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株淬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给学会工作带来了斯的机遇和挑战。学会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做好组织者和学习者的角色,重点打造“两型文化”品牌。
关键词:学会优势 两型社会 两型文化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030—02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这是湖南崛起的重大契机,也是湖南率先探索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总动员,号召全省上下在这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抢抓机遇,实现科学跨越,促进长栋谭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带动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
“两型社会”建设,也给学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既为学会参与政府决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既能大有可为,也应恪尽责任。
1 解放思想,源源注入新动力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关键在试验、在改革、在创新、在突破。面对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国家对“试验区”并没有特殊优惠政策,“试验区”这个头衔就是中央最大的支持,试验的权力就是最大的政策。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摈弃等机会、靠国家、要优惠的想法,用足用好先行、先试的权利,切实解放思想,破除认识误区,发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改革、大胆探索,转变发展观念,开创发展新路。
解放思想,意味着多思多想“怎么办”,少说不说“不能办”:意味着勇于实践,颠覆陋习,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不能只是扯嗓子摆架子,结果还是老样子;意味着没禁止的都许办,没禁止的都敢办,激活作为意识、使命意识和闯荡意识;意味着解放过的“思想”还须再解放,该放开的继续放开,该叫停的迅速叫停。只有这样,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深化,体制深层次的矛盾和难题才能真正有效解决,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落到学会发展的层面,也是如此。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学会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突破影响学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积极探索适应社团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学会的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学会的优势和作用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和发挥。
2 发挥优势,紧紧抓住新机遇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规划和安排,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力伟在谈及“绿色奥运与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时指出:“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无论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还是个人,都要积极参与。”我们的学会就属于应该积极参与的社会团体这一类。同时也见出,学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是大有可为的。
“两型社会”建设,不论是在规划阶段,还是建设阶段,都给学会工作和发展带来了很多新机遇:
在规划阶段。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规划及改革方案的制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群众智慧,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修改完善规划和方案,逐步明确“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目标、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途径;接下来,规划方案正式出台以后,全省上下就要积极动员起来,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将“两型社会”建设真正落实到产业、园区、企业、社区、学校、机关单位和家庭。
在建设阶段。“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环节包括:政府支持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两型产业”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率先突破,引领整体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全社会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等等。按照我省著名经济学家刘茂松教授的观点,“两型社会“建设应从五个方面努力,进行突破和创新:“即理论创新,研究‘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规律、根本原则、主体战略、管理方式以及观念形态等,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理论指导;制度创新,包括区域间的行政协调机制、产业间和企业问的经济协调机制与组织形式、‘两型产业’的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规制的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企业研发降低资源消耗的技术,环保型降污、减污技术和循环产业链技术等;产业创新,长株潭城市群和‘3+5’城市群带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产业,实现产业模式的转型;社会创新,摸索‘两型社会’的社会发展新方式,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社会道德规范、社会协调机制和社会冲突控制机制等。只有以上五大创新配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方能取得成功。”
不难看出,上述很多方面都包含有学会工作的范畴:出谋划策、宣传发动、组织整合、引导协调等等。学务必要紧紧抓住这些新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起到自己最大的作用。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长株潭是全省高校与知识分子的集中地,具有专家荟萃、知识密集的特点,学会所吸纳的优秀人才,大多就源自长株潭地区。学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忧势,整合人力资源,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的专项课题研究,集中智慧回答、解决“两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围绕这一关乎全省全局的大事,进行战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开展科学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参谋服务和智力支持,当好政府部门的”智囊团”和“思想库”的角色。
学会可以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策划开展一系列高规格的“两型社会”建设专题论坛和研讨会,甚至可以通过“两型社会”建设国际论坛等形式,广泛借鉴国际城市群发展的先进经验,努力吸取国际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学会主要是以参与政府决策和科技文化创新等形式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妨重点考虑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文化层面推出特色服务活动——将之前的”大学文化城“打造、提升为“西型文化”的先导区;
学会都是非营利性的组织,也不承担政府的行政职能,没有自己的部门利益、特殊利益。这就使得学会具有地位超脱、独立性强的特点,具有其它党政部门难以替代的独特之处。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当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变动出现冲突之时,学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协调等工作特长与优势,兼顾各方面的看法、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需求,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学会可以整合高校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两型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学会可以利用自己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工作,让全社会行动起来,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和服务者;
学会可以运用自己的社会管理和公婪服务的经验,培育“两型社会”新兴服务行业。
3 完善自身,积极面对新挑战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特殊的历史任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采取的新的区域改革探索形式。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会应该从全局高度认识“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担当和全局使命,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战略意图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意味着学会必须立足于更高的起点,朝着更远的目标前进。因此,学会在得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再像以往所面对的经费不足、机构不全、管理不力等问题一样主要是来自干外在制约,而更大的难题是来自于观念和视野、水平和能力等内在局限。
“两型社会”建设,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活动追求“精品”化、社会化、国际化;学会工作要有公信力、吸引力、凝聚力;学会管理要强调服务意识、制度意识、创新意识。
因此,学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既要当好组织者,同时也要当好学习者,切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关键词:学会优势 两型社会 两型文化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8—0030—02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国家批准。这是湖南崛起的重大契机,也是湖南率先探索中国“两型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了总动员,号召全省上下在这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抢抓机遇,实现科学跨越,促进长栋谭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带动实现富民强省的宏伟目标。
“两型社会”建设,也给学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既为学会参与政府决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也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学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既能大有可为,也应恪尽责任。
1 解放思想,源源注入新动力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它没有现成的路可走,关键在试验、在改革、在创新、在突破。面对一项全新的事业。我们首要解决的问题是统一认识,解放思想。国家对“试验区”并没有特殊优惠政策,“试验区”这个头衔就是中央最大的支持,试验的权力就是最大的政策。因此我们必须彻底摈弃等机会、靠国家、要优惠的想法,用足用好先行、先试的权利,切实解放思想,破除认识误区,发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精神,大胆改革、大胆探索,转变发展观念,开创发展新路。
解放思想,意味着多思多想“怎么办”,少说不说“不能办”:意味着勇于实践,颠覆陋习,结合实际,狠抓落实,不能只是扯嗓子摆架子,结果还是老样子;意味着没禁止的都许办,没禁止的都敢办,激活作为意识、使命意识和闯荡意识;意味着解放过的“思想”还须再解放,该放开的继续放开,该叫停的迅速叫停。只有这样,改革开放才能进一步深化,体制深层次的矛盾和难题才能真正有效解决,整个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落到学会发展的层面,也是如此。只有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推进学会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突破影响学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积极探索适应社团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学会的发展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学会的优势和作用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和发挥。
2 发挥优势,紧紧抓住新机遇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需要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规划和安排,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努力。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力伟在谈及“绿色奥运与湖南‘两型社会’建设”时指出:“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各个方面,无论是政府、企业、社会团体,还是个人,都要积极参与。”我们的学会就属于应该积极参与的社会团体这一类。同时也见出,学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是大有可为的。
“两型社会”建设,不论是在规划阶段,还是建设阶段,都给学会工作和发展带来了很多新机遇:
在规划阶段。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规划及改革方案的制定,充分发扬民主、广泛集中群众智慧,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真修改完善规划和方案,逐步明确“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目标、基本原则、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途径;接下来,规划方案正式出台以后,全省上下就要积极动员起来,切实把思想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将“两型社会”建设真正落实到产业、园区、企业、社区、学校、机关单位和家庭。
在建设阶段。“两型社会”建设的具体环节包括:政府支持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围绕“两型产业”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率先突破,引领整体创新,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全社会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等等。按照我省著名经济学家刘茂松教授的观点,“两型社会“建设应从五个方面努力,进行突破和创新:“即理论创新,研究‘两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规律、根本原则、主体战略、管理方式以及观念形态等,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提供理论指导;制度创新,包括区域间的行政协调机制、产业间和企业问的经济协调机制与组织形式、‘两型产业’的市场调节机制和政府规制的政策体系: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品和不同的企业研发降低资源消耗的技术,环保型降污、减污技术和循环产业链技术等;产业创新,长株潭城市群和‘3+5’城市群带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保护型的产业,实现产业模式的转型;社会创新,摸索‘两型社会’的社会发展新方式,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社会道德规范、社会协调机制和社会冲突控制机制等。只有以上五大创新配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方能取得成功。”
不难看出,上述很多方面都包含有学会工作的范畴:出谋划策、宣传发动、组织整合、引导协调等等。学务必要紧紧抓住这些新机遇,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力争在“两型社会”建设中起到自己最大的作用。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长株潭是全省高校与知识分子的集中地,具有专家荟萃、知识密集的特点,学会所吸纳的优秀人才,大多就源自长株潭地区。学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忧势,整合人力资源,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的专项课题研究,集中智慧回答、解决“两型社会”建设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围绕这一关乎全省全局的大事,进行战略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开展科学研究,为党和政府提供参谋服务和智力支持,当好政府部门的”智囊团”和“思想库”的角色。
学会可以充分发挥学术团体的优势,策划开展一系列高规格的“两型社会”建设专题论坛和研讨会,甚至可以通过“两型社会”建设国际论坛等形式,广泛借鉴国际城市群发展的先进经验,努力吸取国际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也为人才的快速成长提供学术交流的平台:
学会主要是以参与政府决策和科技文化创新等形式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妨重点考虑在“两型社会“建设的文化层面推出特色服务活动——将之前的”大学文化城“打造、提升为“西型文化”的先导区;
学会都是非营利性的组织,也不承担政府的行政职能,没有自己的部门利益、特殊利益。这就使得学会具有地位超脱、独立性强的特点,具有其它党政部门难以替代的独特之处。在“两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当地区与地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利益关系发生变动出现冲突之时,学会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协调等工作特长与优势,兼顾各方面的看法、各方面的利益、各方面的需求,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学会可以整合高校资源,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活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两型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学会可以利用自己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开展宣传普及工作,让全社会行动起来,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参与者和服务者;
学会可以运用自己的社会管理和公婪服务的经验,培育“两型社会”新兴服务行业。
3 完善自身,积极面对新挑战
建设“两型社会”是一项特殊的历史任务。“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中国改革进入新阶段采取的新的区域改革探索形式。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大战略部署。学会应该从全局高度认识“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战略担当和全局使命,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战略意图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意味着学会必须立足于更高的起点,朝着更远的目标前进。因此,学会在得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不再像以往所面对的经费不足、机构不全、管理不力等问题一样主要是来自干外在制约,而更大的难题是来自于观念和视野、水平和能力等内在局限。
“两型社会”建设,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会活动追求“精品”化、社会化、国际化;学会工作要有公信力、吸引力、凝聚力;学会管理要强调服务意识、制度意识、创新意识。
因此,学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既要当好组织者,同时也要当好学习者,切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