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技巧啦啦操训练中队员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

来源 :体育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wei832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3
  摘 要 技巧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已经开展了十年,有很多训练方面的课题值得研究解决,而安全训练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从教练员和运动员两方面出发,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探讨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途径。试图为技巧啦啦操的训练安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方法途径。
  关键词 技巧啦啦操 自我保护 意识培养
  啦啦操是一项具有独特魅力和广泛舞台的新兴体育运动,英文原名为cheerleader,起源于美国。2001年,由CSARA中国大学生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将该运动从美国引进到中国,这十年来在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学生体协的大力推广下,啦啦操运动在我国开展已经的如火如荼。然而,与技巧啦啦操运动蓬勃发展不相适应的是相关理论研究还处于匮乏阶段。目前还没有学者对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安全行为进行研究和深入分析。本研究认为重视对技巧啦啦操运动的安全调查,解决发展难度技术与技巧啦啦操运动安全问题的矛盾,既是有效提高训练效益的需要,对发展动作难度、延长运动寿命、开展技巧啦啦操运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啦啦操在我国科学、持续、快速地发展。
  一、技巧啦啦操运动的特点及其保护的重要性
  技巧啦啦操是具有表演性与观赏性的一个集体性项目,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经多人配合完成的具有抛接、托举、翻腾、操化以及口号所组成的竞技性成套动作。根据项群理论,技巧啦啦操属于“技能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它和同项群的竞技项目例如健美操、体操、花样滑冰、跳水等项目一样,竞赛中以运动员所完成动作的难度、新颖、稳定、优美等因素判定其技能水平的高低。在技巧啦啦操运动中,完成抛接等一系列动作时没有队员之间的密切配合就没有安全。啦啦操运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即使把“安全”意识贯穿于啦啦操运动的始终,但是在完成技巧啦啦操的托举、抛接、金字塔等动作时还是会出现运动性损伤现象。运动性损伤的发生可能将会影响学生的训练、比赛和学习,轻者给机体带来损伤,重者会造成身体的残疾或影响其运动生涯,因此,鉴于运动技术本身的特点,使得技巧啦啦操的保护更为重要。
  二、啦啦操运动安全事故分析
  据中国啦啦操网的信息显示,在美国研究人员针对大学和高中学校啦啦操运动重伤的报告中指出,近些年来,啦啦队安全保障措施已使重伤事故数量有所降低。但到目前为止,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啦啦队所导致的严重和致命伤患仍然比较多。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国家严重体育伤患研究中心公布了第26期关于此问题的年度报告。最新数据是自1982年秋季至2008年春季以来共26年间统计而来的。在此期间,共发生了1116起严重伤患事件,其中高中和大学分别占905起和211起。高中体育事故中包括152起致命事故,379起非致命事故,以及374起严重事故。大学体育事故中包括22起致命事故,63起非致命事故,以及126起严重事故。在所有女生体育项目中,啦啦队引发的事故占高中重伤事故的65.2%,在大学中这一比例为70.5%。
  表1 1982年-2008年美国国家严重体育伤患统计表
  在中国,2009年冯素琼《技巧啦啦操的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文中以参加2008年中国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的13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受伤情况十分严重135名运动员仅有3人未受过伤,受伤率为97.78%。从调查问卷中可看出,132名运动员共受伤234次,平均每人受伤1.78次。
  表2 运动员损伤人数和次数统计
  2011年周红梅《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文章对四川省200名参加竞技啦啦队训练的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急性运动损伤的发生的分布情况进行调查,总共发生急性损伤运动员为166名,发病率为83%。调查对象中女性多于男性,运动年限低的运动员发生损伤情况高于其他运动年限运动员,发生率高达90%以上,并且损伤主要发生在运动等级一级以下的运动员,比例高达90% 以上。
  表3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虽然啦啦操运动的安全监督进展缓慢,但人们越来越重视啦啦操安全问题了。继续收集所有类型的啦啦队受伤记录,将有望证实目前采取的安全措施对于减少事故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三、自我保护的概念及误区
  技巧啦啦操运动的自我保护是指运动员在练习和比赛中出现危险意外时,利用自身能力采取紧急措施自救脱险的行为。竞技体操、技巧等项目在国内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安全保障系统和方法。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在有效的外界保护措施前提下,运动员能够较为轻松地排除意外情况,并获得自我保护能力。但技巧啦啦操运动无论从理论方面、实践方面还是保护措施方面都远远达不到如此程度。运动成绩是衡量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教练员、运动员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取优胜,往往把精力、时间倾向于动作的学习、难度的掌握上,容易忽视自我保护意识的运用,更容易产生自我保护仅仅是运动员自身能力随机表现的片面看法。由于技巧啦啦操训练时出现意外失误的可能性颇多且千差万别。诸如,抛接的角度、位置、向前翻腾动作的后卷、金字塔动作的平衡点误差以及运动员心理因素、外界因素等等,都会造成动作的严重失误。运动员必须要通过自我保护方式进行补充,但是运动员自我保护意识的获得又是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教练员、运动员只有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才能完成这个目标。
  四、技巧啦啦操训练中自我保护概念建立的基本途径
  (一)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理论基础
  技巧啦啦操难度动作都是在变化的条件下完成的。每个动作都伴随着肌肉力量的改变,各环节的姿态、速度的变化及人体与外部的关系的不断变化,使得动作和动作间都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所以要对每个难度动作的结构、各环节技术以及动作间连接结构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内在规律性。同时要分析了解易发生偏差失误的地方、形式及外在身体可能的形态、感觉等,总结和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自我保护最佳方法及姿态方式。在技巧啦啦操的训练过程中,教练员既要给运动员传授指导技术要领,又要使队员之间相互明确容易造成失误的原因和自我保护的措施方法,通过不断练习培养队员相互之间的默契,从而提高保护效果。
  (二)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技术基础
  从事技巧啦啦操训练,自始至终都应注重培养运动员的自我保护能力,注重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的长久性。除了从其它项目的技能积极转移和借鉴外,在训练中应形成一整套自己的培养方案和步骤,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提高运动员的反应速度、随机应变的能力及身体素质水平。在技巧啦啦操训练难度的过程中,充足耐心、时间把握得当、注意力集中是队员们必须把握的三个基本要素。耐心:减少运动损伤出现几率的唯一方法是花时间大量练习新技术,因为任何技术动作都不可能瞬间被掌握;时间性:抛接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被托举队员和底座对时间的精确判断,如果抛接时间过短或过长,都将增加动作的危险性;注意力集中:团队中每位队员都必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因为抛接比其他啦啦操技术更需要集中注意力,任何其他可能出现的干扰都应该降低到最小。啦啦操运动中金字塔动作是团队合作的最佳表现,上层队员能否安全地进行高难度动作取决于底层保护者功夫是否做得扎实。所以要求教练员在教学时,应了解技巧啦啦操运动的特点,遵循啦啦操的技术规律,逐渐增加技术的训练比重,循序渐进且不可操之过急。
  (三)建立自我保护意识的信息交流平台
  创造良好的技巧啦啦操训练和心理环境氛围是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的先决条件。技巧啦啦操队员是训练的主体,一切训练理论、计划、方案措施都必须经过运动员生理、心理机制加以调整和实施。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积极沟通进行交流是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得以完成的首要条件。因为,影响运动员进行安全训练及能够体现自我保护能力的因素很多,诸如,运动员性格差异、运动员基础训练水平,生理机能状况、当前心理与技术状态、训练量的限度、动作的标准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只有积极有效地协调好两者的关系,使运动员主动自觉地追求目标,建立强大的自信心,以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参与到训练的实质中去,才能保证训练得以贯彻执行。
  (四)培养自我保护意识的语言提示法
  在比赛场上,当尖子队员出现失误时,在某些特定的空中体态下头脑往往是模糊的,而底座与后点保护队员能迅速判断出失误的形式、程度、方向和空中异常体态等。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进行及时必要的保护措施外,还应该在尖子队员、底座队员和后点保护队员之间建立起一种提示指导性的语言系统。提示语言要求简练有力、清楚,使尖子在失去空中正常感觉时能迅速地执行提示的要领,达到安全的目的。这种提示指导性语言需要教练员在平常的训练中与运动员共同商讨制定。这样在实际使用时,尖子才能清楚并且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否则突然的大声提示反而会影响技术的完成或自我保护行为的实施。
  (五)积极运用念动训练法
  念动训练法是指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想象或回忆来实现的。这是一种运用表象和自我暗示相结合的心理训练方法。在技巧啦啦操训练中队员的技术薄弱环节和已出现的动作失误偏差或多或少会在头脑中留下一个不正确的运动痕迹,它将会干扰正确运动表象的形成与巩固,破坏正常的条件反射通道,在以后的托举、抛接等训练中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失误或损伤。对此,应积极运用念动训练方法,强化正确的动作表象,消除头脑中残留下的错误痕迹。最正确的技术动作也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方法。
  五、结束语
  技巧啦啦操训练作为一个系统它由训练实施者、训练对象和训练保障体系等方面构成。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起着主导作用,但尖子、底座和后点保护队员是训练的主体,只有协调好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才能加速训练进程,保证训练任务的完成。技巧啦啦操训练中,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重新认识自我保护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完善自我保护行为,才能有效弥补外界保护措施的不足之处,最大限度避免和消除伤害事故的发生,保证训练的安全性,促进技巧啦啦操运动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鸿韬.啦啦操运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 中国啦啦操网.www.cca china .org.
  [4] 唐金山,周燕,邱建钢,孟宪君.2010-2013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S].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中国蹦床与技巧协会啦啦操分会.2009.
  [5] 黄茂武.实用体育保健与康复大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6-30.
  [6] 冯素琼.技巧啦啦操的常见运动损伤与防治[D].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
  [7] 周红梅.竞技啦啦队教学与训练中的运动损伤调查及预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
  [8] 花玲云.北京市高校开展啦啦操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
  [9] 吴雪.我国舞蹈啦啦队运动的发展现状及技术性展望[D].华中师范大学.2009.
  [10] 李遵华.我国高校啦啦队竞赛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以南京体院教学网球场地和网球系训练网球场地的利用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目前南京体院网球教学单位的学生和网球训练单位的运动员对网球场地的需求、利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南京体院教学单位的学生对网球场地需求较大,场地供不应求,而网球系则恰恰相反;究其原因,学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中国职业排球俱乐部自1996年赛制改革以来,经历了运行机制转换,实体化,市场化等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使得排球俱乐部逐渐走向市场。本文从组织形式,管理机制,机构设置,经营状况以及人事资源五个方面分析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职业排球 俱乐部  随着我国排球运
中图分类号:G81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阜新市经营性乒乓球场所开展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阜新乒乓球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旨在为阜新市乒乓球市场的发展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乒乓球 经营性乒乓球场所 发展情况  体育作为最广泛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网球作为一项具有悠久历史的宫廷贵族运动,自发明之日起,就一直作为一种绅士运动而存在和发展着。本文试着通过对温网和中网在文化和市场化方面的对比,找出两大公开赛之间所存在的不同,从而展望网球运动在我国开展的巨大前景和商机。  关键词 网球 文化 温布尔顿 中网  一、网球运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1    摘 要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一系列国际商业性赛事在中国的成功运作,一些企业在体育赞助中尝到了甜头。于是,社会上更多的企业瞄准体育赞助,希望通过体育赞助达到提高企业知名度、提升企业形象,展示新产品,促进企业销售量的增长,通过体育赛事赞助有针对性地接触目标顾客,礼遇
本文对甘肃省大病保险的监管问题进行研究,结合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在分析甘肃省大病保险监管现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等手段,深入剖析了甘肃省大病保险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医疗监督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笔者从制度建设缺失、处罚力度不大、外部监督弱化、部门壁垒等方面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进一步完善法律制度,做到有法可依;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提高市场主体违法
东平湖移民避险解困工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做好移民安置政策的绩效评估,可为东平湖移民安置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参考和支持,是确保东平湖移民避险解困工程得以顺利、有效开展的关键。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以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针对东平湖移民安置政策的绩效进行了评估。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东平湖移民安置的政策绩效评估体系。结合东平湖移民安置的实际,利用德尔
中图分类号:G84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10-000-02  摘 要 腰旗橄榄球的训练内容直接关系到运动员水平的提高,文章通过对腰旗橄榄球各个位置的分析研究,整理出一些具有实际效果的大学生腰旗橄榄球训练手段。  关键词 高校 腰旗橄榄球运动 训练手段  腰旗式橄榄球运动起源于美国,与美式橄榄球运动相比,腰旗橄榄球是一项“非冲撞性”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