的学生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来演,连平时读书不太好的同学也演得活灵活现,同学们都施展出了自己的才华。我在教学中经常遇到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但又必须掌握的知识和道理,这时我就组织学生做实验,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缩短认识目标与学生认识水平之间的距离。在教学《称象》时,我准备了一个装水的玻璃缸、一只泡沫船、一头玩具象、一些石子和一架天平,让学生按曹冲说的称象方法实验,同学们跃跃欲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样既解决了难题明白了道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感到学习并不难,经过努力就会取得成功、得到快乐。
三、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学生勤学
勤学是指学生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需要,遇到问题努力寻找答案,直到把问题解决,不半途而废。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学习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感兴趣的东西就学,也记得牢,否则记不住。因此,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活动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使他们养成勤学的品格。
例如, 我要求每个学生按要求每周背诵三首古诗,周一晚自修让学生各自背诵,并作点评。每周写一篇作文,周一布置,周末检查,让学生把在家、在社会上或大自然中看到的或听到的,以写人、记事、写景或状物形式写成作文,这样使学生养成留心观察事物、勤于动笔动脑的习惯,对于学生学好语文以及各门功课都有很大的帮助。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会学
自学是主动的无指导的独立的学习、但是老师应该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增强独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养成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主动预习,课中自觉思考、探究;课后及时复习巩固;课外自主阅读有关资料,平时勤于观察,勤于动笔。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一个促进者和组织者的身份,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发展智力,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电话:13788387281;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