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补钙三大误区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face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最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量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因此,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误区二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
  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女性可补充雌激素等,盲目补钙没什么作用。
  
  误区三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年人错误地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只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危害老人健康。因为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其他文献
青海玛多冬给措纳湖畔新发现的海拔超过4000 m的全新世中期细石器对于我们认识青藏高原细石器乃至中国全新世的细石器的技术特点与分布格局提供了新的材料,其典型器物组合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