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更新世网纹红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分子化石记录

来源 :中国科学D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casp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GC/MS对江西修水更新世网纹红土的分子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 检测出微量的分子化石包括正构烷烃、一元正脂肪酸、一元正脂肪醇、α-正构脂肪酮等. 易遭受后期改造的含氧分子化石(酸、醇)参数在红土剖面中波动的规律性不明显; 相反, 相对较为稳定的正构烷烃具有很有意义的规律性变化, 其中, 代表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相对变化的正构烷烃比值C27/C31以及反映低等菌藻生物与高等植物相对变化的正构烷烃比值C15~21/C22~33与深海氧同位素气候曲线的第4~20阶段具有很好的可对比性. 正构烷烃分子化石记录证实了在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被认为是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更新世网纹红土, 受制于全球气候变化的驱动, 是我国又一大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载体.
其他文献
从环境演变上检视了北京、南京和陈家窝直立人之间的关系,认为南京和陈家窝直立人生活在MIS 16冰期,而北京直立人生活在MIS 15-13大间冰期.研究发现,南京汤山溶洞堆积物与北京直立人洞穴堆积以及陈家窝直立人所在产地的堆积物沉积历程十分相似,它们可能都始于中更新世的早中期,经历过MIS 16期主冰期和S5大间冰期的洗礼,同时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冰期的形成和黄土堆积等环境事件息息相关.
南极海洋性气候土壤形成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有机质积累作用,有机质对成土过程和土壤性状产生重要影响,如土壤酸化、有机-金属螯合物的形成和生物成矿现象.受地表生物活动强弱影
提出了一种化探找金、银的新方法,该法采用一种混合浸取剂,以螯合吸附剂对采集到的化探次生晕样品进行偏提取。对偏提取的金、银含量,利用液珠萃取比色法进行金、银含量测定,
作者从二度磁性体的磁异常公式出发,推导出各异常的不定积分变换结果,并由变换结果绘制不定积分变换的磁异常参量图.本文选取2种规则形态磁性体,在取不同空间几何参数的条件
石油生成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基本问题.详细地讨论了石油有机生成说的发展,指出石油和天然气分布在沉积盆地中以及石油中的一些生物标志化合物,它们携带着有关石油原始古生物成
对ODP184航次采获的南海南部1143站晚中新世沉积132个样品硅藻的研究表明,晚中新世上部至中部极少或没有硅藻,而底部硅藻丰富.基于Nitzschia marina初现面、Coscinodiscusyab
通过大量统计及实地调研的数据实证分析发现,上海市创新效率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创新主体是政府,尚未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格局;二是 R&D 投入中国际采购额度高,而国
极紫外望远镜是由四个单通道的望远镜捆绑在一起,以便同时对太阳的相同部分观测,由于受地面装调以及发射过程中的影响,无法保证四个通道光轴严格平行,必然带来观测位置上的误
三维场景系统必须先解决复杂的三维场景的管理.本文介绍了利用Delphi的免费控件GL Scene进行程序开发,建立起一种面向对象的三维模型数据结构,并据此实现了基于OpenGL的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