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又有表达情感的功用。领导者开展工作离不开语言,语言是领导者的基本功。凡是高明的领导者,都深知语言的功能和作用。要掌握语言艺术,最大的秘诀在于清楚地知道如何使用你的语言,用准确适当的词语表达你的意思。沟通艺术实质上就是说服的艺术。说服是以人为对象,进而达到共同的认识。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沟通中有效地把握这样几点,有助于领导活动的成功。
一、“看人下菜碟”:领导者语言沟通最基本的技巧
领导者要针对不同沟通对象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和沟通方式。
一是与群众沟通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家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主要表现在:与新时代群众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可见领导者掌握语言艺术,最关键的是要使用大众化语言,让人家听得懂你讲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思想表述,凝练而通俗,老百姓不但听得懂,而且记得住,容易达到相互沟通的效果。群众的语言是生动的,也是鲜活的,领导于部要注意向群众学习,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跟群众交流。切忌热衷于讲官话、讲大话、讲套话、讲空话,也不要长篇大论,把非常简单的道理绕来绕去,否则不讲群众还明白,越讲群众越糊涂,这样既降低了领导者自己的威信,也容易导致领导与群众的隔阂,影响工作效果。
二是领导者与同级和同事的沟通要体现主动、体谅和谦让。所谓主动就是先采取动作或方法。如先给自己和同事乃至同级部门创造交流和相互了解的机会,先主动地帮助他人,先主动地为其他部门提供合作和支持等。由于级别、地位、待遇相同,职能又各有差别,没有强势和弱势之分,同级之间最难打破沟通的僵局,所以主动注意搞好平行沟通十分重要。同事与同事之间了解、感情的增进以及误解、矛盾的解除,也都是从主动沟通开始的。体谅,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他人的角度看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谦让,对那些参加工作时间比自己长、任职资格比自己老的同事要始终在言辞和态度上保持谦虚和礼让。我们不妨养成这样一个习惯,经常性地先主动帮助他人,常常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分析困难,体谅他的难处。通常又主动提出协助请求,最后再要求对方配合或支持,如果能做到这几点,我们的困难都能够得到有效帮助和解决。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领导者与上级沟通要把握好分寸。请示与汇报是和上级领导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在请示或汇报时,我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聆听领导的指示,把握领导意图。回答领导问话和向上级询问时要养成语言明确、简洁、果断以及准备充分的习惯。不要就一个问题纠缠不清,也不要哕哕唆唆,更不要反复探讨已经确认了的事项,耽误时间降低效率。
四是领导者与不同性格的人在语言风格和谈话内容上要有不同的侧重。由于个人的素质和经历不同,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和个性。与控制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重在简明扼要,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无关紧要的话少说,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与互动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要让对方参与进来,注意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最好采取商量的方式,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与内敛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可以适当增加话家常的时间,当对方比较放松的时候,再切人实质性的问题。同时,在进行工作布置和总结时,多就一些关键性的细节加以说明。总之,仔细揣摩每一个人的不同性格,无论领导还是群众,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区别对待,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会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二、尊重为本:领导者语言沟通的基本原则
领导者在与群众的沟通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越互相尊重,越容易沟通;越是缺乏尊重就越不容易沟通。可见尊重是一切沟通的前提,互相保有尊严是良好沟通的开端。
一是领导者与群众、下属、同事和平级沟通时,尊重主要体现在乎等对话上,领导一方说话不能打官腔,要平等地交流。所谓平等的交流,即不要以教训人的口气说话,不要自以为高明,讲起话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即使在对话中有不同看法,也要以理服人,而不能自以为是,仗势欺人,以权压人;不要一听到不同意见,就感到难以接受,特别是听到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就马上发作起来,或者记在心里,找机会报复,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人不敢对你讲真话而把自己的言路给堵塞住了。正确的做法是:对于不同意见,一定要充分摆事实、讲道理,如果真是自己的认识脱离了实际,或者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就要勇于面对、敢于承认。要胸怀大度。对话时面对不同观点的碰撞,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有虚心听人讲话和接受正确意见的胸怀和度量。
二是领导者与上级的沟通要尊重而不吹捧,请示而不依赖,主动而不越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下属,充分尊重领导,在各方面维护领导的权威是一种本分。和领导谈话,我们可以表现出我们对领导的认同和拥护乃至欣赏,但一定不要过于吹捧以免给人虚伪、拍马之嫌。与上司沟通一定要体现对领导工作上要支持、尊重和配合;在生活上要关心领导。人都是有感情的,关心领导那些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如身体保健、子女教育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容易拉近彼此距离,赢得好感;有时领导处于矛盾的焦点上,下属要主动出面,勇于接触矛盾,承担责任,排忧解难。
三、语言沟通技巧: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领导者的语言沟通技巧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领导者掌握了语言艺术,不仅能更好、更清晰、更准确地传达信息,进行沟通,而且通过语言艺术,可以有效地激励下属的士气,更好地塑造自身形象,增强个人的领导魅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应该说,领导者语言沟通能力的高低,不仅是其良好口才的表现,更主要地来源于领导者个人敏锐的洞察力、较高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品格个性以及工作经验和阅历等众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领导者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要从积累丰富的语库人手,更要在领导方法和手段上多下工夫,否则很难取得成效。
领导的语言沟通既然被称为一种技巧,那一定是指领导语言的运用在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所谓创造性,是指真善美在领导语言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就是把握语言运用和沟通的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者的语言运用使人愉悦、舒畅。所谓有效性,指领导运用语言沟通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语言艺术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因人而异的。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语言模式。那么有多少个领导者就有多少种领导语言艺术。
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领导者语言模式就是正确的语言沟通的方法,方法是死的,而领导沟通的对象是活的,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在语言沟通的实践中,使每一种方法都能得到创造性的运用,才能把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作者单位: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侯 琦
一、“看人下菜碟”:领导者语言沟通最基本的技巧
领导者要针对不同沟通对象的特点来选择不同的语言方式和沟通方式。
一是与群众沟通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家听得清,听得懂,听得进。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接受新闻媒体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话:“我们有些领导干部不会说话,主要表现在:与新时代群众说话,说不上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可见领导者掌握语言艺术,最关键的是要使用大众化语言,让人家听得懂你讲的是什么。邓小平同志在这方面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如“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思想表述,凝练而通俗,老百姓不但听得懂,而且记得住,容易达到相互沟通的效果。群众的语言是生动的,也是鲜活的,领导于部要注意向群众学习,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跟群众交流。切忌热衷于讲官话、讲大话、讲套话、讲空话,也不要长篇大论,把非常简单的道理绕来绕去,否则不讲群众还明白,越讲群众越糊涂,这样既降低了领导者自己的威信,也容易导致领导与群众的隔阂,影响工作效果。
二是领导者与同级和同事的沟通要体现主动、体谅和谦让。所谓主动就是先采取动作或方法。如先给自己和同事乃至同级部门创造交流和相互了解的机会,先主动地帮助他人,先主动地为其他部门提供合作和支持等。由于级别、地位、待遇相同,职能又各有差别,没有强势和弱势之分,同级之间最难打破沟通的僵局,所以主动注意搞好平行沟通十分重要。同事与同事之间了解、感情的增进以及误解、矛盾的解除,也都是从主动沟通开始的。体谅,就是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从他人的角度看他人,从他人的角度看自己,学会理解他人的难处。谦让,对那些参加工作时间比自己长、任职资格比自己老的同事要始终在言辞和态度上保持谦虚和礼让。我们不妨养成这样一个习惯,经常性地先主动帮助他人,常常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帮助他分析困难,体谅他的难处。通常又主动提出协助请求,最后再要求对方配合或支持,如果能做到这几点,我们的困难都能够得到有效帮助和解决。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领导者与上级沟通要把握好分寸。请示与汇报是和上级领导进行沟通的主要渠道。在请示或汇报时,我们应注意首先要仔细聆听领导的指示,把握领导意图。回答领导问话和向上级询问时要养成语言明确、简洁、果断以及准备充分的习惯。不要就一个问题纠缠不清,也不要哕哕唆唆,更不要反复探讨已经确认了的事项,耽误时间降低效率。
四是领导者与不同性格的人在语言风格和谈话内容上要有不同的侧重。由于个人的素质和经历不同,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工作风格和个性。与控制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重在简明扼要,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不拐弯抹角,无关紧要的话少说,直截了当,开门见山;与互动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要让对方参与进来,注意充分听取对方的意见和建议,最好采取商量的方式,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与内敛型性格的人进行语言沟通时,可以适当增加话家常的时间,当对方比较放松的时候,再切人实质性的问题。同时,在进行工作布置和总结时,多就一些关键性的细节加以说明。总之,仔细揣摩每一个人的不同性格,无论领导还是群众,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区别对待,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会获得更好的沟通效果。
二、尊重为本:领导者语言沟通的基本原则
领导者在与群众的沟通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律:就是越互相尊重,越容易沟通;越是缺乏尊重就越不容易沟通。可见尊重是一切沟通的前提,互相保有尊严是良好沟通的开端。
一是领导者与群众、下属、同事和平级沟通时,尊重主要体现在乎等对话上,领导一方说话不能打官腔,要平等地交流。所谓平等的交流,即不要以教训人的口气说话,不要自以为高明,讲起话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即使在对话中有不同看法,也要以理服人,而不能自以为是,仗势欺人,以权压人;不要一听到不同意见,就感到难以接受,特别是听到对自己的批评意见,就马上发作起来,或者记在心里,找机会报复,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使人不敢对你讲真话而把自己的言路给堵塞住了。正确的做法是:对于不同意见,一定要充分摆事实、讲道理,如果真是自己的认识脱离了实际,或者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出现了偏差甚至错误,就要勇于面对、敢于承认。要胸怀大度。对话时面对不同观点的碰撞,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有虚心听人讲话和接受正确意见的胸怀和度量。
二是领导者与上级的沟通要尊重而不吹捧,请示而不依赖,主动而不越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下属,充分尊重领导,在各方面维护领导的权威是一种本分。和领导谈话,我们可以表现出我们对领导的认同和拥护乃至欣赏,但一定不要过于吹捧以免给人虚伪、拍马之嫌。与上司沟通一定要体现对领导工作上要支持、尊重和配合;在生活上要关心领导。人都是有感情的,关心领导那些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如身体保健、子女教育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容易拉近彼此距离,赢得好感;有时领导处于矛盾的焦点上,下属要主动出面,勇于接触矛盾,承担责任,排忧解难。
三、语言沟通技巧: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体现
领导者的语言沟通技巧是领导者个人素质的综合反映。领导者掌握了语言艺术,不仅能更好、更清晰、更准确地传达信息,进行沟通,而且通过语言艺术,可以有效地激励下属的士气,更好地塑造自身形象,增强个人的领导魅力,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应该说,领导者语言沟通能力的高低,不仅是其良好口才的表现,更主要地来源于领导者个人敏锐的洞察力、较高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品格个性以及工作经验和阅历等众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领导者要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不仅仅要从积累丰富的语库人手,更要在领导方法和手段上多下工夫,否则很难取得成效。
领导的语言沟通既然被称为一种技巧,那一定是指领导语言的运用在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所谓创造性,是指真善美在领导语言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就是把握语言运用和沟通的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者的语言运用使人愉悦、舒畅。所谓有效性,指领导运用语言沟通的实践活动是检验语言艺术高低的唯一标准,是因人而异的。黑格尔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领导者和领导语言模式。那么有多少个领导者就有多少种领导语言艺术。
领导者的语言艺术只能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领导者语言模式就是正确的语言沟通的方法,方法是死的,而领导沟通的对象是活的,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在语言沟通的实践中,使每一种方法都能得到创造性的运用,才能把领导者的语言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作者单位:中共营口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侯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