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妊娠中期应用拉米夫定对HBV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寻求最佳预防宫内传播的方法.方法 拉米夫定组57例孕妇于孕20~26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至分娩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组66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使用HBIG 200 IU行宫内阻断治疗,2组新生儿出生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情况、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随访到婴儿1岁并分别在0、1、7、12个月龄时监测其血清HBV DNA、HBsAg和抗-HBs定量变化.数据行f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拉米夫定组孕妇于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t=18.72,P<0.05),转阴率为33.3%,肝功能异常者全部恢复正常.该组57例新生儿随访至1月龄时HBsAg或HBVDNA均阴性,宫内感染率为0,与HBIG组宫内感染率(1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5).2组婴儿1岁时的血清抗-HBS水平无差异(t=0.71,P>0.05),拉米夫定组HBV慢性感染为0,HBIG组10例宫内感染婴儿均为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2组孕妇及婴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妊娠中期采用拉米夫定降低病毒含量,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及产时传播)是行之有效的。

其他文献
患者男,55岁,因反复疲乏、纳差、尿黄2年余,加重2个月,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原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1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Hg(1 mm Hg=0.133 kPa).皮肤重度黄染,见皮疹、皮下出血点及肝掌、蜘蛛痣.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肝肋下未及,莫菲征阴性,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入院时血WBC 3.6×1
期刊
患者男,39岁.8 d前患者无明确诱因发热,体温38.5℃,伴咳嗽、少量白痰、流涕、眼酸不适.第4天开始从面部及耳后出现少量皮疹,逐渐蔓延至躯干、四肢,体温最高达39.5℃,咳嗽加剧并出现腹泻。
期刊
患者女,37岁,因持续发热,间断性上腹胀痛7周入院.7周前因发热,体温最高达40℃,间断性上腹胀痛,伴乏力、食欲不振入院(距第一次出院13 d).无畏寒及寒战。
期刊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2009年5月23日至6月30日收治确诊的1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男58例,女42例,年龄4~75岁.96例为输入性病例,主要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临床主要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其他症状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CA)患者皮肤损伤中Src同源序列酪氨酸磷酸酶-1(SHP-1)和Src同源序列酪氨酸磷酸酶-2(SHP-2)的不同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诊断人类乳头瘤病毒(HPV)6/11相关CA,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40例HPV6/11阳性CA患者皮肤损伤、20例健康对照皮肤(包皮)中SHP-1和SHP-2的表达及分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CA患者皮肤损伤中
目的 了解上海部分地区全年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病原谱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抗感染及病原检测提供依据.方法 933例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07年1月至12月ALRTI住院患儿,负压吸取咽部以下深部痰液1~2 mL,作细菌培养,并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A、B型流感病毒(IFV),1、2及3型副流感病毒(PIV)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抗原,实时荧光定量PCR
患者男,29岁,因畏寒发热1d就诊。既往体健,否认心脏病史。2009年1月9日在市场购买鸭子1只并亲自宰杀,6d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高达39.3℃,无其他伴随症状。口服美洛西林、左氧氟沙星、痰热清等治疗后,发热症状未见改善。2009年1月16日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贵州省人民医院。入院体检:体温39.5℃,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心、肺、腹均无异常发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期刊
目的 建立检测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套式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方法 根据HBV cccDNA与松环DNA(rcDNA)结构上的差异,设计2对跨缺口的特异引物及1条位于负链缺口下游的特异TaqMan荧光探针.根据Plasmid-SafeTM ATP-Dependent Dnasc(PSAD)对rcDNA与cccDNA作用的不同,对模板DNA进行酶切纯化,降解reDNA,再进行套
我国糖尿病(DM)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的0.61%增至1996年的3.2%,其中2型糖尿病占90%~95%。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与肝纤维化进展及肝细胞癌的发生密切相关,但HBV感染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尚有不同的研究报道。目前,HBV感染合并2型糖尿病的流行情况尚缺乏深入研究,为了解我国现阶段慢性HBV感染者中2型糖尿病流行情况及发病的危险因素,我们调查了慢性HBV感染者1975例,现报道
期刊
目的 研究我国AIDS患者经国产齐多夫定(AZT)、去羟肌苷(ddI)、奈韦拉平(NVP)联合抗病毒治疗3个月时血浆HIV毒株的耐药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124例经国产AZT、ddI、NVP联合抗病毒治疗3个月的AIDS患者的抗凝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RT-PCR扩增HIV pol区蛋白酶基因和部分逆转录酶基因片段,并测序,登录网站分析耐药突变.结果 26例(21%)患者出现