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县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思考及对策分析

来源 :吉林农业·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就黄平县林场现有状况进行总结并分析了林业病虫害的起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字:森林病虫;防治对策
  图分类号:R28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147-1
  
  黄平是黔东南州首批天保工程实施县,1998年实施至今,累计获得天保工程资金2829.95万元,累计完成公益林建设面积222842亩,占省下达计划214000亩的104.1%,其中:人工植树造林完成34156亩,占任务31500亩的108.4%;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完成33459亩,占任务30000亩的111.5%;以植代播完成9195亩,占任务9295亩的98.9%;封山育林完成146032亩,占任务143205亩的101.9%。黄平县林业事业实现了突破发展,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森防工作日益严峻,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各种森林病虫害日益增多,对我们黄平的森林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黄平县森防工作存在的问题
  森林病虫害的严重发生,从根本上说是生态问题,是森林生态环境、人为因素与有害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黄平县在森防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对病虫害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够;2.森林植物检疫检查技术手段比较落后;3.病虫害测报基础薄弱;4.病虫害防治无法贯穿于造林的全过程,大量引进造林绿化苗木促成病虫害的传播。
  二、我县森林病虫害严重发生的原因
  当前,我县森林病虫害发生的形势非常严峻,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
  1.造林质量不高,缺乏全过程的科学管理和资金合理配置,重数量轻质量,最终导致大量的劣质人工林的出现,成为病虫害长期发生的隐患。
  2.造林和管护严重脱节,致使一旦发生大面积灾情,群众缺少防灾救灾的积极性,也无足够的财力支持。
  3.预防为主的管理机智不健全,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经费当作救灾款,将经费多少与灾害大小等同起来,难以调动基层森防人员主动开展防治工作的积极性。
  4.缺乏有效的虫情检测手段,不能及时掌握病虫情况的发生动态,致使防治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5.缺乏生态学观点,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使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有害生物产生抗性,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森林的自身调控功能严重失调。
  6.缺乏有效的施药工具,对受灾森林不能做到全面、快速有效的处理,往往剩下大量残存的种群,再次形成灾害的条件未能消除。
  7.基础研究工作不够,影响了防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黄平县森防工作主要对策措施
  森林病虫害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实行工程防治,集中人、财、物防治主要目标害虫,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控制了森林病虫害成灾,是防治病虫害的好办法,应继续推广、实施工程防治。
  2.领导重视是关键,工程防治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面广,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与协作,领导可到起纽带作用,在组织管理上人员及时调动,经费及时保障工程防治需要,物资及时提供,有的领导还亲自到基层调查、研究防治对策,他们的行动,极大地调动了干部群众防虫、治虫的积极性,使防治工作都能顺利开展。
  3.责任制落实是前提,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谁的林子谁负责”的原则,群众积极参与,发现虫害都能及时上报和参与防治。特别是随着农村体制的改革,林业政策的落实,森林资源实施有偿转让,部分集体林、国有林转为个体经营,责任落实更为关键,只有把责任随同山林权的转让一道落实,才能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各单位或个体经营者身上,才有可能充分调动他们的防治积极性。
  总之,森林病虫害实行工程治理是提高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它既强化了政府领导,又拓宽了资金渠道,有利于推广先进技术,壮大森防队伍,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利于林业内部的协调,动员社会力量,集中人、财、物打歼灭战,提高整体管理和技术水平。
其他文献
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自古以来也是人们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本文紧紧围绕公共景观中理水的艺术形武表达,从多方面讲述在城市公共景观环境中水体的应用与发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之一,近年发病率日益上升。西医治疗存在诸多问题。中医学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以半夏泻心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应用,临床可获良效。
过敏性鼻炎属祖国医学“鼻鼽”范畴,或称“鼽嚏”。在临床中采用针刺治疗过敏性鼻炎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无毒性和不良反应等优点,疗效确定,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