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古代诗歌教学“长短脚”现象的体会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fei0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教师教学大多注意对文本的解读,忽视了音韵的赏析,这种“长短脚”的诗歌解读现象不利于整体把握诗歌。所以,本文从音韵、吟诵、写作三个方面整体阐述诗歌的教学,以期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长短脚;音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诗歌,正是可以用来歌唱的诗,所谓诗,古语有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者也”,诗歌的教学主要强调其情感的抒发与天然的韵律结构。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诗歌文本的解读上,即主要对其写作手法与情感抒发进行详细的解读,忽视了诗歌本身的韵律结构之美,这种“长短脚”现象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其对诗歌的赏析更多的只是停留在表层的文字中。本文主要从音韵、吟诵、写作三个方面来阐述诗歌教学,将诗歌的教学从字词到意境、韵律等多方面进行赏析,以期提高诗歌的教学效果。
  一、从诗歌音韵上,赏析诗歌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其文字音韵进行加强,通过梳理这些知识点,使学生了解诗歌音韵之美。现代的诗歌教学中,对音韵教学不够重视,一方面是因为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为学生讲解音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音韵的知识较多繁多,加之考试中并不要求考,所以教师不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种是韵脚与感情表现中,一种是平上去入四声于诗歌中的交替使用,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表现感情。
  比如,在《诗经·木瓜》的教学活动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歌的第一章中为阴平韵,第二章为阳平韵,第三章为上声韵,在每一个章节的每一句或每个字中都有字音高低的变化与情感的转合。在这首诗歌中,首句“投我以木瓜”中的“木瓜”两个字读音应该高于后文琼琚,从常识上看,琼琚的价值要高于木瓜,但在吟诵中,将木瓜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古代礼仪之中,有一种说法叫作“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所以本文中前者与后者并不是正常意义上价值,而是一种蕴含报恩思想的价值观念。从诗向琼琚、琼瑶、琼玖等自然过渡,而最后一句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在三个章节中都是重合的,有一种意蕴悠长,章节反复咏唱的音乐美。在赏析中要更加注意,从诗歌音韵的角度欣赏,通过反复的学生咏唱能够加强诗歌的音乐感,使得学生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二、从诗歌朗诵中,赏析诗歌
  在古代诗歌的教学中,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传统的诗歌教学中,教师在朗诵环节往往是通过自己的演示,再让学生进行模仿,这样的方法使得学生的朗诵技巧无法得到提高,使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此,教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己判断诗歌的朗诵节奏与方法。诗歌朗诵对于把握诗歌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通过韵律的判断,可以减低朗诵的难度;另一方面,这种朗诵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的教学案例表明,在诗歌教学中,加入诗歌朗诵环节,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與学习兴趣。
  例如,在诗歌《诗经·蒹葭》的教学活动中,这首诗歌是四言句,学生在学习中,很容易发现在朗诵时可以使用“二二”拍,使之有节奏、韵律。第一章主要押“ang”韵,第二章主要押“i”韵,第三章主要押“i”韵,其每一章的韵脚皆每句句尾加第一个半句的句尾字。如第一章中的韵脚为:苍、霜、方、长、央。同时,诗歌广泛的使用了如苍苍、采采等叠词与“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等叠章,将同样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咏唱,有一种一唱三叹的美感。在诗歌教学中,从其字声格律出发,按照特定的音韵进行咏唱,能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转变其对诗歌的认知,使得诗歌变成一种可以欣赏的作品。诗歌是以诗为歌之作,所以很多的诗歌都会带有一种音乐性,能够将其谱曲歌唱,教师在教学中要尤其注意其音乐性。通过简单的音乐节拍或咏唱能够激发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使其能够在自主学习中体会到诗歌自身的美感。
  三、从诗歌写作上,赏析诗歌
  在诗歌的写作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写法。每个诗人的诗歌有其独特的特点,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洒脱,有的质朴,且同一个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其诗歌作品风格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诗人诗歌创作的时期与诗人自身诗歌的特点,使学生通过“知人论世”等方法,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诗歌。
  如在诗仙李白的写作中,似乎离不开酒,对李白写诗的印象是:李白与友人一起喝酒吟诗,高谈阔论,待到喝酒酣畅之时,直接提笔写诗,一挥而就,洋洋洒洒的进行诗歌创作,作品完成后,一字不用改。如,其写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其中开始两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大气磅礴,写出李白心胸宽广之势,而结尾两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将愁变化为一种较开阔的心绪,文中丝毫不见其愁绪。而在其他作品,如李煜的《虞美人》中写愁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范仲淹的《御街行》写到“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同样是愁意,其他人的愁绪中掩盖着一种自身的忧愁之感,而李白笔下的愁则显得那么的洒脱、大气,甚至短暂的愁绪只能使他更为洒脱。
  又如,诗圣杜甫的诗歌,杜甫和李白处在同一个时代,其年龄差距不过12岁,但两者在诗歌的写作风格上大不相同。李白诗歌有一种盛唐豪放之情,而杜甫的诗歌则是一种沉郁顿挫之感。如,其《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人的感情蕴含于自然万物之中,较为婉约地写出了其中国破家亡的悲伤之情。杜甫的诗歌在写作中,大多以实景加以加工写作,所以在句子与字词的应用上不会如李白诗歌一样华丽洒脱、豪气吞云,而是有一种久经磨难之后的沉郁之感以及自身的质朴之感。其诗作大部分较为含蓄,蕴含着浓重的忧国忧民情绪,但也有部分诗歌有洒脱之意,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诗人写自身的喜悦之情是这样写的“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短短几句描绘将一个富含喜悦之情的诗人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写出涕泗横流、富含喜悦之情的诗人形象。
  四、结语
  古代诗歌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单纯从诗歌文本的解读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故此,需要从音韵、吟诵、写作上进行诗歌的赏析与教学,使学生能够自行感知诗歌的韵律之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在吟诵中掌握诗歌的特点,提升其诗歌欣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毓文.对古代诗歌教学“长短脚”现象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9(1).
  [2]刘丹丹.初中语文新教材古代诗歌的教学方法探析[J].科普童话,2019(4).
  [3]胡进.借助古代诗歌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C].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七卷).北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是学校适应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方法的一种尝试。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对微课教学都是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如何更好地发挥微课的优势,弥补其不足,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小学教育界讨论的焦点。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建议。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信息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也已经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目前在教育领域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任务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搭建知识框架,使得
【摘要】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的标志,不仅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崭露头角,更在教学中发挥了越来越高的价值。本文作者基于自身的教学经验积累,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展开了研究和思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高效预习;学习热情;分解重点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腾飞,小学语文教学也与时俱进,不断挖掘新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方式。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微课在中职普通话教学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笔者根据普通话教学内容设计、制作微课,融入普通话教学中,并分别选取了67名中职生组成实验组和比对组,对微课教学实践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积极探索普通话微课教学实践的可行性、有效性。  【关键词】微课;中职;普通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中职普通话训练是学前教育、高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国家对初中生语文写作水平的要求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高。作文在初中语文课堂上也一直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拟从生活实践对初中作文寫作的重要导向作用,如何将写作融入生活并消除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以及要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夯实自身的语文基础和文化涵养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最终旨归于探索如何以生活实践为导向进行写作,并进而提升初中生作文写作水平的一系列有效策略
目的:通过探讨胸腺素β4和胸腺素β15在前列腺癌组织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以研究及对二者表达与前列腺癌分化、转移的
【摘要】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基于此,本文从以下几点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书法教育的措施与成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融合;书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学好书法,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现阶段,由于种种因素的影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小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进行着有效的创新和改革。而在互联网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当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并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价值。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和讨论,旨在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辅助教学,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提
【摘要】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更应注重此方面的价值追求,小学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应合理利用科学化的教育体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培养学生的内在素养,培养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文化的兴趣,近距离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出发,进一步关于如何构建科学化教育体系提
【摘要】教育戏剧是后期逐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戏剧程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从教到学单一的授课模式,建立以教师为引导、学生群体参与为主体的互动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创新性。我校是“城市少年宫”基地,多年来一直关注学生情境化学习,在课本剧内容与策略的开发和研究上已砥志研思。基于“培育人格健全的青小少年”的育人理念,基于我校原有的“课本剧研究”基础,我们着力于教育戏剧视野下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