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村环境治理是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能否有效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不仅关系着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生活需要,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机 构】
:
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济南250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环境治理是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能否有效推进农村环境治理,不仅关系着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态生活需要,也关系着乡村振兴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推进和实现,更关系着农村社会稳定及党和政府的执政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一部分建制村的垃圾处理、厕所改造等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但农村环境治理也存在着治理目标不全面、治理主体不丰富、治理载体不匹配以及治理机制不健全诸多现实困境.新时代农村环境治理新实践应着眼于以下几点的建设和发展,即治理目标均衡化: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工业污染都得到有效治理;治理主体多元化:政府主导、企业引领、农民主体、村委协调、环保社会组织和媒体协同参与;治理载体协同化:树立经济与农村环境协调发展的执政理念,健全农村环境治理政策法规,强化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和技术支撑;治理机制有效化:构建政府、企业、农民、村委、环保社会组织和媒体合作治理农村环境的有效推进机制.
其他文献
再等一年多,黄浦江边的后滩世博文化公园就将和上海市民以及游人见面.rn作为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位于浦东滨江地区的世博文化公园,规划建设面积近2平方公里.项目结合已建成的
“4+7”药品带量采购是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以来深化医改的重大改革举措,是新时期深化医改的突破口.正确理解“4+7”药品带量采购的基本内涵和历史渊源,准确把握“4+7”药品带
“当常”“现常”“本有”“始有”是地论学派佛性论的重要观念.本文深入剖析《金刚仙论》,指出“当常”“现常”是修道解脱论意义上佛性的隐显,凡夫为“当见”佛性,初地菩萨
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北凉昙无谶(385-433)翻译《菩萨地持经》之后,中国佛教是如何理解种姓学说这一问题.要探讨该问题,需要注意其与菩萨修行的阶位说之间的关系.阶位说是中国
以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基础,以中国2008-2016年省际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文化消费、区域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显示:(1)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显著
从阶段性与异质性视角阐述高铁开建对城市创新效率影响机理,并基于2006-2016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结合超效率DEA与PSM-DID方法,评估高铁开建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
5G时代,信息交换从字节线性传播过渡到泛在式云量数据交互,大宽带、高速率技术优势托底衍生出可穿戴设备、传感器、全息高清投影等全新终端,带来“万物互联”的沉浸体验.“一
首先,关于“连续性”的基本含义,亚里士多德有三种不同的论述,探究西方环境美学中的连续性问题正是基于其中的第三种.西方环境美学有其自身生成的历史语境及理论趋向,由此包
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出发,基于个案,探讨在农村留守家庭问题治理中治理主体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选择的原则和效果.研究发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选择的错位是农村留守家庭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