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洲猪瘟疫情现状及防控措施

来源 :中国猪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l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传染性、出血性疾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其发病率、致死率达100%。自2018年8月,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在沈阳发生后,据官方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先后发生非洲猪瘟疫情181起,对我国生猪产业造成严重的影响。对目前我国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疫苗研发进展、预防ASF传入和蔓延的措施、生物安全防范等进行分析,为养猪场防控非洲猪瘟病毒的侵害提供理论思考。
其他文献
仔猪病毒性腹泻病一直危害着养猪业的发展,2018年1—4月对山西省大同地区某猪场出生的仔猪进行调查,发现该猪场仔猪出生1周内因病毒性腹泻病导致的死亡率达到了90.59%。尤其是在出生第4 d的死亡数量为日死亡率最高,达到31.69%。病猪的临床症状集中于水样腹泻和脱水成焦糊状,前者发生率达到100%,后者也达83.76%。病毒性腹泻主要由3种病因引起,分别是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病和猪轮状病毒病。针对腹泻的仔猪,应用多厂家的药物组合与使用绿色饲料添加剂进行对比,最终确定应用绿色饲料添加剂对预防仔猪腹泻
摘 要:为了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以庄薯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药剂拌种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供试5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出苗期和生长期均无影响。5种药剂拌种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其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667 m-2和稀土旱地宝100 g·667 m-2拌种的防治效果较好,分别达到69.17%和60.34%;25%甲霜灵悬浮剂195 mL·667 m-2、枯
在一线养猪生产中,大多养猪场存在能繁母猪乏情或不发情、产道炎症、产后长时间不发情等情况,一直困扰着养殖者。经过长时间试验、统计、总结,认为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从源头抓起,遵循母猪的生理特点,适时使用一些小技巧就能显著提升母猪的发情受孕率,从而提高养猪场的经济效益,促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摘 要: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一环,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产业体系的构建对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设施农业发展为例,从产业布局、技术创新、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产业功能拓展等方面分析北京设施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现状,针对播种面积缩减、设施陈旧老化、产业融合不深、生产经营小而散后继乏人等因素导致的蔬菜自给率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