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小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初,花落,果结。
  小巧的果实玲珑可爱,端坐葱郁的枝头上,或隐于碧绿的枝叶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相同的是,都穿着青衣。这翠滴滴的青,娇嫩嫩的果,把我的魂儿勾了去。每日里,频频流连小院,不论天色将晓,朦胧月色,还是微风细雨,烈日当空,与之相见的念想,从未改变。蹲下,凑近,拨开浓密的枝叶,细细端详,久久凝视。尘世里奔波的心,需要一个角落,安静,甚而安放。青果无言,似有意会,以日漸丰腴的体态回赠我的深情目光。
  数起来,今年青果结的格外多。门前院子里,屋后露台上,雏形渐现,很是热闹。有红梅的,蜡梅的;有鸢尾的,柠檬的;有海棠的,芍药的;还有桃花的,蔷薇的……有院子,能养花,这在多年以前,是遥不可及的梦。彼时的它们与我相隔甚远,只是书本上的一个个名词,即便图文并茂,也生疏得没有温度,毫无亲切之感。直至近年,开始养花,才得以一睹群芳的容颜和果实。
  识花如遇人,需要时间里等待和积淀。这些花儿,在时间的荒野里,不早一步,不晚一步,落户小院,我愿意相信这是冥冥中的天意,它们赠予我四季的芬芳、美丽、温暖和安宁,我报之以不断地松土、施肥、浇水和除虫。人与花,相互成全,彼此相爱,如此,眼前这些青果,都是时间的孩子。
  这一颗颗小可爱,我更喜欢称之为青小。读罢,唇齿生涩,令人怜爱,像极了诗词里的那个少女,形容娇羞,模样俊俏。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暮春时节,田间沟渠纵横,修竹柔柳怀抱中,三四家,或七八家,茅舍相接,清澈的溪水绿玉带一般环绕村庄。村前那棵高大的杏树上,一颗颗小青杏碧玉似的密密匝匝。馋嘴的小小少年仰起头,顾不上晃眼的斑驳阳光,在枝叶间寻找,寻找一个个圆圆的“青小”。迫不及待地摘下,自己吃,还精心挑拣几个,小心地用衣角擦拭干净,包裹着,送给围墙内正在荡秋千的少女吃。“咯吱”一声,推开围墙木门,女孩的笑声清脆悦耳,少年止住脚步,犹豫之际,手中的青杏被拿了过去,咯咯的笑声将他包围。女孩咬上一口,哎呀呀,涩得牙齿都要酸倒。娇嗔地跑过来,一把塞回手中,身后留下的,又是银铃般的笑声。
  每每读到这句词,脑海里总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不禁莞尔。这样的经历,谁的少年时光里不曾有过?悠长而寂静的岁月巷子里,我们走了很远很远,蓦然回首,年少时光和年少的我们不正像这一枚枚青杏?毛茸茸,酸溜溜,发着光,透着亮,一边在风雨中受伤,一边在阳光下生长。
  长着,长着,长成院子里的一棵草,一朵花,隐在花丛中,匿于草叶间,和眼前这些青小日日相见。
  只相见,不采摘。扶着枝干,拂开叶片,侧歪着头,抑或仰着脖子,看一枚枚,悬于叶下,静静地赏,轻轻地嗅。这般轻嗅,比不上易安居士笔下那位少女的娇媚,倒也深得其乐。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寥寥数字,将一位少女的欲看还羞的模样活脱脱写出来。羞红了脸走进房中,靠着门边偷看那少年,无比高兴,顺手摘下一颗青梅假装闻着,来掩饰内心的激动和慌乱。一枚小小的青梅果,因此而灵动、俏皮、生趣。
  站在夏天的门槛,远望,近看,青小依旧不争,不言,以素朴、欢喜、敏感的心去感知,去接受,去改变,直至完成生命的华丽转身。
  (编辑
其他文献
下班后,看到已经哭着睡去的阿尔姗娜。她的半张脸,因在幼儿园奔跑时摔伤在水泥地上,擦出大片的血迹。想到结疤后可能留下一生祛除不掉的印记,想到以后每天要面对这样一张满是疤痕的脸,心痛得要死,眼泪哗哗流淌下来。  一晚上没有睡着,醒来咨询医生,知道这种摔伤没有什么办法,只能等待一兩个月过去,结疤去掉,再慢慢消除色素沉淀,直至恢复如初。或许,时间要长达一两年。所以,我也只能陪着她,慢慢地熬过这段时光。  
在城市里,也能见到蛛网,甚至见到网上密密麻麻被捕住的小飞虫,但极少见到蜘蛛织网的全过程。因为我们的脚步大多是匆匆忙忙的,我们甚至都很少发现一张蛛网,更别说看蜘蛛如何一丝一丝地织就天罗地网。  我在我山间小院里看到过一次。蜘蛛好似早就运筹帷幄,哪一丝织在何处,哪一丝如何勾连,都极具精工巧匠之能事,而且驾轻就熟,井井有条。  而后,蜘蛛就在大网边上,安静地等。它等的是生,也是死。  犹记得多年前看到某
站在地球上看月亮,月亮像古老的、能发光的瓷盘,不惧冷寂,永远挂结在那么大、那么凉的天穹。有时候,月亮会藏起来,躲进云影里,躲进山背后;有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月亮更显得高远而孤寂。  一位诗人说:“有人在树梢上养月亮,有人在泉水里养月亮,有人在陶罐里养月亮,有人在窗户外养月亮,而我,把月亮养在泪水里,养在记忆里。”他想象自己是个着一袭白衣,骑一匹白马的人,沿着被残月照亮的一条长路,走成一个悲凉的传说
年轻时,喜欢一切有颜色的日子,疯狂、热烈,向往远方。白马啸西风,仗剑走天涯,能接受颠沛流离,却不能接受庸常时光,觉得平凡的日子,像一把慢刀,割得人心里发慌难受。  年龄渐长,慢慢喜欢上安逸静好的时日,喜欢在厨房里,一边听收音机里播放的慢调老歌,一边打理食材,享受烹煮食物的过程,虽然没有什么高超的厨艺,也弄不了什么满汉全席,但把食物做熟了还是可以的。做给自己吃,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算
曾看到一则段子,“别人家的学霸,发顶刊比我发朋友圈还频繁”。这说的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曹原,在国际顶刊《自然》创刊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他不仅连连在《自然》上发表论文,而且还创造过一天之内连发2篇的记录。这让他不但在学术圈声名斐然,还赢得了团中央等官媒的交口称赞。今年,他仅25岁。  如果在搜索引擎里输入“最年轻”这三个字,可以发现有各种天之骄子冒出来,比如最年轻的教授、省长、市委
酬酢、凼肥、籀文、瘗玉、螭吻……作为中文系的副教授,诚实地讲,笔者一个也不会写,连意思都不甚了了。看着各个中学的同学们在这个“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里成竹在胸,一挥而就,确实令人叹服。但是,叹服之余,总觉得什么地方不对。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善意可感,信息化时代到了,大家都在噼噼啪啪地打字,不说毛笔,连钢笔都是稀罕物,时间久了难免提笔忘字。由此借鉴“选秀”的模式,搞一场“中国好汉字”,以此应对汉语的
对商务人士来说,衣着往往会决定客户对他的第一印象。没有比走进会议室时衣服上还粘着饭粒更让人尴尬的。事实上,只要别忘了带上甘油、干洗溶剂、酒精,或者发胶,就可以避免很多尴尬。    1.如果溅上咖啡渍,尽快用冷水浸泡。如果仍未洗掉,用甘油或去污剂轻轻揉搓污渍部位。  2.如果沾上墨水,用带有酒精的发胶多洗几次,然后用干净抹布擦干。70%的酒精也可以去除墨渍。  3.如果粘有血渍,处理的时机很重要。如
夏,暮色未至。我误入一片中草药园子里。  清凉的光影里,那些绿色枝叶,淡色花朵,盎然着,引诱我。  我的惊喜带着古典的战栗和清雅的药香,若突然闯入《本草纲目》的深处。  看看,这就是白芷。这个,叫柴胡。原来,决明子长这个样子。还有还有,苏子、皂角、大黄、艾草……这些熟稔的名字让我激动。它们,是我幼时的歌谣啊。  小时候,我时常到爷爷的药铺玩。故乡的老屋里,爷爷除了出诊,就守在满室的药香里。那一格格
小时,春天,东风暖了,母亲就开始给我和哥哥做风筝,然后一起放飞。田野上,娘仨都仰着头,任煦暖的阳光铺在脸上,目光随着风筝,投向天空。这时候,母亲会轻轻哼几句:“正二三月天气好,功课完毕放学早。春风和暖放纸鹞,长线向我爷娘要。爷娘对我微微笑,赞我功课学得好。与我麻线有多少?放于青天一样高。”  我觉着好听,就好奇地问母亲是谁教给她的,因为我觉得这是诗,而母亲没有上过学,母亲笑着说是她的母亲,也就是我
读初中时,学校靠墙的僻静处,有一树疏梅。它的南端被一片石砖房挡着,每年修葺校舍留下的断砖残瓦零星其间。一条小河流到这里,由一个豁洞穿墙而过。站在矮墙下,墙头上参差着葳蕤的青草,和着风,摇动着星星点点的小花,或洁白,或紫红。  那时,班里转来一个女生,叫梅。梅的相貌清秀,讲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我与同桌素云下课后喜欢到河边逗留,梅不知从何时起,也加入我们中间,我们成了形影不离的三人组。  一天午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