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察程序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问题研究

来源 :吕梁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监察法》的问世,是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迈向新台阶的重要一步,对于打击腐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部新法,如何实现与《刑事诉讼法》之间的良性衔接显得尤为重要。而证据作为彼此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自然成为关注的焦点。现阶段,《监察法》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较为粗略,出现了非法证据程序启动难、非法证据内涵界定不清以及自我排除监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保障被调查人的辩论权、明确非法证据的认定范围和排除标准等方面加以应对,以期充分实现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监察程序中的价值,更好的促进两法的有效融合和衔接。
其他文献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不仅有助于不断提高建设能力与实力更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高校育人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在体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明确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当前我们应探索创新的现实课题。
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劳模精神具有厚重的历史渊源和思想意蕴,是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鲜活资源。探究中国劳模精神的历史发展,必追述到抗日战争时期敌后革命根据地的劳模运动。它是推动生产和建设的运动,是典型示范的道德教育运动,更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而目前高校劳动教育因社会价值多元化和家校教育缺失等原因,大学生劳动价值观偏离、劳动实践虚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借鉴抗战时期塑造、培育和宣传劳模典范的成功经验,并将其运用于当前高校劳动教育
夫妻忠诚协议是指男女双方在婚前或婚后达成的、建立在夫妻忠诚义务基础之上的、由一方在违反约定的忠实义务时所承担一定责任的协议。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及其司法解释(一)对夫妻忠诚协议的法律效力仍未作出明确回应的背景下,通过民法典合同编第464条对身份关系协议的接纳,赋予夫妻忠诚协议中关于财产责任的约定参照适用合同编的法律效力,有利于加强婚姻关系中无过错方的利益保护,并最终促进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43条所提倡的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