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解读更应该有学生视角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c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解读是指学生对教材内的篇章的阅读与分析,把握文本的外在言说与内在含义。然而,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是多元的,有名家视角、文化视角、教师视角等,可谓是花样迭出、五花八门,但效果不佳,甚至充满悲观情绪。因此,文本解读就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前不久也因“韩李《背影》教学之争”再度引起语文学界的热议。
  为何文本解读一直处在语文教学的风口浪尖之上呢?归其原因就是“文本解读无定法”,不像理科教学那样系统、一致。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尽如人意的实质在于“文本解读”的“无度”。许多教师都想在文本解读中标新立异,过度的“拔高”与“掘深”,致使只注重“文本”却忽略了“学生”。实际上,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接受对象,抛离了学生的文本解读便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因此,文本解读应该重视学生视角,在阅读过程中以学生的认知为起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真正地为学生理解文本而服务。
  一、 学生的认知水平是起点
  教学的唯一目的是促使学生成长。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是助力学生学习,所以只有我们了解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后,才能确定文本解读的方式、方法与方向。不然便是盲目追求自我的展现,忽略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如若教师能在文本解读前弄清学生的文本解读状况,并以此为起点进行教学设计,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也不会出现那种“拔苗助长”的现象。例如,有教师在教《春江花月夜》一课时,首先让学生阅读诗歌,并结合书下注解翻译诗歌,了解诗歌大意。而不是一上课便是听配乐朗诵,感受诗歌带来的美好情境。我们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学生,更不能脱离现实过度地“拔高”学生,不然,就会使课堂陷入尴尬的境地,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也很烦。之后这位教师才品析诗歌,让学生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最后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闭上眼睛想象,听配乐诗歌朗诵,深入理解诗歌,听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位教师循序渐进,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出发,尊重学生阅读的一般规律,降低学习的起点,也达到了较高的终点。因此,文本解读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再去设计解读,这样才能做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二、 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得到认可,这样才能更快地成长。学生在文本解读时,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所谓“一千個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要以世俗的眼光考量学生的想法。抓住每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让学生爱上语文,这样才能激发出他们学习语文的潜能。
  如有教师在执教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时,有学生质疑“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这句诗。他觉得“人似月”可以看出人美,“凝霜雪”则不然,“凝霜雪”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这个人比较白而已。这位教师便责备学生不能理解此诗的内涵,竟胡思乱想。可以说,这就是此课的重点,教师应该在“审美”的角度为学生解疑,而不是责备。对于教师来说非常好理解,但学生的经历与阅历不足,不能理解“凝霜雪”的内涵。只有充分尊重学生,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必须认识到“激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样文本解读才能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 允许学生“偏颇”,回归个性解读
  学生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充满了很多成人难以理解的情愫。说通俗一点就是一个学生就有一个世界,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创新式解读。教师不能误认“个性”为“叛逆”,这样也许会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有教师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有的学生说这是一首爱情诗,有的学生说是政治抒情诗,还有学生说是哲理诗等,这些都在传统解读之中,教师也较为认同。但是有位学生认为这是“隐喻”诗歌,表现了文人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与彷徨。这位教师当场给予否定,说梳理了各种专家的研究,暂时还没有这样的解读,并说学生思想有些“偏颇”。
  其实这位教师才是有些“偏颇”,解读应该有“边”也有“界”,但是这个边界不仅仅就是几个专家的解读。学生的个性发挥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阅读的课堂上勇于展现自我,让课堂上有多种不同的声音,而不是教师一个人“照本宣科”,死气沉沉。我们当下应该倡导“个性”的回归,只有“个性”十足的课堂才是最具生命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也是专家学者们苦苦追寻而不得的课堂。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中,感受着这样的文本解读,教师与学生都是快乐的、幸福的、愉悦的。只有这样的课堂才能生长出理想。
  以学生视角来解读文本,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学生,这样才能真正俯下身子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学生的世界里感知另一个“世界”。因此,文本解读不在于有多么深刻,而是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有所进益,唤醒和成全学生才是文本解读的核心所在,请教师们放慢脚步欣赏学生的成长足迹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四甲中学(226141)
其他文献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做到既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又很好地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呢?我认为关键要在“趣”上做文章,让学生享受文言文的“趣”,体会千百年传统文化的“智”。基于此,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智”设导语,掀起文言文的“盖头”来  导语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响”,仿佛敲门的砖头,敲得好就能够敲开学生的心门,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围绕教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群文阅读教学作为当下新型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帮助增加学生的阅读储备,进一步巩固他们的语文基础。教师要合理使用群文阅读教学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优化革新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一、确定主题,合理选择阅读内容  群文阅读开展的首要任务是确定主题,将主题作为出发点,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有效将各种文章进行
对话,表面上的意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而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多向的、多角度的交流活动。它不仅仅是一种言语行动,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和内心的呼应。有效的课堂交流是师生的共同创造,表现为一种对话状态。教师在深入学生内心,感受学生情感、理解学生生命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师生对话”,是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追求人性化的教学。  许多语文
导致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故障的因素,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引起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故障的环境因素,恶劣环境下使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应采取措施。
在开展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应按照学生学习能力和群文阅读要求确定阅读议题,促使学生针对相应阅读议题展开群文阅读讨论。这不仅能够保证学生对阅读的相应文章有所掌握,还能强化高中生语文阅读水平。与此同时,教师应针对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要求,制定一系列阅读议题,确保学生能够按照自身思维和所掌握语文知识确定标准化阅读议题,以便为后期群文阅读讨论提供有效参考依据。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谈谈高中语文学习任务
在阅读教学中,明确表达指向,就是要从过去的“阅读”核心,走向“读写并重”,并突出“表达”特色。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文字,还要从语言入手,把握文本主旨、精神、情感,促进学生语言表达。在中高年级,阅读教学还要兼顾对语言、段式、文章写法的学习,让学生从字词教学、口语表达、习作实践中丰富语言素养。为此,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要让叙事能够从阅读课中认识到表达的重要性,能够接受并乐于表达。  一、以学生学段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