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进出组织细胞演示模型

来源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re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质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是一个微观、抽象的过程,为了把这些微观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我制作了物质进出组织细胞演示模型。
  一、制作原理
  该演示模型采用平面图和立体图结合的方式,使演示的内容更具立体感,直观性更强。演示过程采用下棋游戏的方式,不仅可以清楚地表达气体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还能结合教材使学生印象深刻,从而理解物质进出组织细胞的途径。
  二、材料
  红色空心塑料棒,泡沫板,红色、黄色、白色等颜色的卡纸,磁铁,剪刀,直尺,记号笔。
  三、制作步骤
  1.取一块泡沫板,剪成直径为6cm的圆形板,贴上白色纸,代表肺泡壁。同时在圆形板一面装上磁铁,便于吸附在黑板上。
  2.用两根长3cm的红色空心塑料棒做成直径为2cm的管状,代表肺泡内的毛细血管。
  3.取一块泡沫板,将其剪成10个直径为1cm的圆形板,其中5个圆形板贴上黄色纸,代表组织细胞。另外5个贴上红色纸,代表红细胞。各模型都装上磁铁,便于吸附在黑板上。
  4.用泡沫板把氧气、二氧化碳和葡萄糖做成卡通形象,并用蓝色纸贴好,代表氧气。另一个用绿色纸贴好,代表二氧化碳,黄色代表葡萄糖。
  5.用泡沫板做一个线粒体模型。
  6.做好图和标题后进行组装演示。
  四、演示操作說明
  1.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和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内排出体外的过程如图1。
  2.葡萄糖从小肠内进入组织细胞的过程如图2。
  3.组织细胞、血浆、淋巴内环境物质交换和组织细胞中多余的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如图3。
  五、创新点
  1.以游戏的形式演示物质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增强了趣味性、直观性。
  2.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该教具可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探究物质进出组织细胞过程的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物质进出组织细胞的过程及意义。
  3.使教师教学方法多样化,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发明源于生活。例如,自行车内胎是当人们觉得实心轮子太颠簸后发明出来的。而我的作品“可行走的人字梯”的诞生也是源于日常生活。  有一次家里安装窗帘时,工人师傅带来一架自制的人字梯,在安装过程中需要移动时,师傅通过双脚控制梯子开合。后来通过和师傅交流,我得知用这种方法移动梯子很不安全,但他也不愿意上下来回挪动梯子。能否制作一架可“行走”的人字梯?  第一代可行走的人字梯很快就做成了。我在梯子两侧加上两
在高楼林立的办公区和居民区,经常可以看到清洁工拿着清洗工具不停地清洗楼梯扶手。由于清洗工作费时费力,物业公司即使开出很高的工资也难以请到清洁工。  传统的清洗方式是,清洁工拿着清洗盆、抹布、清洗液,从高楼最顶层开始擦洗,擦洗完一遍后再上蜡。由于楼梯扶手两侧都要清洗,人工只能顾及一侧,很难达到良好的清洁效果。  我发明的楼梯护栏清洁器就能解决以上难题,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使用时,将储水箱内注
当地时间2月17日,米菲兔的创作者、荷兰著名作家、画家迪克·布鲁纳在荷兰乌得勒支市去世,享年89岁。对于喜爱米菲兔的人来说,布鲁纳创作的不只是一只拥有60多年传奇的兔子,更代表了记忆中那个天真烂漫的孩提时代。  1927年8月23日,迪克·布鲁纳出生于一个出版商家庭。他的父亲拥有荷兰最大的出版发行网络,并希望子承父业,然而布鲁纳对此并不感兴趣,他的梦想是成为一个作家或画家。  1955年的一个假期
扑通。  “哇——”远处的灌木丛里传出一阵哭声,“妈妈,我好痛啊——”  一只狸猫赶紧跑过去准备“捡漏”,可是一个褐色身影让它停下了脚步——雏鸟的妈妈来了。狸猫藏起来,悄悄听它们对话。  “呜……”雏鸟缩在妈妈的翅膀下瑟瑟发抖。  雏鸟的妈妈用翅膀拍打着它,轻轻地啄了啄它的羽毛,温柔地说:“好孩子,你不知道你刚才有多棒,你在空中停留了那么长时间呢。”  啧啧,看来这是一只正在学习飞行的雏鸟,毛不多
“八爪鱼”、“钢铁侠”、机器人、全景相机……如今的采访现场,除了要较量记者們的采访能力,还要比拼报道所使用的工具。在采编行业,又有哪些最新“神器”?  在各大会议现场,各种新鲜的报道装备争奇斗艳,其中一款全景相机格外引人注目。它的外形酷似机器人,圆圆的脑袋上长了6只“眼睛”,3分钟即可生成一张全景照片,并能通过手机发布。  这款全景相机名为“皓景”,也被称为“小黑”。以往记者所使用的全景相机绝大多
“聚焦后勤”是美军联合作战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是美军近年来一直努力探索的、与传统保障方法相比更加高效、节约的保障方法,也是目前和将来一个时期美军后勤建设与管理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