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应着眼于美

来源 :网络科技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ckbao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成果让每个华夏子孙都为之骄傲,诗歌作为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更是拥有它独特的魅力。经典古诗最大的特点是“言简而意赅”,篇幅短小精炼,可表达的意思却十分丰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也并不是教师能轻松驾驭的。讲少了,知识点就挖掘不深,学生理解不透;讲多了,就又成了“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这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经典古诗文化在今天的小学课堂上出现了发挥不出其效果和优势的遗憾。因此,“古诗到底该怎样教”就成了众多教育同仁所探究的新问题。多年来笔者对古诗教学的方法进行了摸索,觉得尚需更新观念,让学生接受更多美的熏陶。
  其实,教古诗完全可以抓住其本身具有的一种内在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讲解和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美的想象,陶醉在美的情境中,体会古诗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情感美,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激起学习的兴趣和渴望。笔者以《小池》一诗为例谈一下对教学方法的探索。
  
  由图及文,感知其美
  
  《小池》是首描写初夏荷塘美景的七言绝句,整首诗本身就是一幅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图画,所以在讲前我首先打出了投影,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了,甚至有人“呀”的一声叫了出来,这时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然后配上优美、柔和的小提琴曲,和着音乐用自己的话简单解说了画面——“初夏的小池塘里,泉水静静地、细细地、轻轻地流淌着……”这样,学生很快就被带入了诗的意境,被这种视觉上和听觉上的雅美深深地打动了、陶醉了。这时我及时引导:“同学们,这么美的景色在画家笔下是这样的,那么你们想知道在诗人的笔下小池又会是什么样的吗?”这样,就自然将学生的思路从图转到文,深入地感知其美。
  
  深入理解,欣赏其美
  
  在理解诗句、体会诗情时,我引导学生通过推敲诗句,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文的对话富有个性,诗歌则是以用字精炼而传神。《小池》的第一句“泉眼无声惜细流”中的一个“惜”字,赋予了泉眼以人的感情,准确恰当、生动传神。这样,字、词、句解决后,句意诗意就不难理解了,因为诗句比较简单,所以整首诗的学习就以自读自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和教师点拨为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乐也就在其中了。
  
  入境想象,拓展其美
  
  如果说理解、体会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古诗正是因为充满诗情画意,言虽尽而意无穷,才常给我们美好的享受。有一位文学家说过:“想象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学完诗后,我常带动学生张满想象的风帆、打开美的画卷、拓展美的意境。
  然而,小学生毕竟受知识、阅历的局限,要他们展开大胆的合理的想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了拓宽学生的想象力,我要求学生以假设的角色进入意境,“假如你就是诗人,当你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后将会怎样抒发感情?”这样,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抒发对大自然热爱的激情,即使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不同程度地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自由解说效果更好,我请了两位学生作示范解说,也配上了音乐,让其他学生闭上眼睛,假想随他们去美丽的小池看一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一位学生仅通过“树阴照水爱晴柔”一句就想到了“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灿烂的阳光照耀着池塘的时候,树阴映照在水面上,好像也十分喜爱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就像一只漂亮的孔雀在水里看到了自己美丽的影子而久久舍不得离开一样”。这些美妙的想象已经融入了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看到学生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进步这么快,我都会为之欣慰不已。
  
  慎用“美读”,抒发其美
  
  好的诗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带有饱满的感情朗读更加富有诗意。有时教师指点学生应用什么样的感情、什么样的节奏朗诵,学生就已俨然成了一位位执卷低吟的小诗人了。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小练笔,将小池的美景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到这里,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锻炼提高,而且整堂课没有生硬的说教,也没有深奥的道理,只是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到了诗中所描写的特定环境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去体会、去感受、去领悟,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扭转了一些教师“诗不好教,就短短几句讲也讲不出什么东西来”的看法。
  在教学古诗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尝试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通过激发学生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适当拓展和营造氛围,将会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古诗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想,当今教育界的同仁们一定会继续让我们的民族瑰宝——经典古诗,焕发出新的光彩,让我们的学生都沐浴在美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他们对英语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精设导语 唤醒学生    从心理学角度看,一堂课的开始,学生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未知的渴望,这种渴望情绪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位的提高,中华民族的现代人对家居文化、家居环境和家居装饰越来越重视.但是大家在选择好的居住环境和一套新的住房后,怎样构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是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被赋予了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课堂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与理解也在我们的课堂中逐步得到体现,这种变化正昭示了科学探究的生命力。然而,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