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题目到一种方法再到一种精神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meo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笔者发现有一条题目在一轮复习时考过,教师评讲过,学生也都“认真”订正了.可在二轮复习的一次考试中再遇到此原题时,仍然有不少学生无从下手.笔者通过与学生的谈心、交流、发现很多学生当时虽然订正了此题,但只是跟着老师后依葫芦画瓢,并没有从解题方法,物理思想上反省、总结.现把此题摘录下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关注人”,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应该首先服务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会“学习”,达成“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而达成这一目的的关键因素是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采用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
本文基于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情况和评判作文时必须考虑的几方面内容,探讨了不同类型考试中英语作文的评判方法,得出了以下结论:高利害考试中英语作文的评判宜采用整体评分
教学过程中常通过检测来检验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而中考无疑是最重要的一种检测方式,作为教师应加强对中考试题的分析与研究,了解考试动态和信息,反思课堂教学,指导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1 学会提出问题  例1 (2012年扬州)泡沫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具有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隔音、减震等优点,同学们对此很好奇,围绕其保温隔热的性能,提出了以下的问题,你认为较有价值且
物理学中经常会涉及利用圆求解问题,可以说物理与圆有着不解之缘.在物理学中若能巧妙地构建圆模型,便可使复杂的物理问题简单化,抽象的物理问题直观化.本文试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阐明圆在处理物理问题中的巧妙应用.  1等时圆  结论1物体从同一竖直圆周的最高点由静止沿不同的光滑弦下滑,滑至圆周上各点的时间都相等.  结论2物体沿着位于同一竖直圆上的不同光滑弦由静止下滑,滑至圆周最低点的时间都相等.  例1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是由实验和理论组成,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规律的发现,定律的得出都离不开实验,所以物理实验在教学中至关重要.然而,在农村学校的物理教学中,由于学校的条件差,实验器材缺乏,就连最简单的演示实验都不能完成,更不用说分组实验了,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不能完成应做的物理实验.所以,土法上马做实验,瓶瓶灌灌当器
1 制作原材料  圆柱形铁筒(带盖)一个,高约19 cm,底面直径约13.5 cm;橡皮筋一条,长约42 cm;铁锁一把,重约100 g.见图1.  2 制作过程  (1)在铁筒的底面和顶盖中心各打两个相距约3 cm的小孔,小孔直径0.5 cm.见图2.  (2)把橡皮筋的两端分别穿入铁筒底面的两个小孔中.橡皮筋两端要一长一短, 便于最后绑扎.如图3.  (3)在铁筒中把橡皮筋的两端穿过铁锁.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