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职教中心,每一位物理教师都会面对一个现实: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了普通高级中学;而成绩平平的一些同学,在无奈中选择了职业教育。职教学生的物理升学考试的分数大都在60分左右,有的甚至不到40分。进入职业高中的同学成绩差,加之物理学科难度大,他们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有的学生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成绩不断下滑。学习的信心不足,成绩的滑坡,给这些学生造成了精神压力,影响了学习的自信心,影响了学生学习成绩正常健康地提高。教师承担着完成教学任务和学生发展的使命,有责任帮助学生渡过学习的难关,使学生摆脱沉重的精神压力,使每一位学生从不会到学会,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创新。在职业高中的三年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为走进高一级学校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指明方向。
一、加强理想教育,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
物理学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在物理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物理学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近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有的科学家不畏艰险,执著追求,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有的科学家不慕权力,不重名利,以事业为生命。在科学的路上,他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具有里程碑式划时代的意义。我国古代和近代物理学的卓越贡献,我国现代高科技、尖端技术的伟大成就都是生动的教育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建设美好的社会。学生有了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够产生持久学习的动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道理亦是如此。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精力取得最明显的学习成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在实验中理解,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通过实验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在归纳总结中加深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想当然”,而不是经过科学实验去总结。比如在学习“圆周运动”一节时,不少学生认为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内侧上半部分某一位置落下时,小球的运动速度已经减小到零。为了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球离开轨道后的运动轨迹,发现轨迹是一条斜上抛曲线,说明小球离开轨道时有速度。但为什么小球不能继续作圆周运动呢?我再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物体作圆周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等于实际提供给物体的向心力。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物体质量、运动速度和运动半径所决定的,提供给物体的向心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外力。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获得最直观的材料,再结合教师的理论分析,便能印象深刻,运用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生学习物理,要接触很多物理学概念和定律。这些概念定律抽象难懂,有的表面相近而实质不同,学生对一些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更容易混淆,导致学习吃力,如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力与能量、功与功率概念;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振动图像和波形图像;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等。如果学生不能充分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模糊不清,那么学生做起题来就不能灵活运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讲透每个知识点,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个知识点;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将所有章节结成一张知识网,把书读薄,把知识学精,把概念弄清,使每一个学生的物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注意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为学生做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往往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力量和方法。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个通俗的讲座、一场场精彩的报告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讲座和报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与做的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志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自主、自觉地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教师而言,是自己的职责;对学生而言,是终身发展的前提;对社会而言,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储备。
(责编 高伟)
一、加强理想教育,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
物理学是中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在物理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人类发展的历史上,物理学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近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有的科学家不畏艰险,执著追求,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有的科学家不慕权力,不重名利,以事业为生命。在科学的路上,他们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百折不挠的精神,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具有里程碑式划时代的意义。我国古代和近代物理学的卓越贡献,我国现代高科技、尖端技术的伟大成就都是生动的教育材料。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培养学生的远大理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形成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建设美好的社会。学生有了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能够产生持久学习的动力。
二、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的道理亦是如此。科学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精力取得最明显的学习成绩,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需要学生动脑、动手,在实验中理解,不能单靠死记硬背解决问题。所以,教师要通过实验手段,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在归纳总结中加深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想当然”,而不是经过科学实验去总结。比如在学习“圆周运动”一节时,不少学生认为小球在竖直放置的光滑圆环内侧上半部分某一位置落下时,小球的运动速度已经减小到零。为了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小球离开轨道后的运动轨迹,发现轨迹是一条斜上抛曲线,说明小球离开轨道时有速度。但为什么小球不能继续作圆周运动呢?我再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物体作圆周运动的条件是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等于实际提供给物体的向心力。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是由物体质量、运动速度和运动半径所决定的,提供给物体的向心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沿着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外力。学生可以通过实验获得最直观的材料,再结合教师的理论分析,便能印象深刻,运用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生学习物理,要接触很多物理学概念和定律。这些概念定律抽象难懂,有的表面相近而实质不同,学生对一些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更容易混淆,导致学习吃力,如一对平衡力和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力与能量、功与功率概念;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振动图像和波形图像;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等等。如果学生不能充分理解这些概念和规律,模糊不清,那么学生做起题来就不能灵活运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讲透每个知识点,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个知识点;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将所有章节结成一张知识网,把书读薄,把知识学精,把概念弄清,使每一个学生的物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素质发展
课堂是学生活动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注意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很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为学生做心理健康系列讲座,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情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态往往能给学生带来信心、力量和方法。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个个通俗的讲座、一场场精彩的报告能使学生茅塞顿开。讲座和报告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学与做的实践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志力,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品质,使学生自主、自觉地调控学习情绪和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教师而言,是自己的职责;对学生而言,是终身发展的前提;对社会而言,是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储备。
(责编 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