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城荷花开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624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过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上“不与四时同”的六月西湖美丽荷塘风光。
  其实,不是所有的荷塘美景只有去江南才能看到,七、八月份的沛县汉城公园便是赏荷的极佳去处。
  “四面环水三面荷”的沛县汉城公园主建筑区———汉宫区旁边,便是“碧叶垂柳一拱桥”的荷塘了。花开有时,约好了似的,赶趟儿般竞相开放。百亩荷塘,如诗如画,虽没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却有着“汉城水韵千年魂,中有荷花分外香”的独特意韵。

  漫步荷塘,垂柳依依。放眼望去,烈日下,尽是耀眼的荷花、惹人的莲蓬和碧绿的荷叶。荷叶田田,绿盖叠翠,碧荷连天,翩翩起舞,曼妙至极;荷花竞秀,千娇百媚,风姿绰约,亭亭玉立犹遮面,缕缕清香付伊人。含苞的,含蓄内敛,静如处子,虽“才露尖尖角”,却早有蜻蜓立上头;待放的,犹如娇羞的少女,犹抱琵琶半遮面,欲语还休,又像圣洁的童子面,光鲜可人;绽开的,浓妆淡抹,迷离人眼,阳光辉映下,色彩娇艳“别样红”;走近了,可见黄白相间,红绿错落,花叶相依,莲蓬点缀,清香缕缕,沁人心脾。绽放的荷花洋溢著人生的热烈和奔放,结实的莲蓬呈现出生命的厚重与沉稳。粉色的、红色的、黄色的、白色的,绿色的,各种颜色参差交错,绵延宕开,一幅广阔无垠、浓墨重彩的日下荷塘风景画铺展而来。而雨中荷塘则是另一番风韵了!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神韵万点落墨玉,荷花带雨着风流。风携着荷的清香,雨带着花的神韵,风跟荷动,荷随风摆。凉凉习习风,点点滴滴雨,为炎炎夏日增添了一抹凉意,给夏日荷塘带来了一种清新宁静、闲适雅逸。雨后芙蓉,天然去雕饰,白里透红,清丽脱俗,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冰清玉洁,似贵妃出浴,又似佳人在水一方……一幅水乳交融、墨韵十足的荷塘水墨彩画呼之欲出。
  莲花有诗情,荷塘有画意。公园美景让人流连忘返、陶醉其中。荷塘西边,老子栖居处,孔子问道地,古柏掩映,静谧归真;独拱小桥下,水流潺潺,似述说着千年楚风汉韵的故事,又似明证着一场风花雪月的约会;岸边垂柳,窈窕妩媚,嬉戏水面游鱼,撩拨游人发丝。游人或驻足远眺,或俯身观赏。看,塘岸边,凉亭下,那一对甜蜜新人,弥漫在荷花丛中的浓浓爱意,是否已被定格在美丽的瞬间?光影的交错,迷人的水韵,醉人的荷香,栖息的蜻蜓,翩翩的水鸟,戏荷的游鱼,晨练的市民,远来的游人,无不是夏日汉城公园一道道独特靓丽的风景。
  席慕容曾说过:莲的心事,无人能懂。
  我不是席慕蓉的铁杆粉丝,但我确实也读过她的不少诗文。席慕蓉说莲的心事,无人能懂,似乎有点过。说它是一首关乎爱情的朦胧诗,我赞同;说它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哲理诗,我也不反对。但我也总觉得它与《庄子.秋水》中惠子的一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应该有异曲同工之妙。个中真味好像至今我还没有真正弄明白。
  莲不像牡丹雍容华贵,不像菊花团锦簇,也不像梅迎寒吐蕊,然而,她内敛而不事张扬,奉献而不求索取,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甘为酷暑播馨香,送清凉。是的,我喜欢莲,喜欢她“陆上百花竞芬芳,碧水潭泮默默香。”更喜欢她“不与桃李争春风,七月流火送清凉。”
  莲扎根污泥,洁身自好,从不沾污纳垢,从不屈从环境,浊世中不随波逐流,安身立命,随遇而安,始终保持天生丽姿、清新素雅的本色。是的,我喜欢莲,喜欢她的香远益清,喜欢她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更赞美她出淤泥而不染的质。
  在莲盛开瞬间,生命的美丽便开始走向凋零,但她一刻也没有放弃生命的绽放。是的,我喜欢莲,喜欢她虽经雨打风吹仍做本真自我,活精彩人生的执着,更喜欢她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崇高。
  岁月静好,到处是风景。在“千古龙飞地,帝王将相乡”的沛县,远离喧嚣的闹市,让我们慢下疾行的脚步,欣赏碧荷的婀娜多姿、绚丽静美,品味荷风清韵、莲香禅意。在注目“接天莲叶无穷碧”之际,让我们一起用心去慢慢品读这一花一草一世界,用灵魂去体悟别样的人生情愫吧。
  选自《当代文摘》
其他文献
北京夏季街头有莲蓬与荷叶卖,是北地不多的与时节相关的风物之一。卖荷叶莲蓬的没有车,多把东西堆在地上,下面垫一块蛇皮袋。莲蓬三四颗一小堆,要价十块。荷叶论张卖,圆整大叶,一张两块。曾买过一张回来煮荷叶粥,煮出来的粥淡淡黄绿,有一点荷叶的清气,也只是吃着好玩罢了。莲蓬买过两回,总觉得老,便不再买了。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莲蓬是在武汉,那时一位姑娘来接我,在火车站买了三颗莲蓬。那莲蓬很嫩,嫩到觉得就该连莲心一
回想六十多年前我們读小学的时光,是那样的轻松快乐。一1954年,我进了上海虹口区的溧阳路第二小学。那时,进哪所学校也没什么讲究,无所谓“择校”,就近,马路对面弄堂里。之前幼儿园没教过我认字写字,家里也没要我学什么,进了小学才算正式接受教育。一年级两门主课,算术从一加一等于二开始,语文第一课只“开学了”三个字,只是其中两个繁体,笔划挺多,有点难度。那时小学低年级只有上午四节课,中午就放学回家。老师
母亲病重的时候,我们将她送去了医院,还想方设法让她住进了急诊病房。我们稍稍放下心来,以为这里设备齐全,医护人员始终都在工作状态,病人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我们对母亲说,这里要医生有医生,要设备有设备,救治条件完善,你就在这里安心医治好了。虽然经过输液,母亲退烧了,血压也已回升,但她在看到自己的检查报告后,得知肝肾功能已经衰竭,出人意料地提出办理出院手续。别的病人病重时,总是想着能去医院,但母亲偏偏认
刚入夏,太阳就放射着灼热的光芒,热气扑面而来。石家庄市棉一立交桥古玩市场上,熙熙攘攘,人声喧哗,我刚转了一圈,额头就沁出了汗珠。在临近马路的边缘地带,我看到了“毛笔西施”的摊位。说是摊位,其实也就两张摊开的报纸那么大,上面摆着各式各样的毛笔。毛笔西施坐在小凳子上,正在热情地给顾客介绍毛笔。她六十多岁,一头染成微黄的波浪卷的头发,上穿藕紫色外衣,脖子上系着一条项链,下着黑色方格的裤子,脚蹬一双与上衣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
前几天看到个短消息,一百三四十年的柯达公司停业了。说得清清楚楚,不是倒霉,不是垮台,不是跟人闹脾气,是自动不干。开创人是乔治·伊斯曼先生,他发明照相的乳剂配方,干版和胶片和以后的胶卷,柯达盒式照相机,勃朗宁盒式照相机。这种盒式勃朗宁有句广告话:“只要手指头按一按!”这是一九〇〇年的事。一九三七年四月四日儿童节在长沙,家父三块多钱买了部这东西送我,一直带在身边。六月份跟二叔到了厦门,七月份全面抗战开
在旧金山一家咖啡店,邂逅一位多时不见的熟人,问他:“山姆,近来躲哪里去了?”他说这几个月有活干。我说,阁下年过七十,不会还上班吧?他说,他得了个“肥缺”。山姆说,他退休已五年,日子平淡、安稳。去年,一位朋友推荐他,去见一个名叫杰克的老人。朋友对他说,杰克要登报聘请一个特别“护理员”。朋友说,先别登,见见山姆再说。他们在一个公园见了面。杰克今年满八十岁,身体棒极了,看上去才六十岁上下。他从前是一家大
看到一篇文章,讲“人文”的含义,引用了作家梁晓声“用了六堂课来讲”的这两个字的含义。文中说到,为了解说“人文”,梁晓声讲了一个故事: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他問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
看到一个视频,让敝人羞愧得无地自容:一位在研读中国历史学博士学位的荷兰籍兼职埃及导游,哭着吐槽某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诸如:公共场所大声喧哗;机场遇航班误点时不像外国乘客小声询问解决办法,而是大声嚷嚷着要求赔偿;到博物馆后,闪光拍照,触摸禁止触摸的展品,霸占于己有利之处、不顾阻挡别人视线,不听讲解员讲解,兀自扎堆聊天;不经允许,相机镜头随便对准个人或私人住宅……不一而足。老听说一些移民海外的中国
年前,通过朋友圈扫码,偶然进入一个鲜花团购群。鲜花对于我来说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还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偶尔,在我的要求下,以情人节的名义,老公才会从沿街吆喝着卖花的小姑娘手里买下一支玫瑰花。潮流的春风沐浴着小城,也有几家花店在县城安家落户了。每次路过,我只是驻足隔着窗玻璃观望,那些娇艳欲滴的花儿吸引着我的目光,但我却不敢进入。我知道,什么东西只要是新鲜的,便是昂贵的,更别说是鲜花,千里迢迢运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