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结构逆转:内在机理与现实表征

来源 :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络社会中,依托群体性事件的舆情出现了结构上的逆转:传统强势的群体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而传统弱势群体则相对强势,使得以权力为主导的各级政府倍感压力。基于议程设置理论视角,以5个PX项目事件为案例,探究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结构逆转过程中的关键主体与互动机理。研究发现:群体性事件本身、社会成员、意见领袖、传播媒体、涉事政府等主体的交互触发会影响政府公共决策的控制能力,且与政府公信力共同导致了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结构逆转。网络舆情结构逆转的基本形式由"金字塔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驱动力量由"精英主导"向"大众交互"转变;互动模式由"线性模式"向"循环模式"转变;耦合方式由"线下选择传播"向"线下线上辐射传播"转变。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经历了探索、发展、完善、深化的过程,其间虽历经曲折,但取得了重大成就,为实现法治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积累了
《三国史记》以盖卤王受高句丽间谍蒙蔽、兴建大型工程为汉城百济亡国之原因。根据考古发掘及文献地望考证可知,盖卤王时代的三大工程皆缘汉江而建,为公元469年前后边疆、王
错误人才观会对个人成才和展才形成误导,并对人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当前青年应该警惕五种错误的人才观:“学历人才观”、“财富人才观”、“名人人才观”、“身份人才观”、“
元末明初倪瓒作《江南春》三首,明清以来百余人参与追和,成为江南文坛一大盛事。嘉靖间的集体唱和中,"江南"主要指向苏州,体现了作者的地域认同,也是苏州崛起成为江南代表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