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应用题创新教法探讨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Delp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长期以来,应用题用的教学时间不少,教师学生费力很大,但是成绩总不够理想。怎样改变这个现状呢?
  一、教会学生审题
  1、读。“读”指的是认真读题。读题是审题教学的第一步。指导学生读题,主要用默读的方式。因为默读时,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齐读就很难顾上思考。一开始默读有困难,可先用低声读,然后过渡到默读。读题时,不要匆忙,要让学生反复地仔细地默读几遍。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提高学生的读题能力,先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读,以后要求连贯地读,进而要求带有表情地读,关键的词语要加重语气地读。
  2、划。“划”指的是细划符号。会读题并不等于理解了题意。为了促进学生理解题意,理解题目,里面的关键词语可以圈圈画画。
  3、复述。“复述”指的是复述题意。在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当中,用复述课文大意来检查学生是否真正弄懂课文内容。我们可以把这个经验运用到数学教学当中,用复述题意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弄懂题意。复述不等于背诵,可以变动字词,也不必要求说出具体的数目,但是题目的意思一定要说清楚。复述题意的能力是逐步培养起来的,一般是先按教师的提问复述,再由学生独立复述。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提出了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运用,希望能够帮助、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理解题意,真正学会解答应用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
  解答应用题,特别是解答两三步以上计算的应用题,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很重要。这就是在小学数学课本(试用本)第七册中概括指出的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即:(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2)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式子,并且算出得数;(4)进行检查或验算,写出答案。
  这里讲的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并不是从这里才要求学生这样做,而是从一开始讲应用题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这样做。这里只不过是在以前的基础上,作出概括,让学生更自觉地按照这个步骤来解答应用题。
  这里讲的一般步骤中的(1)(3)(4)条,用不着再说什么了,以下想着重谈谈其中的第(2)条,即如何分析题里数量间的关系。为了说起来方便,先用课本上的例题作为例子来说明。课本上的例题是:公社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做完,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分析这道题里数量间的关系,可以有两个不同的过程。一个过程是从应用题的问题开始,逐步分析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即:要求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必须知道剩下多少套和要做的天数;剩下的要3天做完,要做的天数是已知的,剩下的套数不知道,要求剩下的套数,必须知道计划做多少套和已经做了多少套;计划做多少套是已知的,已经做了多少套不知道,要求已经做了多少套,必须知道做了多少天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这两个数量都是已知的,因而可以求出来。
  三、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
  有些学生的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
  1、摆脱定势:有些应用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例如,张明期终考试语文、外语、科学的平均成绩是76分,数学成绩公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张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按照常规解法,可知张明期终共考了四门功课,要求数学成绩,可以用四门功课的总分减去其中三门功课的总分。由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3分,那么四门功课的平均分就是76 3=79(分),四门功课的总分为79×4=316(分),语文、外语、科学三门功课的总分为76×3=228(分),所以张明的数学成绩为316-228=88(分)。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假设张明数学也考了76分,这样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仍然是76分。但实际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绩正好分给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了3分。这样共多出了3×4=12(分)。思路清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就能很快地算出张明的数学成绩是76 3×4=88(分)。
  2、整体思想: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例如,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2后,这5个数的平均数则为10。改动的那个数原来是多少?读了题目之后,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想知道5个数各是多少,都忙着去试找这5个数,这显然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此题的解答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不要只看到其中的某个数,简单地把这5个数分开来考虑。首先要知道改动后的5个数的总和为10×5=50改动前5个数的总和为8×5=40,改动后比改动前增加了50-40=10,那么,什么数“增加10”后变为12呢?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
  3、移多补少: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离不开“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不过,如果能紧扣“平均”二字的意义来思考,那么,解那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在“平均”二字中,“平”就是“拉平”,也就是移多补少,“均”就是相等。“平均”二字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用“移多补少”的办法,使每份数量都相等。因此,移多补少是我们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的重要策略。
  当然,俗话说:“教学有法。”但语文教育家汪广仁说得好:“教无定法”。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教学方法才能够有新的突破,教学效果才能够显著!
  (作者电话:0856-7121317;邮箱:[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个性飞扬。   一、创情境,乐学其中  语文教育大家汪广仁说:“兴趣是学生学习最要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
可是有一天,青蛙的宝石不见了……  “咦,是我的宝石闪闪发光吗?”
大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作为教师,是学生的指路人,知识的传授者,特别是班主任,更是学生求“真”之导师,做人的楷模。要做到教学生做“真人”,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爱之深、知之备、导之于微、与之以理。”  班主任工作,重在管理。近年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认识到:班主任班级管理,应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制度管理、纪律管理、学籍管理等,这类管理落实在行动上和文字上,被人们喻之为班
今天,孙老师和一条大鲨鱼一起走进教室。大鲨鱼张开嘴巴,锋利的牙齿像水果刀一样,吓得小朋友们尖叫起来。  我害怕地问:“老师,鲨鱼怎么来这儿啦?它喜欢吃小鱼,是坏家伙!”  孙老师说:“大家不要怕,这位鲨鱼小姐很温柔,它不会伤害你们的。”  鲨鱼点了点头,友好地冲我们招手。  这时,淘淘朝鲨鱼做了个鬼脸,大吼道:“我才不怕你呢!”  结果,鲨鱼突然张开手臂,大声咆哮起来,吓得淘淘扭头就跑。  孙老师
历史是一门形象生动、富有兴趣的学科,可眼下很多学生却不喜欢上历史课,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据我的教学实践和调查,我认为关键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课堂教学导语、讲授、结语三个关键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应注重激活这三个环节。   一、激活导语:要精心设计,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一堂课首先应该开好头、做好序,让短短的几分钟导入语成为精彩教学的序幕。要尽可能一开
每个水矿技校人都不会忘记市场经济和劳动力市场对技工学校的强烈震撼——2000年技校招生人数仅有64人!技校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切肤之痛令致力于技工教育的我们无所适从!迷茫徘徊中我们上下求索!而近几年我校的生源急剧扩张,人们脸上出现了舒缓的笑容,似乎我们再次迎来了技工教育的春天。可笑容背后到底有没有引人深省的问题呢?老师的眉头再次皱起,因为扩招使我们的教学主体(学生)素质出现参差不齐之势,老师感叹课不
中学生物课教学不仅要为将来可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的学生在态度观念、知识和能力等方面打好生物学的科学基础,更要使广大受教育者养成较高的生物科学素质。尽管生物科学的研究有完整的方法和技能体系,中学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完全掌握,然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品质,让学生了解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技能,却是十分必要的。  一、积极培养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
圣诞节到了,洁白的雪花在宝石蓝的夜幕下尽情飞舞。  熊妈妈正在厨房里做蓝莓点心,整个房间都弥漫着香香甜甜的味道。熊爸爸把一棵高大的圣诞树搬到了客厅里,那是他一大早从山上砍来的。熊宝宝正在用心装饰着圣诞树,给它挂上斑斓的彩灯、可爱的布偶、线织的袜子……  这时,门外响起一阵清脆的银铃声,熊宝宝兴冲冲地打开门,发现台阶上有一个精美的红色礼物盒。  “哈哈,这一定是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熊宝宝开心地把礼
四月,小牙一家來到莫斯科,他们要坐地铁去红场。哇,这里的地铁站好漂亮啊!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赞美:“教师是文明的创造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这样说:“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教师。”可见,教师的地位是何等的高,责任是何等的重。那么,教师的职责究竟是什么呢?有人说是教书,也有人说是育人。  教书?不尽对。  教书——就是将书本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那样的小学读到那样的大学,那样的学生算是个有才或者有智之人,但可能却是无德之人。这等有才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