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牙颌、颅面形态结构X线头影测量的地区差异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eyg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的牙颌、颅面形态结构存在着种族差异,人类学家把这种差异作为人类主要的体质特征之一应用于种族的划分.在正畸领域,当对不同种族、地区背景的个体进行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时,必须根据其本民族、本地区正常牙合的形态特征作为参考依据,否则必然会导致矫治失败[1]. X线头影测量是正畸领域进行正常牙合颅面形态结构分析的主要手段,多年来许多学者应用此方法对不同种族、不同地区的正常牙合人群的牙颌、颅面形态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不少地方的正畸学者对本地区的汉族正常牙合人群进行了X线头影测量研究,发现
其他文献
目的认识鼻咽间隙的CT影像学表现,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搜集正常CT组44例,均进行鼻咽部CT轴位扫描,部分病例加作冠状位扫描,然后对鼻咽部的间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鼻咽部间隙
以In、SnCl4·5H2O为原料,尿素为沉淀剂,采用均相沉淀法制备了纳米铟锡氧化物(简称ITO)粉末。用DTA/TG、XRD、TEM、IR、UV—VIS、数字电桥对粉末材料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