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舆论空间博弈中的“舆论倒逼”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n000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采用框架理论分析和内容分析法对延安城管打人事件中的官方舆论空间和民间舆论空间进行框架使用对比分析。同时对以网民言论为主的民间舆论空间进一步进行主题内容剖析,旨在揭示民间舆论空间对官方舆论空间的“舆论倒逼”。
  【关键词】框架理论 官方舆论 民间舆论 舆论倒逼
  媒介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建构起自媒体时代,颠覆了传统媒体的绝对权威,成为舆论生成与演变的主阵地。近年来,网络舆论监督使得“舆论倒逼”频频上演。微笑“表哥”杨达才、“房叔”蔡斌、“不雅视频”主角雷政富、“离婚承诺书”当事人单增德等,经过微博曝光、传统媒体跟进,相关部门介入调查而纷纷丢掉官职并受到法律制裁,这都是“舆论倒逼”的结果。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在中国形成了网络舆论‘倒逼’传统媒体舆论、市场化媒体‘倒逼’主流媒体的舆论格局。在双重‘倒逼’的形势下,很多时候,主流媒体被边缘化了,其有效性被严重稀释,很难应对充满巨大张力的中国社会现实。”①这段话很有见地的论述了“舆论倒逼”的社会舆情现状,但对于“舆论倒逼”并没有做出明确界定。
  关于“舆论倒逼”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学者丁柏铨认为,舆论倒逼是指在公众中形成的与官方、与官媒期望形成的舆论不相协调、出乎所料的舆论,这些舆论反过来迫使官方和官媒对其中涉及的问题作出回应,政府部门还要作出相应的处理。②笔者认为,“舆论倒逼”是指民间舆论场超越了官方舆论场的引导,反过来对官方舆论场产生强大“胁迫”,要求官方回应并采取有效策略,更多的是人们对真相的求索,对正义的伸张,对公平的捍卫,对人权的维护,对改革的诉求。
  一、案例选取
  如图1所示,舆情事件主要集中在社会与法制领域(47.8%),社会民生话题不断上升,高居舆情事件排行榜的第二位(18.7%)。舆情事件关涉主体多为政府、职能部门、官员及执法人员,共占舆情事件关涉主体的76.4%。③笔者选取延安城管打人事件作为案例,对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框架使用进行分析以此来剖析“舆论倒逼”,不仅因为其归属于社会与法制领域,同时蕴含了民生因素,此外舆论事件关涉的主体为城管,能够体现“官”民冲突,加之该事件掀起了舆论风波,因此该案例比较典型,颇有研究价值。
  二、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
  1、官方舆论空间样本选取
  关于“延安城管打人事件”,笔者从媒体影响力因素考虑选取了从事件开始到结束(2013年5月31日——2013年6月8日)具有代表性的官方媒体(新华网、人民网)相关报道进行研究。笔者将事件分为爆发期、发展期、结束期,在每个阶段选取10篇报道进行文本解读和框架分析。
  2、民间舆论空间样本选取
  笔者从媒介使用频度与影响力等因素出发节选了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天涯论坛与“延安城管打人事件”相关的网友每天发布的前100条评论或者帖子进行框架使用分析和主题内容分析。
  根据Semetko和Valkenburg对框架单元的分析,研究者一般通过责任框架、人文关怀框架、经济后果框架、道德框架以及冲突框架对社会争议和敏感事件、自然灾害事件进行分析。④笔者结合该事件的社会特性、参考以往中国学者对框架的运用,最终将叙事框架确定为以下6个:责任框架(谁应该对此事负责,责任应该归咎于何人或者何事)、人文关怀框架(事件是否对当事人造成伤害,影响其正常生活)、经济后果框架(是否给国家、组织或者个人带来损失)、领导人框架(责任方领导是否出面表态)、否认框架(是否对有关事件的信息和指正进行否认)、社会情绪框架(民众是否对此事件对当事双方表达愤怒、震惊、同情等情绪)。笔者对每个分析单元作出框架属性划分,有的分析单元可能同时体现多个框架,需要做多重归属分类,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处理。
  三、研究发现
  1、官方舆论场的话语框架使用
  如图2所示,延安城管打人事件发生以后,官方使用最多的是“责任框架”,即立即介入事件调查,对责任方进行处理,这种闪电行动正是群情激奋、“舆论倒逼”的结果。其次,使用最多的是“否认框架”,面对舆论的风口浪尖,官方话语的第一表达就是动手打人的城管是临时工,非正式员工。随后对超标办公楼、超标公务用车进行澄清否认。值得一提的是,“否认框架”的使用类似于公关策略中的“推卸责任”,目的是缓解民众情绪,修复其受损形象。“领导人框架”也被积极建构,体现领导的重视,从侧面也说明是“舆论倒逼”迫使领导现身表态。从以上三个框架的大量使用来看,无论是对事件进行及时调查处理,以“临时工”作为“挡箭牌”,还是领导人出面发言、鞠躬道歉,这都源于“舆论倒逼”,也体现了“舆论倒逼”对公权力的监督。
  2、民间舆论场的话语框架使用
  如图2所示,民间舆论场话语框架使用最多的是“社会情绪框架”,网友在责骂、围观、调侃中表达自己的愤怒、无奈、质问、震惊等情绪。在该框架中频繁出现“暴力执法”、“无人性”、“血腥”、“鄙视”、“执法性谋杀”、“百姓尊严”、“城管威武”、“以后也要当城管”等词汇。其中对城管打人视频、城管局局长鞠躬道歉等新闻更是疯狂转载,仅在新浪微博上的转载量就高达18万之多。超过90%的人都对延安城管局表示愤怒、进行谴责,只有近5%的人对城管表示理解和同情,民众舆论一边倒,这也正是“舆论倒逼”的体现。
  其次,使用最多的是“否认框架”和“责任框架”。对“否认框架”的使用主要体现在网友对官方(城管大队)给出的“临时工”的说法、处理结果存在质疑,认为处罚过轻,责任人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处罚。质疑延安城管局30层办公大楼违法超标,局长公务用车超标涉嫌贪污或受贿。甚至有网友怀疑局长赔偿被打店主医疗费用是纳税人的钱,并且呼吁被打店主拒绝局长道歉。总体来说,“否认框架”的大量使用表明公众为对官方舆论的不信任,这种民间与官方舆论场的不协调对官方舆论场产生一种强大的“胁迫”,迫使相关负责人现身说法,诚恳表态。“责任框架”则表现为呼吁官方对责任人严厉惩罚。众怒难平、强烈谴责、否认官方说法、要求严惩,这都体现着舆论的一步步“倒逼”。这与官方媒体经过议题建构想要引导舆论的方向背道而驰,并且逼迫延安城管局调查事件、处理责任方、局长鞠躬道歉,这不得不说是“舆论倒逼”的胜利。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立足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师生互动关系的研究,通过对STEAM教育模式下的课堂教学进行基于大数据的观察,然后依据课堂教学大数据,采用“师生行为分析方法”对STEAM课堂中的师生互动行为进行研究,并得出了两个相关结论。  关键词:大数据观察;STEAM教育;师生互动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06-0075-03  ● STEAM教育中师
一项最新研究强调了在孩子童年时,家里养宠物的好处。该研究发现,早年接触毛茸茸的小动物能够降低孩子发生过敏和肥胖的风险。  加拿大艾伯塔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生命之初(出生之前和出生后3个月)接触狗、猫以及其他一些毛茸茸寵物的孩子,其体内两种肠道有益细菌——瘤胃球菌和颤螺菌显著增加。此前已有研究表明,瘤胃球菌与儿童过敏风险减少相关,而颤螺菌则与降低肥胖风险相关。(《ABC新闻网》)
在干部履新的问题上,必须坚持严肃郑重的态度,反对一切庸俗、不负责任和低级趣味的行为。择要而言之:一戒骄,二戒奢靡,三戒好大喜功。    随着新的一年将至,本年度内延续数月的省市县党政领导干部换届莅任已近尾声。最新的消息称:10月中旬至12月上旬,经过省(市)党代会选举并经中央批准,或由中央依照法定程序任命的省委书记已有16人(其中有的是同部长换位),还有许多副书记或常委等。此前,是省以下的市县党政
xenobots可以負载一定重量的物体朝指定目标移动,比如在患者体内将药物运送到指定位置。  未来,它可以胜任寻找放射性污染、收集海洋微塑料或在人体的动脉血管中清除由血脂组成的阻塞物等多种高难度任务。  xenobots是由计算机科学家和生物学家共同创造的一种有生命的微型活体机器人。  科学家们从非洲爪蟾的早期胚胎中提取出干细胞,对其进行孵育,然后切割细胞,并在显微镜下连接成计算机设计的方案模型。
【摘 要】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申报》、《大公报》、《新闻报》都以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了令人追捧的名报,他们在中国近代报业起步不久、经营管理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锐意创新,吸收西方办报理念,在采编、人事、运营、办报策略以及设备更新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改革,很多做法沿袭至今,对于当今报业经营管理也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报格 角色定位 差异化  在《大公报》、《申报》、《新闻报》三大报刊发展的过程中,它们
叙利亚战争已经进行了七年之久,美俄等大国在此不断博弈,造成了数百万叙利亚无辜平民的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横尸荒野。  非常滑稽的在于,西方国家最开始异口同声的宣布他们是在支持“世俗民主派”,可是战场的现实却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这些拿了他们大批武器和金钱的武装组织常常摇身一变就成了“基地组织”下属的武装派别或者干脆投奔了ISIS,成了死对头。就是土耳其也在很长时间内跟ISIS暧昧不清。为什么事情会如此吊
蓝天去哪儿了  我是一个天真顽皮的孩子,记忆犹新的是:家乡湛蓝的天穹、清新的空气,以及围绕着我家的小河与麦田。春天里,河水潋滟,柳影婆娑,蛙声一片。我常常钻进绿油油的麦田,在这宁静的、散发着大地芳香的、属于自已的小小空间里,仰望着湛湛蓝天、悠悠白云,遐想着白云深处是否真有一个玉皇大帝统治的世界。  我从上海华东化工学院毕业,分配至北京工作。我携带着行李,前去位于北海岸边的中国科学院干部局报到。金秋
【摘 要】2012年8月30日,美国塔夫茨大学对中国儿童进行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与公众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本文以框架理论为指导,从报道数量、报道版面、报道体裁、新闻来源、消息来源、报道主题、报道基调七个方面描述与分析凤凰网关于“黄金大米事件”报道框架的构成与特点。  【关键词】黄金大米事件 框架分析 凤凰网  2012年8月30日,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向媒体揭发了美国塔夫茨大学曾于
【摘 要】在网络和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大众媒介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思维方式和日常行为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如今大学生媒介素养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的情况下,在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非常必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通过在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的相关调研,对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媒介素养 现状 思考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各种媒介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能力以及在个人
1994年11月,为了父亲的追思会,我和母亲来到北京。  在北京的十天左右,我经历了无数事。原本无意录下,近日看到一档有关诗人卞之琳的节目,往事重回,二十年前的情景一一萦绕。东四东罗圈11号北楼2402室  我们手拿着这个地址让中国作协的司机一路开到这里。  记得此处并不好找,司机转了许久,才开进胡同,说:“大概就是这儿吧。”  我环顾左右,一边是灰色的墙,另一边是四五层的楼房,也是灰蒙蒙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