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于中国人对大学排名的热衷,澳洲人对此毫无感觉,名校光环并不会给你增光添彩,普通大学也不会让人自惭形秽。在求职时,你来自澳洲排名第一位的大学又或是名不见经传的学院,对雇主来说基本没有差别。
2016年8月15日,上海软科(原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这一排名中,哈佛大学蝉联榜首,仍是世界排名最优的大学,紧接着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世界公认的英美老牌名校。
世界大学的排行榜数量众多,每到最新榜单公布的日子,总能引起许多反响。除了榜上有名的各个大学本身,恐怕再没有谁会比留学生们更在意这些国际大学的排名了。这很好理解,留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非轻松的决定,不论在心理上还是经济上,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下定决心又一掷千金的学校榜上无名。澳洲的大学在这份榜单上的表现,还算亮眼。
上榜高校数量仅次于美英
澳洲高校军团实力强劲
在2016年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澳洲的39所高校首次有6所进入这份榜单前100名,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列世界第3位。前500名中,共有23所澳洲高校,这个数量使澳洲从2014年的第19名跃升到了第5名,仅次于7个发达经济体中的3个国家(美国、德国和英国)以及中国。
具体到澳洲高校,墨尔本大学当之无愧地继续蝉联了澳洲大学之首,位列世界第40名,比两年前的第44位提高了4名。昆士兰大学2016年的表现也足以令这所学校的学子们欣喜若狂—蹿升到了第55位,要知道,2015年它还只在77位而已。
为人称道的“澳洲八大”中的剩下几所高校,澳洲国立大学排名第78位;莫纳什大学以79名的成绩首次进入前100名;而悉尼大学自从2014年滑出前100名之后,终于在2016年再次回归,排名第82位;西澳大学排名有所下降,从2015年的87名下降到96名;新南威尔士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则遗憾地落在前100名之外。
诚然,这些数字无法和老牌教育强国英美比肩,甚至可以说是差距甚远。但考虑到澳洲比后者要少得多的大学数量,再看此次进入排行榜前列的澳洲大学的比例,不得不承认,澳洲高等教育仍然交出的一份了不起的成绩单。在大学基数远不及英美的情况下,澳洲高校在各个世界大学的排行榜上总能占据几席之地,其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值得称道。
位居排行榜之首
学校也傲娇
墨尔本大学是我的母校,看到它2016年在大学排行榜上又一次蝉联了澳洲高校冠军,我自然是高兴的。但高兴之余,我也忍不住腹诽:墨大今年肯定又是一贯的“傲娇”做派,正得意洋洋地到处高调炫成绩呢。往年,每当在某一个世界大学排名榜中成为澳洲第一名,墨大就会在自己的官网首页十分招摇地挂上大大的“Australia No.1”,也会在面朝马路和行人的某栋教学楼高处贴上巨型海报;尤记得两年前这个上海交大排行版出炉时,墨大甚至在校园的主入口10号门的地面贴上海报“#1 | #44”,我们经过看到脚下铺着的这两个数字,还疑惑是什么意思,随即便意识到,学校一准是又在什么榜单上得了国内第一、世界第44,生怕人们不知道,就差拿着扩音器在全墨尔本招摇。
对于2016年的结果,墨尔本大学副校长戴维斯(Glyn Davis)说,要归功于“学校研究人员和员工的敬业”。校长独独提及研究人员,而不是教学人员。因为上海交大的这份排名是学术排名,以大学在国际上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统计所采纳的因素都偏向客观数据,如发表论文数量、获各类科研奖的教师的人数、论文被引用次数等等。在此排行榜中拔得头筹的高校当之无愧乃是学术领军者。
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另外两种则是更偏向综合和主观因素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具体来说,前者排名参考教学、研究、学术、毕业生起薪和国际学生数量等因素;后者也比较相似,主要参考指标是国际化程度、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所谓“声誉”,是一种难以量化的抽象概念,如何评价一所大学的声誉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主观的行为;在教学方面,除了教学质量以外,某所高校假如新建了一系列教学楼,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学设备,亦有可能影响到高校在教学指数上的评分;国际化水平可以通过大幅引进国际留学生和聘请国际教师来提高,一个国际师生数量占比大的高校在这后两类排名中是有优势的。
学术水平高的学校并不意味着教学水平也比肩而立。对于想要从事学术研究的留学生,例如研究型硕士和博士,上海交大的学术排名有更多参考价值;而对于本科或授课型硕士来说,后两类大学排名或许才是他们更应了解的榜单。
此外,世界教育领域还有数不清的五花八门的排名,学院排名、专业排名、毕业生就业率排名等等。教育机构们乐此不疲,准大学生们也趋之若鹜,这其中,又尤以亚洲留学生们为甚。
排名也会决定学费之高低
大学排行榜情结,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留学生们一种不愿启齿却又难以抛却的执念。
承认自己因大学排名而择校似乎是一件不太好意思的事,因为听上去难免有些“肤浅”,但每个中国学生都无法否认,当年的自己曾经趴在电脑荧幕或宣传手册前,满怀憧憬地一个一个数出心仪大学的排位。一个高排位的大学,总能令人心驰神往,还没有入学就仿佛已经能看到那笼罩着“前XX名”光环的名校为我们许下的光明未来。
追求排名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从做出留学这样巨大决定的时刻起,每一步都需要走得小心谨慎,每一个选择都牵动着父母和孩子的神经,没有人愿意承受错误抉择所带来的巨大风险。面对几千公里之外的陌生国度的陌生学校,每个留学生都曾感到无从了解,而一份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却以清晰而量化的方式整合了一切纷繁复杂的信息,它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一所大学的价值和地位,而且,它的权威性亦足以抚慰父母和游子那颗忐忑不安的心。
2016年8月15日,上海软科(原上海交通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发布了2016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在这一排名中,哈佛大学蝉联榜首,仍是世界排名最优的大学,紧接着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这些世界公认的英美老牌名校。
世界大学的排行榜数量众多,每到最新榜单公布的日子,总能引起许多反响。除了榜上有名的各个大学本身,恐怕再没有谁会比留学生们更在意这些国际大学的排名了。这很好理解,留学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并非轻松的决定,不论在心理上还是经济上,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下定决心又一掷千金的学校榜上无名。澳洲的大学在这份榜单上的表现,还算亮眼。
上榜高校数量仅次于美英
澳洲高校军团实力强劲
在2016年的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中,澳洲的39所高校首次有6所进入这份榜单前100名,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位列世界第3位。前500名中,共有23所澳洲高校,这个数量使澳洲从2014年的第19名跃升到了第5名,仅次于7个发达经济体中的3个国家(美国、德国和英国)以及中国。
具体到澳洲高校,墨尔本大学当之无愧地继续蝉联了澳洲大学之首,位列世界第40名,比两年前的第44位提高了4名。昆士兰大学2016年的表现也足以令这所学校的学子们欣喜若狂—蹿升到了第55位,要知道,2015年它还只在77位而已。
为人称道的“澳洲八大”中的剩下几所高校,澳洲国立大学排名第78位;莫纳什大学以79名的成绩首次进入前100名;而悉尼大学自从2014年滑出前100名之后,终于在2016年再次回归,排名第82位;西澳大学排名有所下降,从2015年的87名下降到96名;新南威尔士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则遗憾地落在前100名之外。
诚然,这些数字无法和老牌教育强国英美比肩,甚至可以说是差距甚远。但考虑到澳洲比后者要少得多的大学数量,再看此次进入排行榜前列的澳洲大学的比例,不得不承认,澳洲高等教育仍然交出的一份了不起的成绩单。在大学基数远不及英美的情况下,澳洲高校在各个世界大学的排行榜上总能占据几席之地,其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值得称道。
位居排行榜之首
学校也傲娇
墨尔本大学是我的母校,看到它2016年在大学排行榜上又一次蝉联了澳洲高校冠军,我自然是高兴的。但高兴之余,我也忍不住腹诽:墨大今年肯定又是一贯的“傲娇”做派,正得意洋洋地到处高调炫成绩呢。往年,每当在某一个世界大学排名榜中成为澳洲第一名,墨大就会在自己的官网首页十分招摇地挂上大大的“Australia No.1”,也会在面朝马路和行人的某栋教学楼高处贴上巨型海报;尤记得两年前这个上海交大排行版出炉时,墨大甚至在校园的主入口10号门的地面贴上海报“#1 | #44”,我们经过看到脚下铺着的这两个数字,还疑惑是什么意思,随即便意识到,学校一准是又在什么榜单上得了国内第一、世界第44,生怕人们不知道,就差拿着扩音器在全墨尔本招摇。
对于2016年的结果,墨尔本大学副校长戴维斯(Glyn Davis)说,要归功于“学校研究人员和员工的敬业”。校长独独提及研究人员,而不是教学人员。因为上海交大的这份排名是学术排名,以大学在国际上的科研成果和学术表现作为主要指标,统计所采纳的因素都偏向客观数据,如发表论文数量、获各类科研奖的教师的人数、论文被引用次数等等。在此排行榜中拔得头筹的高校当之无愧乃是学术领军者。
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大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另外两种则是更偏向综合和主观因素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和“QS世界大学排名”。具体来说,前者排名参考教学、研究、学术、毕业生起薪和国际学生数量等因素;后者也比较相似,主要参考指标是国际化程度、学术声誉和雇主声誉。所谓“声誉”,是一种难以量化的抽象概念,如何评价一所大学的声誉实际上是一种比较主观的行为;在教学方面,除了教学质量以外,某所高校假如新建了一系列教学楼,改善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师的教学设备,亦有可能影响到高校在教学指数上的评分;国际化水平可以通过大幅引进国际留学生和聘请国际教师来提高,一个国际师生数量占比大的高校在这后两类排名中是有优势的。
学术水平高的学校并不意味着教学水平也比肩而立。对于想要从事学术研究的留学生,例如研究型硕士和博士,上海交大的学术排名有更多参考价值;而对于本科或授课型硕士来说,后两类大学排名或许才是他们更应了解的榜单。
此外,世界教育领域还有数不清的五花八门的排名,学院排名、专业排名、毕业生就业率排名等等。教育机构们乐此不疲,准大学生们也趋之若鹜,这其中,又尤以亚洲留学生们为甚。
排名也会决定学费之高低
大学排行榜情结,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留学生们一种不愿启齿却又难以抛却的执念。
承认自己因大学排名而择校似乎是一件不太好意思的事,因为听上去难免有些“肤浅”,但每个中国学生都无法否认,当年的自己曾经趴在电脑荧幕或宣传手册前,满怀憧憬地一个一个数出心仪大学的排位。一个高排位的大学,总能令人心驰神往,还没有入学就仿佛已经能看到那笼罩着“前XX名”光环的名校为我们许下的光明未来。
追求排名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从做出留学这样巨大决定的时刻起,每一步都需要走得小心谨慎,每一个选择都牵动着父母和孩子的神经,没有人愿意承受错误抉择所带来的巨大风险。面对几千公里之外的陌生国度的陌生学校,每个留学生都曾感到无从了解,而一份权威的世界大学排名却以清晰而量化的方式整合了一切纷繁复杂的信息,它简单明了地告诉我们一所大学的价值和地位,而且,它的权威性亦足以抚慰父母和游子那颗忐忑不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