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课堂资源动态生成的三种形式

来源 :江西教育·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niao1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发展过程,教师只有及时捕捉和利用各种生成资源,才能真正使课堂焕发生机、绽放精彩。
  
  一、 精心预设,促进精彩生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只有吃透教材,摸清学情,科学地预测课堂情况,精心设计教学预案,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稳操胜券。例如,强震球老师设计的“角的度量”让学生比较∠1和∠2的大小。学生先用活动角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发现不够精确,很自然地想到用许多大小相等的小角比较∠2比∠1大多少。但操作比较麻烦,在教师的预设中学生自然而然把这些小角拼成一个半圆工具(即量角器的雏形)并且标上刻度,强调内圈0刻度线和外圈0刻度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明白了量角器的原理并深刻领会了量角器两圈刻度的用意。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 有效提升,促进动态生成
  
  学生由于受年龄所限,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可能是局部的、零碎的、片面的,需要教师适时加以巧妙的引导和提升,为学生架起知识建造的桥梁。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笔者是这样進行教学设计的:1.欣赏图片,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2.自己动手做一个三角形。生1:我在丁字板上围了一个三角形。生2:我用小棒摆了一个三角形。生3:我用尺子画了一个三角形。3.能做能画,你能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吗?生1: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教师出示这个图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是三角形吗?生2:要围起来。教师出示:现在围起来了是三角形吗?生1:相邻的两个端点要相连。生2:三角形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相邻两个端点要相连)。在不断的质疑——反思——质疑——反思中,学生对三角形的定义终于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
  
  三、科学引领,促进动态生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这些错误暴露出学生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悉心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将错误作为一种宝贵教学资源。
  例如,教学“圆锥的认识”时,学生在独立探究后得出:圆锥的高有无数条,教师没有急于做出解释,而是将错误抛给学生。师:请认为圆锥的高有无数条的学生指出教具上圆锥的高。(学生指的其实是母线)根据学生指出的母线展开讨论,问学生:他指的是不是圆锥的高?生1:高应该是垂直底面的。他指的线段没有垂直于底面。生2:圆锥上面是一个点,从顶点到对面只能作一条垂线,因此高只有一条。生3:圆锥的高是从顶点到圆心的距离。教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在相互补充、相互交流中,修正自己的错误,促进知识自主建构。◆(作者单位:江西省余江县韬奋学校)
  □责任编辑:周瑜芽
其他文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要努力体现‘数学为人人’的指导思想,立足于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必备的数学基础……应重视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选择广泛应用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开展数学素质教育,我们应重视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方面的培养。  应用题对预备年级学生来说是难点也是重点。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很多问题。  
体验学习的课堂教学不是封闭式的传授,而是开放式的引导;不是被动式的接受,而是探索性的体验;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互动性的创新和发展。下面笔者就数学谈谈体验活动的设计。    一、 实验操作体验    实验操作就是将教材上学习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践操作上,从而让学生去体验和感悟其中道理、情感等。例如,在六年级学习完“百分数计算”后,笔者就设计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1)银行储蓄的年利率是多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