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课实施体能教学干预的调查与分析

来源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ling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中学体育课实施体能教学干预情况的调查,发现学生对自己体能水平认识不够清楚。体育课上安排体能练习时间过长,运动强度偏低。身体素质不好,内容单一、枯燥无趣,怕出汗、苦和累是影响中学生体能练习的主要因素。为了提高学生体能练习效果和体质健康水平,要定期监测学生体能数据并分析,加强学校各部门联系,体能教学实施“四性”,即方法针对性、方式趣味性、时间可控性、形式多样性,体能练习要定时定内容。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体能;教学;体质健康
  一、研究目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学校体育工作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 [1]。体育课是促进中学生体能发展的重要依托,而当前体育课存在体能练习内容单一、练习时间少和强度小、学生个体差异考虑少、学生练习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为此,本课题通过对上海市长宁区7所学校的中学生在体育课中实施体能教学干预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当前中学生对参加体育课体能练习的态度和动机,体育课中学生参加体能练习的基本情况,以及影响中学生参加体能练习的主要因素和解决途径,为提高中学生参加体能练习积极性、提高体育课质量、改善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自己体能水平的认识、体能练习的态度和动机、体能练习基本情况、影响体能练习的主要因素和解决途径等。
  本次调查对上海市长宁区7所中学(3所高中、4所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5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638份,有效率为98%;其中男生313份,女生325份(见表1)。问卷的信度系数0.80,问卷的效度系数为0.90。
  三、研究结果
  1中学生对体能的认识
  (1)中学生对自己体能水平认识还不够清楚
  对自己体能水平正确认识是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前提。通过对学生体能水平的调查,学生认为自己体能水平非常好和好的人数有285人,占44.67%;认为自己体能水平一般的人数有253人,占39.66%;认为自己体能水平不太好和不好的人数有55人,占8.62%。随年龄增长,学生认为体能水平明显提高和提高的人数有389人,占60.97%;保持的人数有171人,占26.80%;认为有些下降和明显下降的人数有78人,占12.23%(其中高中男生占12.94%,高中女生占19.23%,初中男生占8.77%,初中女生占12.96%)。说明有部分学生对自己体能水平还不够清楚,而随年龄递增,存在部分学生体能水平下降现象,其中高中生占比高于初中生,女生占比高于男生,这值得思考。
  (2)中学生认为体育课体能练习非常重要
  通过体育课中学生对体能练习的态度,可以获知学生是否重视体能练习。通过对中学生在体育课中参加体能练习必要性的调查,认为非常必要和必要的人数为562人,占88.08%;认可有些必要的人数为70人,占10.97%;认为不太必要和不必要的人数为6人,占0.91%。这说明大多数学生认可体能练习的重要性。
  通过对中学生体育课中进行体能练习有好处的调查,前三位依次是强身健体、促进生长发育(89.66%),脑体结合、调节身心(64.11%),运动乐趣、愉快感(54.39%)。体能练习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高的调查,认为非常影响和影响的人数有426人,占66.77%;认为影响一般的人数有160人,占25.08%;认为不太影响和不影响的人数52人,占18.07%(其中高中生3人,占0.03%,初中生49人,占10.32%)。说明大多数学生能认识体能练习的好处,但有1/3的学生不认可体能练习可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尤其少数初中生认为不太影响和不影响。
  2中学生在体育课中体能练习的基本情况
  (1)中学生在体育课体能练习中比较积极
  体能练习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练习方法和提高体能水平,更重要的是了解体能练习的意义和形成自主健身意识。通过对学生体能练习积极性的调查,认为非常积极和积极的人数为485人,占76.02%;认为有些积极的人数为118人,占18.49%;认为不太积极和不积极的人数为35人,占5.49%。说明少数学生在体能练习中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
  (2)中学生认为当前体育课中体能练习和学习动作技能安排合适
  提高体能水平和运动技能都是体育课教学的目标,体能和运动技能相互影响。对学生体育课中体能练习与动作技能学习安排的调查显示:认为非常合适和合适的人数为442人,占84.95%;认为有些合适的人数为73人,占11.44%;认为不太合适和不合适的人数为23人,占3.61%。说明大多数学生认可当前体育课中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的内容安排。
  (3)中学生体育课中体能练习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竞赛性
  提高学生一般体能,尤其耐力素质和力量素质是练习的重点,在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课考核项目中必测耐力和力量素质。
  通过学生对体育课中喜欢耐力练习方法的调查,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自然地形跑(45.61%),定時跑(音伴)(40.91%),定距跑(25.86%)。说明学生喜欢有趣味的练习,而定时定距让学生清楚跑多少时间或距离,体现针对性。通过对学生体育课中喜欢力量练习方法的调查,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仰卧起坐(52.66%),引体向上(28.37%),立定跳远(23.82%)。以上都是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也是体育课考核常常测试的项目。通过对学生体育课中喜欢速度练习方法的调查,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各种短距离快速跑(58.46%),听(看)信号各种快速跑(29.62%),小步跑(26.65%)。短跑也是体质健康测试和体育课考核项目。通过对学生体育课中喜欢灵敏练习方法的调查,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听(看)信号各种快速反应练习(53.29%),折返跑(47.34%),各种追逐游戏(39.18%)。说明跑的练习方法中要结合游戏和比赛。通过对学生体育课中喜欢柔韧练习方法的调查,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坐位体前屈(57.99%),躯干柔韧(31.66%),立位体前屈(29.15%)。坐位体前屈是体质健康测试项目。   以上说明中学生喜欢的体能练习和考核测试有直接关系,练习方法要考虑趣味性、竞赛性和游戏性。
  (4)中学生认为当前体育课中体能练习时间过长,运动负荷偏低
  体能练习必须保证一定练习时间,还要有中等以上的运动强度,才能让学生身体获得有效的生理刺激,促进体能发展。体育课中安排体能练习的时间,以40分钟体育课为例,选择最多是10—15分钟,人数有155人,占24.29%;其次是35—40分钟,人数有110人,占17.24%;第三是5—10分钟,人数有104人,占16.30%。高中生体能练习时间集中在5—20分钟的人数有126人,占77.30%;初中生体能练习时间在5—20分钟的人数有251人,占52.84%;20—40分钟的人数有224人,占47.16%(图1)。通过个别访谈,发现在初中体育课中存在整节课都在进行体能练习的现象。
  体育课后学生身体疲劳程度对学生提高体能水平和掌握运动技能有重要意义,如果一节体育课学生脸不红、不喘息、不出汗,说明运动负荷偏低。体育课体能练习后感到精疲力竭、累的学生人数有254人,占39.81%;感觉有些累的人数有307人,占48.12%;感觉轻松和非常轻松的人数有77人,占12.07%(见图2)。在观察体育课和与个别学生访谈中,学生也认为上体育课不太累,而在测试后身体常常有不适的反应,说明当前体育课存在运动负荷偏低现象。
  3身体素质不好是影响目前中学生参加体能锻炼的最主要因素
  要提高学生体能练习效果,必须了解影响学生积极参加体能练习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位列前三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身体素质不好(40.44%);内容单一,枯燥无趣(32.60%);怕出汗,苦和累(30.56%)(图3)。高中女生前三位中包括怕受伤(37.18%),初中男生前三位中包括场地器材少(26.75%)。以上说明少数学生不认可“体能练习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这种观点,导致不认可的主要因素包括思想、心理和客观原因等方面。
  4提高中学生参加体能练习积极性的途径
  (1)体育教师悉心指导对学生参加体能练习有积极影响
  在体育课中教师讲解体能练习的好处、不同体能练习的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参加体能练习的积极性。通过调查发现,经常和较多受到教师指导的人数有531人,占83.23%;认为教师有些指导的人数有74人,占11.59%;认为教师不太指导和不指导的人数有6人,占0.94%。说明体育教师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在学生体能练习时能够积极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对学生积极参加体能锻炼的调查发现,认为非常有影响和有影响的人数有534人,占83.70%,高中生百分比高于初中生;认为有些影响的人数有73人,占11.44%;认为不太影响和不影响的人数有31人,占4.85%。以上说明体育教师的积极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体能练习的积极性。
  (2)合理的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体能练习的积极性
  体育课教学中合理地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必须考虑年龄、性别、教材、场地器材等因素。通过对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调查发现,位列前三位的依次是:分组练习(50.63%)、友伴练习(49.69%)、集体练习(43.26%)。男生最喜欢的练习形式是分组练习,女生最喜欢的练习形式是友伴练习。说明教师要考虑学生的性别及身心特点,结合教材选取合适的组织形式,更好地提高学生体能练习的效果。
  四、结论与分析
  由于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提高中学生体能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体能练习成为学生必修的内容之一,在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之一“运动能力”中,体能是运动能力的外在表现之一。 [2]结合以上调查结果,以下三点值得进一步讨论:
  1定期监测体能数据并分析,提高学生体能认识水平
  目前国家每年都会要求学校上报学生体质健康数据,区级行政部门也定期组织体质健康数据抽测,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对體能的重视程度。笔者认为,在体质健康数据监测的基础上加强分析,同时加强学校校长与各部门落实职责,体育组实施方案,教师改进教学。
  首先,学校领导要定期召开体育专题会议,了解学生体育现状,落实校长负责制。学校领导不能只看到学校体质健康数据排名,关键是确立学校体育工作目标,营造良好体育氛围,引导学生重视体育学习,尤其关注体育在勇于挑战、顽强拼搏等方面的价值;定期参加体育组会议,了解学生体育课、体育活动课、体育社团、运动队训练情况,了解影响学生体能水平的主要因素,协调相关部门,积极支持;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告知家长学生体育学习情况,让家长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体育组要落实专人负责体能数据分析,定期召开专题讨论会,实施方案,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目标。体育组结合学生体能水平制订实施方案,统一测试,统一分析和集中讨论。统一测试要做好测试项目、时间和人员安排;统一分析是对数据前后变化进行分析;统一讨论是对数据中的问题相互交流,对有效的体能练习方式可以通过教学展示进行宣传。
  最后,体育教师要利用好体能数据,改进教学计划。体育教师是最了解学生体能水平的,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体能练习可以提高体质健康水平”不认可,学生的内因没有调动。为了提高学生体能练习效果,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能力和体育学习经历、身心发展变化规律,在教学计划中有针对性地安排体能练习,如高中阶段是发展学生耐力和力量素质的敏感期,就要安排提高这些素质的单元教学计划。对学生个体,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对体质相对较弱的学生可以制订计划,督促其在课外体育锻炼中练习。还要改变“考什么就练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全面提高体能水平。
  2中学体育课中体能教学要有“四性”
  体育课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阵地,要提高体育课质量,提高学生兴趣和练习效果,可以从体能教学“四性”方面落实,“四性”即练习方法针对性、练习方式趣味性、练习时间可控性、练习形式多样性。   (1)练习方法针对性。学生喜欢的体育课中的体能练习方法,基本以体质健康监测和体育課考核项目为主,体现出针对性。针对性可以满足不同体能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需要,尤其在练习方法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生实际提供针对性的练习方法。
  (2)练习方式趣味性。体能练习比较枯燥,需要多次反复练习。要让学生愿意参加体能练习,使练习方式具有趣味性是解决学生积极练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在练习中可以采用:音乐辅助,如在高中阶段发展学生心肺耐力,采用12分钟跑为例,分3段,4分钟一段;器材辅助,如在高中男生引体向上练习中,采用橡皮带进行辅助练习,开始用阻力强的橡皮带,随水平提高减少阻力,提高学生练习兴趣。
  (3)练习时间可控性。从体育课中安排体能锻炼时间的调查发现,体能练习时间过长,初中体育课中存在整节课进行体能练习的情况。与学生访谈中,学生认为10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最不希望整节课都进行体能练习。《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每节课最好安排10分钟左右体能练习,包括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内容。[2]因此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场地器材、学生人数和体能情况,合理设计练习时间。时间太少,学生不能获得有效的生理刺激;时间太多,学生注意力、兴趣和主动性会影响练习效果。
  (4)练习形式多样性。在学生喜欢体育课中发展体能的练习形式调查发现,男生最喜欢的练习形式是分组练习,女生是友伴练习。练习形式多样性可以满足学生新鲜感,吸引学生更加积极地参加体能练习,初中生的体能练习可结合游戏加比赛情境,高中生可结合比赛情境。
  3中学体育课中体能练习要有适宜的运动负荷
  适宜的运动负荷可以保证学生获得足够的与神经系统发育匹配的适宜的运动刺激,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课堂教学建议中提出练习密度不低于50%,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60次/分。[2]为了保证体能练习中有适宜的运动负荷,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体能练习要“以身体练习为主”
  为了实现学生在体育课中“以身体练习为主”,首先,教师要“精讲多练”,减少课堂停顿次数。徐燕平提出在体育教学中由于过多的课堂停顿(集中讲解),减少了重复性练习次数[3],即减少了学生身体练习时间。其次,改进体能练习组织形式。采用学生喜欢的练习形式,如女生友伴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分组循环或轮换形式,如结合场地器材,学生分若干组依次完成规定练习等。
  (2)体能练习要达到中等运动强度及以上
  从对学生体育课体能练习后身体感受的调查发现,当前体育存在运动负荷偏低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要合理安排体能练习,提高学生练习兴趣和主动性等。首先,教师要备好课,预设运动负荷。由于不同项目教材教学中学生承受的生理负荷呈现差异,如篮球、足球项目学生的平均心率比较高,而体操、排球等项目学生的平均心率就比较低,教师可以增加补偿性体能。其次,合理安排体能练习。结合教材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定练习内容、次数、组数和间隔时间,有条件可采用音乐。例如高强度间歇练习,设计20秒练习+10秒间隔休息(配音乐),4—6个练习内容,每个练习连续2组或循环,完成一遍4—6分钟,共练习两遍。也可以采用集体、分组和友伴结合的形式。
  参考文献:
  [1] 郝平.切实强化学校体育工作 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EB/OL].http://www.jyb.cn/china/gnxw/201312/t20131214_563365.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徐燕平.飞燕平和——体育教学从“标杆”到“跨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1.
其他文献
本文从目前我国的精读教育加以分析,从教学设计的要求角度着手,依据精读课的特点对教学模式的要求等,对高校英语专业精读课堂设计进行论述,提出作者的建议。
论述了中文期刊更名的类型及机读目录中中文期刊更名问题的处理方法.
从社区图书馆的特点、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社区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出发,谈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主要途径.
本文是第二届江苏省职业教育体育与心理健康教科研中心组对全省职业学校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主要从八个方面了解全省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存在
“人是如何学习的?”,如何理解人类学习的心理以及基于心理的思维与学习?这是几个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学者们坚持不懈努力探寻的问题;其中,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过去的10年。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优势及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通过对高校图书馆为外来读者服务的意义、手段和方法以及服务过程所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社会化的观点.
社区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城市社区是居民生活的场所,城市社区的结构和公共设施只有符合居民的需求时,才具有意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